每年向成都提供用水30億方 2275歲都江堰要變“智慧”

2275年前,秦國蜀郡守李冰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出山口,建立了舉世聞名的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成都平原從不毛之地成為了天府之國。

12月12日,都江堰建堰2275週年紀念大會暨生態水利學術研討會在都江堰市召開。本次紀念大會和學術論壇以“保護灌溉工程遺產 建設生態水利工程”為主題,將舉行學術交流等紀念活動。

改善生態環境

都江堰每年向成都提供用水30億m

紅星新聞記者從會上獲悉,目前,都江堰灌區以佔四川省1/20的土地面積,承擔著保障成都、綿陽等7個市、37個縣(市、區)1089萬畝農田灌溉用水、2300多萬城鄉人民生活用水、生產用水及生態環境用水任務。

從20世紀50年代起,都江堰灌區先後開始了對人民渠、東風渠等重要渠系及水利工程的修建,成都平原的土地全部得到了澆灌。70年代,都江堰的水三穿龍泉山脈,龍泉山以東丘陵區近400萬畝土地脫離了苦旱;80年代中期,灌區擴改建工程拉開帷幕;90年代中期開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專案正式啟動,透過專案的實施,灌區新增灌面34。82萬畝,改善灌面168萬畝。

每年向成都提供用水30億方 2275歲都江堰要變“智慧”

都江堰 圖片來源:IC photo

如今,在都江堰的潤澤下,成都平原林竹修茂,水系縱橫,呈現出“水綠天青不起塵,風光和暖勝三秦”的美麗景象。近年來,都江堰每年向成都市提供城市生態環境用水30億m ,其中枯水期11億m ,並保證生態流量不低於60m /s。同時,在岷江水的滋養下,成都平原構建起農、林、牧、草、漁業協調發展的生態系統。

打造智慧灌區

將建設30萬畝現代化灌區

2019年8月,航拍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作為歷史悠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水利工程,不僅仍在執行,而且效益日益擴大。如今,2275歲“高齡”的都江堰灌區又踏上現代化之路。

四川省水利廳黨組將“建設30萬畝現代化灌區”作為水利廳重點任務之一。現代化灌區建設專案納入部、省合作共建備忘錄,成為四川省“再造一個都江堰灌區”的重要目標之一。

去年11月,都江堰灌區首個現代化建設試點一期工程在德陽市羅江區鄢家鎮及相鄰的3個鎮啟動,工程投資1400萬元,受益灌溉面積7100畝。

每年向成都提供用水30億方 2275歲都江堰要變“智慧”

都江堰灌區 圖片來源:都江堰管理局

“工程的開工,對於古老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局長孫小銘表示,從1996年起,都江堰管理局開始推進都江堰灌區資訊化、自動化建設,被列為全國大型水利資訊化建設試點灌區。

從2001年開始,都江堰灌區著手進行計量用水試點工作,安裝先進的自動計量器具、整修渠道,提高渠系水利用率,並先後建成了覆蓋渠首個樞紐的網路系統、覆蓋全灌區45處測點的水情自動測報系統,渠首內江水質線上監測系統、基於GIS的灌區水資源排程系統、灌區廣域網等。

紅星新聞記者 鄧文博 葉燕

編輯 周霖

每年向成都提供用水30億方 2275歲都江堰要變“智慧”

TAG: 都江堰灌區用水萬畝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