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洪這個鄉鎮多次被撤!全因變成交通“死角”!

射洪這個鄉鎮多次被撤!全因變成交通“死角”!

文丨文小灰

“一座大廟,百年興衰。”

週末好,我是文小灰。今天方輿射洪為你講述

“大廟”

的故事。

射洪這個鄉鎮多次被撤!全因變成交通“死角”!

清末民初,一條古道從太和鎮出發,在王家渡北上玉太,又從玉太向西經過大廟、佛照等地,最終達到天仙寺,繼而可前往鹽亭縣。這可說是古代版的“鹽射路”。

射洪這個鄉鎮多次被撤!全因變成交通“死角”!

古“鹽射路”上行人如織,很多鹽亭方向的人經此地前往太和鎮置辦日常用品,又將太和鎮的貨物運回鹽亭等地。

正是在這樣的交通、經濟大背景下,這座名為“大廟”的場鎮從無到有,人潮逐漸興旺,在有識之士的組織、策劃下,於上個世紀40年代興場立市,

因山形迂迴似龍,故名“回龍場”。

射洪這個鄉鎮多次被撤!全因變成交通“死角”!

回龍場,就是今天的大廟街道。這裡深藏於射洪東北部的山腰間,並不被外人所知。但在至少百餘年的發展歷程中,這裡也演繹了興衰的歷史程序。

關於山水的味道,故土的情懷,兒時的記憶,或許大廟有著與眾不同的視角。

射洪這個鄉鎮多次被撤!全因變成交通“死角”!

大廟歷史上曾多次隸屬不同的行政區域,可謂一波多折。行政區劃的變遷對這裡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射洪這個鄉鎮多次被撤!全因變成交通“死角”!

清時,大廟屬天仙鄉(今天仙鎮);民國時期曾成立大廟鄉,後又隸屬於永安鄉(今文升境內)。1951年1月置回龍鄉,1955年12月更名勝利鄉,1981年11月再更名為大廟,屬天仙區,1992年,大廟撤銷鄉建制,劃歸東嶽鄉(今東嶽鎮)。

百餘年間,大廟被多次設鄉,又被多次撤銷。

射洪這個鄉鎮多次被撤!全因變成交通“死角”!

行政地位的變化,讓大廟沒有迎來爆發式的發展。同時,交通成為了最終制約大廟發展的關鍵性因素。

射洪這個鄉鎮多次被撤!全因變成交通“死角”!

大廟的歷史命運轉折發生在1956年,這一年現代意義上的“鹽射路”開始建設。這一次,現代化的交通拋棄了大廟,新的公路沿天仙、東嶽等地修建。

大廟成為了交通上的“死角”,交通的巨大影響在多年後顯現出來。

射洪這個鄉鎮多次被撤!全因變成交通“死角”!

改革開放後,尤其是90年代之後,偏居一隅的大廟周邊人流、物流均不暢通,前往天仙、東嶽、射洪都不方便,反倒是對這些地方形成了一定的經濟輻射能力。

但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這裡的街道小有規模,地處山樑之上,視野極佳。

射洪這個鄉鎮多次被撤!全因變成交通“死角”!

至今,“回龍場”每逢三、六、九場期,周邊兩三公里範圍內的百姓仍然聚集街道,購買生活品,喝茶、打牌,打發漫長時光,趕場生活在大廟得以延續。

射洪這個鄉鎮多次被撤!全因變成交通“死角”!

大廟進城只有十幾公里,其實本就不算遠,但是大多數人都沒有來過這裡,估計很多人甚至連名字都沒有聽過,但是這些地方都是淳樸的射洪土地,它們也有自己的一部悠長曆史:

當地蒸籠寨和烏龜山之間有一所古廟,清末,鄉民出資投勞修建而成,規模較大,取名大廟。後於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興場,稱大廟場,後改回龍場。

編輯 |

歆一

我們努力記錄著射洪的每一個角落

TAG: 大廟射洪龍場天仙東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