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新生憶鄉愁

閒置多年的農村老宅,經過“梳妝打扮”成了城裡人心嚮往之的精品民宿。“樂活農宅”坐落在風光旖旎的五里營村,依偎在碣石山腳下,這座“從地裡長起來”的民宿,葡園環抱、民俗撲面,不僅為當地村民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也讓人看到了昌黎這座濱海小城別樣的山海風情。

在鄉愁裡誕生

“樂活農宅”離昌黎縣城僅有十幾分鐘的車程。這個半山坡上的“民宿”,十分適合冥想和放空:鄉間小路、老宅深巷、葡架滿園。朝暉夕霞、陰晴霧雨,四時皆美。居於此處,晨起聽鄉民“呔”語,聞雞鳴犬吠、看炊煙裊裊。夜晚,月光滿屋、葡影婆娑、星光點點,溫馨且溫暖,給來客帶來一種“家”的舒適感。如今,樂活農宅共有獨院5個,聯排小房間6個,別墅一套,不同型別可滿足來客不同的住宿需求。

這座農宅的理事長楊先輝,是一位土生土長的五里營人。雖然十幾歲就出外闖蕩,但對於家鄉,他卻始終心存眷戀。2016年,回家過年的他無意中聽到父母提起,如今村裡年輕人多外出打工,很多人在外安家,導致大量老宅被迫閒置。村裡的人越來越少,空房子也越來越多。看到滿載兒時回憶的村子越來越冷清,他的心裡像打翻了五味瓶,特別不是滋味。一個大膽的念頭湧上心頭:何不將這些閒置農宅改造成精品民宿?

聽說楊先輝要改造老宅,村裡很多人都搖了腦袋。在他們心中,這些老宅子又舊又破,根本成不了什麼氣候。可楊先輝卻覺得,正是這種“原汁原味”的老房子,才能吸引城裡人的目光。他的這一想法不是毫無依據的:村裡多年來以種植葡萄為生,村莊倚靠碣石、筆峰兩座大山,既有秀麗風景,又有特色產業。村莊距黃金海岸僅40分鐘車程,真正做到“望得見山,看得見海,嘗得了葡萄”,既有鄉韻,又有鄉味,優勢得天獨厚。

可究竟如何改,卻是個大問題。“對老房子,首先要尊重、敬畏,不能憑空亂改,既要把現代的舒適性加進去,又要構思巧妙,保留老宅的原汁原味。”為了這一目標,楊先輝整整醞釀了半年多。查閱資料、實地考察、請教專家……在推翻了無數方案後,“樂活農宅”的規劃終於呼之欲出。

2017年底,“樂活農宅旅遊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立,“樂活農宅”建成並投入運營。

老宅新生憶鄉愁

休閒娛樂溫暖溫馨

傳統的老宅具有典型的冀東特色,方正、簡樸。楊先輝正是利用這一點,沿用但不拘泥於老宅的限制,在保留原本房屋結構的基礎上,拆掉冗雜的“牆垛”,代之以明亮的落地門窗,新規劃出的待客廳,樸實自然,具有濃郁的農家風情。在房間的舒適性和實用性方面也是充滿巧思,原來的廂房成為休閒娛樂的“大廳”,原來的院子則爬滿不同品種的葡萄藤。每一間房都經過精心設計打造,房屋整體佈局錯落有致,還別出心裁地添加了超現代的客房裝置,空調、電視、地暖、熱水器等一應俱全,充分解決陰暗潮溼、隔音差等問題,並將空間擴充套件到極致,讓來客在每一個角度、每一個房間都能深切感受到“葡園小院”獨特的景色。

老宅新生憶鄉愁

酒窖通道幽長蜿蜒

“夏秋的時候,滿院葡萄藤,生意盎然,我專門在葡萄藤下安放了桌椅和吊籃,休閒納涼愜意得很!等到葡萄成熟的季節,綠色、紫色的葡萄沉甸甸掛滿園,好看又好吃,既滿足了來客的心,又滿足了他們的胃,何其美哉!”對於自己精心打造的民宿“樣板”,楊先輝甚是滿意。他告訴記者,城裡人看慣了鋼筋水泥,就喜歡這種遠離喧囂的“世外桃源”,他將傳統和現代完美結合,讓他們既享受小山村的寧靜,又不失大城市現代化的舒適。“去年我這裡全年銷售額是50多萬元,今年到現在為止已經有100多萬元了。人群在不斷擴大,前景也越來越可期。”

在支援下成長

楊先輝告訴記者,為了這個民宿,自己已先後投資了1000多萬元。“我覺得值得,因為這不僅給我個人帶來效益,也有效改善了村民經濟狀況。”的確,起初加入合作社的村民都已有了收益,對於楊先輝和他的“樂活農宅”,紛紛讚不絕口。

村民馬洪波家裡三間老宅已經閒置七、八年了,聽說有人要利用空置房屋做“民宿”,他第一時間聯絡,用自家老宅入了股。馬洪波的加入也更加堅定了楊先輝的信心,透過他的改造升級,老宅子華麗蛻變,也吸引了更多村民的目光。村民的老宅可賣、可租,也可拿來入股。“一切都依他們的心意。”農宅的運營還能吸納約50個勞動力,讓很多賦閒在家的婦女老人也有事可做。漸漸地,村民們越來越感受到合作社帶來的“好處”,紛紛拿著老宅來與他“洽談”。楊先輝說,今年,已經有6戶村民和合作社簽訂了合同,還有10多戶前來諮詢,也有很大合作意向。

