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宜豐官山何以成為大熊貓野化放歸地

1

官山位於我省銅鼓縣和宜豐縣交界處,這裡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山禁政策使這裡原始生態保持良好,高海拔造就的溝谷縱橫地貌為珍稀動植物提供了理想的棲息地。尤其是竹林資源豐富,為國寶大熊貓野化放歸營造了良好的環境。

我省宜豐官山何以成為大熊貓野化放歸地

大熊貓“雲兒”在接受野化培訓。

晨報記者 鄒思維

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年底,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釋出訊息稱,三隻大熊貓“潘旺”“冉冉”“雲兒”將開啟重引入試驗研究,擇機被放歸到江西省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也是大熊貓首次在四川省以外的地方進行野化放歸。

早在去年7月份,來自中國林科院、北京動物園、東北林業大學、浙江大學、重慶動物園、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等多家單位的有關專家就先後到甘肅安南壩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遼寧海棠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西九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江西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就氣候、植被、地形、地貌等展開考察和調研。

調研結果顯示,“江西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系統保護較完整、珍稀植物儲存較多,同時保護區內竹子資源豐富,以大熊貓喜愛的箬竹為主,有較廣的分佈範圍,保護區保護狀態好,人類干擾小,有利於大熊貓及其它野生動物的繁衍生息”。最終,經專家科學論證,江西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具備開展大熊貓重引入試驗研究的各項條件,被確定為此次大熊貓野化放歸地。

近日,記者也來到了位於贛西的宜豐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探尋其成為“國寶”大熊貓野化放歸地的地理密碼。

數百年“山禁”營造免打擾模式

大熊貓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迄今發現的最古老大熊貓成員——始熊貓的化石出土於我國雲南祿豐和元謀兩地,地質年代約為800萬年前中新世晚期,這意味著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歷經歲月變遷,大熊貓已成為我國的“國寶”。據2015年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顯示,全國野生熊貓數量僅為1864只。

為了保護和擴大野生種群,因而有了大熊貓的重引入試驗,也就是將圈養繁育的大熊貓經野化培訓後,放歸到歷史分佈區內生活繁衍,從而重建其野生種群。據我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局高階工程師吳英豪介紹,人為干擾是影響大熊貓生存和繁衍的主要因素,因此野化放歸要選擇鮮有人跡的生態秘境,我省官山就是這樣一處所在。

其實,官山最早名為“黃崗山洞”,明時在此發生過一場起義,歷時數年才徹底平息。於是,皇帝下旨將這一帶列為禁山,民間由此將其稱為“官山”。正是由於這一紙禁令,使得官山400多年間無人涉足。新中國成立後,這裡成為我省最早建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地方之一,生態極為原始。

溝谷縱橫提供理想活動區域

從目前野生大熊貓的分佈情況來看,它們主要棲息於長江上游的高山深谷,活動區域多在坳溝、山腹窪地、河谷階地等,因為這些地方隱蔽條件較好、水資源也相對豐富。恰巧,在我省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由於海拔高差較大,形成了山巒重疊、嶺谷相間、地勢險峻、溝谷縱橫的地貌,能為大熊貓提供理想的活動區域。

我省宜豐官山何以成為大熊貓野化放歸地

官山孕育了30多種竹子,能為野化放歸的大熊貓提供充足的食物。

據江西省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王國兵介紹,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贛西北九嶺山脈西段,總面積為11500。5公頃,森林覆蓋率高達98%,僅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30多座,其主峰麻姑尖海拔1480米。

那麼,官山溝谷縱橫的地貌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我省地質研究專家衷存堤告訴記者,官山岩層結構複雜,以花崗岩和變質岩為主。這些岩石看似普通,但極易受到外力影響,因此山中分佈著很多形狀千奇百怪的石頭。同時,岩層在地殼斷裂抬升運動的作用下形成了眾多高低錯落的山峰,這些山峰嶺谷相間,從而形成了溝谷縱橫的地貌。

森林茂密利於熊貓攀爬嬉戲

在官山,不僅有陡峭的山峰和千姿百態的怪石,還有儲存完好的原始植被。區內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古樹參天,茂密的植物正好能滿足大熊貓愛爬樹的特性。據吳英豪介紹,大熊貓們經常會爬樹以偵察情況,躲避入侵者,或是在樹上打盹。

