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扒一扒,我們熟悉卻又“陌生”的澄江福地

“澄江福地”

不僅是江陰舊城中心最古老的街區之一

如今也是江陰其中的一個美稱

可以說是江陰人都很熟悉的一個名字

但是

要說起澄江福地的來源發展等問題

大多數江陰人又會覺得很陌生

下面

小寶就跟大家一起扒一扒吧

一起扒一扒,我們熟悉卻又“陌生”的澄江福地

澄江福地,颱風利奇馬繞著走

“澄江福地”的由來

晚唐、五代時期,古城巷興建起多座寺廟 ,香火漸盛,其中兩座最負名氣,其一是五代南吳乾貞元年(927)邑人周奉思舍宅所建的崇聖院,後來宋太宗賜額乾明;其二是宋仁宗至和年間(1054-1056),邑人孫諫舍宅所建的華藏院,宋英宗賜名壽聖,後來為避宋高宗號改名廣福。1173年,兩院併為一寺,是為乾明廣福禪寺,之後不斷修繕擴建,殿閣崇嚴,規制宏敞,是江陰諸剎之冠。

乾明廣福禪寺的山門便是萬壽坊,坊上朝南刻有“澄江福地”,朝北為“古崇聖院”,這便是如今澄江福地的由來。

一起扒一扒,我們熟悉卻又“陌生”的澄江福地

《宋志官治圖》中崇福院、萬壽坊所在位置

一起扒一扒,我們熟悉卻又“陌生”的澄江福地

《光緒·江陰縣誌》中澄江福地區位

四眼義井

根據《道光·江陰縣誌》的記載,在原乾明廣福寺之南,有一口古井——廣濟古泉,因一井四眼,故俗稱“四眼井”。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由廣福寺的高僧宗壽開鑿而成,井水天旱不涸,久雨不溢,水質甘甜,除了供寺內僧眾日常所用外,還廣濟香客勞頓渴飲之需,故名“廣濟泉”。

一起扒一扒,我們熟悉卻又“陌生”的澄江福地

廣濟古泉舊影,青色的井口為宋代原物,其餘三個為嘉靖年間原物

根據記載,廣濟古泉深64丈,原建有井亭,傳為元代著名書法家趙孟頫提額,擔任溫州參軍的鄉達曹確題記。嘉靖九年(1530),太學生陳鶴修繕井亭,曾甃(zhòu,磚砌的井壁)廣石,加石欄四座,以便分汲,這便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一井四眼,其中一井的欄圈上刻有“關勇義泉”四個正楷大字,又可讀作“義勇關泉”。

一起扒一扒,我們熟悉卻又“陌生”的澄江福地

廣濟古泉現狀

1645年夏,清政府頒佈剃髮令後,江陰百姓在抗清三公閻應元、陳明遇、馮厚敦領導下,堅持“頭可斷,發決不可剃”,困守孤城八十一日,擊殺清軍數萬人。城破之後,清軍屠城,江陰百姓無一人順從、無一人投降,男女老少,赴水蹈火,自刎投繯者不計其數,內外城河、孔廟泮池、孫郎中池、玉帶河、湧塔庵池、裡教場河,處處填滿,疊屍數重,投廣濟古泉四眼井而死者,便有四百餘人。忠義之邦之譽緣此,江陰精神源此。

澄江福地改造

2007年5月22日,江陰“澄江福地”整體改造工程全面啟動,具體位置為江蘇學政衙署遺址以東、暨陽商場以西、壽山路以南、步行街以北。而乾明廣福禪寺則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在君山易址重建。

一起扒一扒,我們熟悉卻又“陌生”的澄江福地

拆遷前的後火叉巷。火叉巷,曾是救火水龍所在地,為江陰古城消防重地

一起扒一扒,我們熟悉卻又“陌生”的澄江福地

建設中的澄江福地

2010年,澄江福地商業街區正式開街,它作為人民路步行街的補充,滿足了江陰市民的購物、美食、娛樂和休閒的需求,一度成為年輕人的聚會地標。

一起扒一扒,我們熟悉卻又“陌生”的澄江福地

同角度後火叉巷現貌

--------

TAG: 澄江福地江陰廣濟古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