楊先輝自豪地說:“我這裡有很多民宿比不了的,這裡有原住民,有一種濃濃的鄉情在裡面!”55歲的楊傑是最早加入合作社的村民之一。作為村裡的“老書記”,村裡的大小事務他都瞭如指掌。幫助籌劃、建設、找村民談心……楊傑都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告訴記者,雖然現在不是村幹部了,但為村民服務依然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楊先輝有膽識、有智慧,還有回鄉創業的心,盤活空房,給老百姓帶來實惠,自己說什麼都要全力支援。

楊先輝父母也很支援他,主動承擔起農宅的打理工作。他們覺得,自己的兒子把外面賺的錢投到了“家裡”,是一件很值得驕傲的事。村民們都很熱情,村裡來了客人,車停在外面,就有村民主動幫著看著,看到哪兒髒了,他們也會主動幫著打掃。父母和鄉親的支援,讓楊先輝如有神助,不僅民宿提前落成,為了吸引更多來客的目光,楊先輝還做起了“酒莊”,作為民宿的配套設施。

老宅新生憶鄉愁

接待大廳移步易景

在農宅接待大廳,擺放著琳琅滿目的葡萄酒,原木色的長桌前,紫紅色的葡萄酒流淌著誘人的酒香。楊先輝介紹,這裡是來客的“娛樂休閒場所”。在大廳一側,有一個小型的釀酒裝置,來客不僅可以參觀整個釀酒過程,還能動手參與,DIY自己的專屬紅酒。為了讓來客多一個“留下來的理由”,楊先輝專門請專家研究了一套快速發酵裝置,讓來客僅3天就能拿到自己製作的專屬成品甜酒,作為伴手禮帶給好友親朋。目前該裝置已經制作完畢,預計明年就能投入使用。

大廳裡還定時播放昌黎非遺文化——皮影戲,品著紅酒、吃著農家特殊美食、看著精彩的皮影戲、聽著地道的呔兒鄉呔兒語,真可謂是雅俗共賞。從大廳出外十幾步,一座小且精緻的地下酒窖為“民宿”平添了幾分景色。拾級而下,推開厚重的榆木門,一股酒香迎面撲來,穿過幽長蜿蜒的通道,伴著醉人酒香,觀賞特色的藏酒洞、橡木桶,也別有一番滋味。

臨近年關,楊先輝還在籌劃“年貨大集”。他說,小時候村裡一過年,家家戶戶都掃塵、辦年貨、吃團圓飯、守歲、貼春聯、放鞭炮、拜年……整個正月裡都熱鬧得很。“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寫大字;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砍年肉;二十七,宰年雞……”當年婦孺皆知的童謠,如今也很難有人記得了。年味兒卻來越淡,團圓感也越來越弱了,很多年輕人已經不知道過年有什麼習俗了。“我做年貨大集就是為了找回丟失的年味兒!不僅售賣養生年貨、原生態食材、昌黎特產、過年節慶用品等,還宣傳昌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場不僅開展手寫春聯、猜字謎活動,還現場磨豆腐、製作油炸糕、炸千子、年糕等春節傳統小吃,讓遊客不僅大飽眼福,還能大飽口福。“就是讓遊客感受一種‘炊煙味’, 用現在流行的說法,就是‘接地氣兒’!”

在發展中前行

如今,楊先輝的農宅合作社已經發展得有聲有色。很多周邊城市的遊客都慕名而來,一些老人們甚至還會長租養老,到旅遊旺季,甚至“一房難求”。

但他卻覺得還不夠。“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了我們,我必須要拿出更好的發展,才能不辜負村民們對我的信任!”為了讓自己的民宿被更多人所知,已到不惑之年的他開始鼓搗起在年輕人中流行的各種網路APP、朋友圈、民宿網站等,並著手做文案、做推廣,遇到不明白的,就“磨”著兒子教他。有人笑他“趕時髦”,他卻一本正經地說:“酒香也怕巷子深,光靠口耳相傳是遠遠不夠的!現在時代進步這麼快,不快點掌握這些,很快就會被時代的浪潮拍在沙灘上了。”

在他的努力下,合作社先後獲得“省級美麗庭院示範戶”、市“雙創雙服 巾幗行動”示範基地等榮譽稱號。

有人勸他,做農業合作社,投資大,回報慢,何苦呢?他卻只是笑而不語。他覺得,自己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不單單是為了賺錢,更是為了更多村民能過上富足的日子。他告訴記者,“當初做這個我也是有私心的,這是生我養我的土地,將這片土地打造好、發展好,將來朋友來村裡轉時,我就可以驕傲地說,你看我們村建設的多好!”楊先輝說,“做民宿,就要有一種鄉紳的精神,要俯下身子,不怕苦、不怕難,一心想著掙快錢,是絕對幹不好的。”

老宅新生憶鄉愁

特色農宅四時皆美

說到“樂活農宅”的未來,他充滿憧憬和希望。他說,自己將更加註重民宿的推廣,擴大其知名度。同時,不斷創新思維和理念,擴大受眾群體,提升吸引力。他還會繼續吸納村民以各種形式加入合作社,共同致富。他堅信,透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合作社肯定會發展得越來越好,“樂活農宅”璀璨的未來

end

TAG: 楊先輝民宿農宅村民老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