位於我國中部中亞熱帶北緣的官山,屬於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區域,原始森林覆蓋率達87。8%。這一區域的特點是既有亞熱帶的代表性,也有溫帶的典型性,區內既分佈有豐富的亞熱帶植物種類,同時又有較多溫帶植物種類,高等植物多達2344種,堪稱一座“植物王國”。

官山的植物中,許多都是古老的植物科系。如有“活化石”之稱的穗花杉群落、古老木蘭科植物含笑群落、遮天蔽日的千畝麻櫟群落等。此外還有千年古銀杏,有歷經500年仍然蒼勁挺拔的古樹名木——沉水樟、閩楠和麻櫟。在這些高大的古樹名木間攀爬嬉戲,想必是大熊貓的一大樂事。

溼度較高滿足熊貓喜溼習性

大熊貓是一種喜溼性動物,喜歡呆在陰涼、溼潤的地方。官山遮天蔽日的古樹森林不僅為大熊貓營造了攀登嬉戲的場所,同時也為大熊貓提供了陰涼的環境。官山屬中亞熱帶溫暖溼潤氣候區,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且地下水豐富,相對溼度達70%以上,極大地迎合了大熊貓的喜溼性特徵。

官山的水資源和溼度是看得見的。在其中一座名為石花尖的山中,記者看到清冽的溪水穿過九曲八灣在怪石中潺潺流淌。時而從幾米高處跌落,形成小型瀑布,濺起層層浪花,時而積水成潭,平如鏡面。其中,回龍臥子潭變化莫測,景緻獨特,水質清澈,幾個小潭與主潭相連,好似大小珍珠嵌于山間。

記者瞭解到,官山的降水和溼度除了與亞熱帶溫暖溼潤氣候有關,也與其地形有著密切關係。據衷存堤介紹,官山處在冷暖氣團交匯地帶,因山峰眾多、溝谷縱橫,受地形抬升作用影響,山谷風十分活躍,因而降水充沛。

30多種竹子讓大熊貓暢享美食

大熊貓最可愛的特點就是那胖嘟嘟的身體和內“八”字、慢吞吞的行走方式。此外,食性也是其最為奇特和有趣的習性之一,它幾乎完全靠吃竹子為生,竹子佔其全年食物量的99%。那麼,官山能夠為大熊貓提供充足的食物嗎?

據悉,此次大熊貓在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重引入試驗區面積為6413公頃,佔保護區總面積的一半以上。“大熊貓將被放歸到海拔650米至1300多米之間,這部分割槽域是竹子廣泛分佈的地方。”王國兵告訴記者。官山生長著30多種竹子,竹葉和竹竿都可以被大熊貓食用,可以為大熊貓提供豐富的食物來源。

官山之所以生長著面積廣泛的竹類,也與當地優越的氣候和土壤條件密不可分。王國兵說,山中氣候涼爽且溼潤,砂質土壤的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腐殖質含量高,為各類竹子的生長提供了各種優質條件。

大熊貓將與野生獼猴為鄰

大熊貓的野化放歸,意味著它們將回歸大自然與其他野生動物共生共存。吳英豪告訴記者,雖然大熊貓在自然界沒有天敵,但也需熟悉與習慣動物世界的生態食物鏈。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野生動物眾多,黃腹角雉、雲豹、獼猴、穿山甲等在此繁衍生息,形成了一條完整而有序的生態食物鏈,完好地維持著生態平衡。

其中,千餘隻野生獼猴堪稱官山原始生態的“代言人”。據王國兵介紹,野生獼猴盤踞官山的現象自古便有,由於完好的原始生態環境,野生獼猴種群在此繁衍越來越多,如今已發展至千餘隻。它們分為11群,集中分佈在麻姑尖、石花尖、蓮花尖等11座山中。作為同樣喜歡在叢林間攀爬、嬉戲的兩種國寶級動物,它們成為鄰居勢必是官山的一大亮點。

執行主編:康 婧

編 輯 :陳 磊

我省宜豐官山何以成為大熊貓野化放歸地

晨 讀 江 西│一個有文化的公眾號

TAG: 大熊貓官山國家級放歸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