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版海南省東方市各鄉鎮地名的來歷

收集:百阿君

東方市:

因境內黎峒有東方、中方、西方三村,當時設治於東方村,故名。

八所鎮

八所:

原名石欄。漢伏波將軍馬援渡瓊在瓊島西部沿海設定十個防所守衛北部灣,此地為第八個防所,故名八所。

新街墟:

駐地清咸豐年間始有人新開兩條街道,設四行鋪面經商,故名新街。

北黎墟:

漢代村名田頭,黎族人居。明代漢人遷此經商,時處感恩縣北部邊緣,稱北黎市。

新北村:

1940年在此地建新北黎市,1950年後簡稱新北。

墩頭墟:

清道光間始有漁人在此捕魚,結寮暫居。日久聚成村莊。港水環一墩,叫牙坎墩,故名墩頭。

十所村:

東漢建武十九年伏波將軍馬援,在此設第十防衛所,後漸成村落,故名。

羅帶村:

明代村民由2裡外遷來建村,村不興旺,稱挪敗村。後依據軍話諧音雅化改羅帶村。

那等村:

明末建村。居民由龍圩移民。部分不願易地,先到居民取村名“那等”,意為“在那裡等待”。

居龍村:

明末建村。該地傳說有三龍棲息,初名三居龍,後簡稱今名。

玉章村:

清初建村,初名田章,又稱福補,後改今名。

皇寧村:

明末建村,居民由三所遷居。村名皇寧意指帝皇之地平靜、安寧。

四更鎮

四更:

明代遷居始祖曾經四次更改遷移村址,第四次才遷至此地定居,故名。

上榮村:

明代建村。因處榮村(今下榮)東邊,故名。

日新村:

明代建村,原名篤村。村子日新月異,不斷髮展,故改名日新村。

來南村:

明代建村。地低窪,雨季水從村邊衝來,取村名來水,黎語“水”、“南”音近,故名來南。

付馬村:

駙馬,原義是:以馬代步。村子毗鄰屯兵駐地,村名多為屯軍養馬,故名駙馬村。後諧音寫作付馬村。

三家鎮

三家:

清代建村,時有趙、符、週三姓村民,故名三家村。

酸梅村:

宋末建村,村子多酸梅樹,故名。

居侯村:

宋末建村。傳說開瓊進士符確為宋天聖三年萬戶侯符有辰之後人,因其居此而得名。

玉雄村:

清康熙年間建村,原名居仁村。清乾隆十四年改名玉雄村。“玉”指地力肥沃,“雄”指人才眾多。

紅草村:

明末建村。村地多生蔥草,冬呈紅色,故名。

嶺村:

清乾隆年間建村。居民原住酸梅嶺,後遷現址而南面靠嶺,故名。

樂安村:

清乾隆年間建村。原處低窪地帶,常被水淹,初名水漫。後搬遷高處,改稱樂安村。取意:快樂安康。

大田鎮

大田:

宋代建村,遷居始祖看到此地都是大田,故名。

羅旺村:

宋代村民從深山移居此地,背靠山,面向大片平坡,黎語稱羅旺,故名。

那板村:

清乾隆年間建村,最早居住德人稱那板,故取村名。

保丁村:

明代村民從瓊中縣境遷此,土地呈黃色,當地黎語稱:保丁,故名。

玉道村:

相傳居民由尖峰遷居。因地呈長方形,“長”漢語音釋為“道”,玉乃後加,故名。

俄樂村:

宋代居民由昌江縣移民來此。因住南河東岸土墩上,洪水時成為一島。黎語稱水淹為俄樂,故名。

樂妹村:

清代建村,居民由樂東遷來。原處多長酸梅樹,黎語稱酸梅為樂妹,故名。

新龍鎮

新龍:

取原新村鄉政府駐地新村和後鎮政府駐地龍佑村首字而得名。

新村:

清嘉慶六年建村,居民由鹽丁、六利等移居,因新建故名。

龍佑村:

明末清初建村,村子在龍臥村的對面,村民希望臥龍保佑村子村民,故名。

龍臥村:

明末清初建村,村前有一深潭,傳說有一龍在潭裡安居臥身,故名。

龍北村:

村子在龍臥村的北部,故名。

東河鎮

東河:

駐地位於東方墟並靠近東方河而得名。

東方墟:

原名衝及,黎語衝及是烏龜洞。宋代建村於中方村、西方村的東邊,故名東方村,1950年在東方村東邊又建新村,後形成東方圩。

中方村:

宋代建村。原名近中村,黎語意為中間村。後從居民東、西方村之間,改稱中方村。

西方村:

宋代建村。原名帕淘,黎語意為“下邊村”。後因地處兩村之西,故名。

舊村:

原名汽蓋村,宋代建村。因該村為老革命村莊,老同舊,舊村故名。

土蠻村:

1958年因建天安水庫,村民從搶地村遷居於此。因在一大土墩上建村,黎語土墩稱為土蠻,故名。

廣壩村:

宋屬古鎮州峒。村民常聽山鹿叫聲,村名鹿映,後改廣壩。

俄賢村:

因地處俄賢嶺附近,故名。

玉龍村:

宋代建村。村民常與鄰村糾紛,多用摔跤為式決輸贏。黎語稱摔跤為“打滾”,漢語諧音為“龍”,“玉”為後人所加,故名。

感城鎮

感城墟:

漢代即有民居,以感恩水為名,舊感恩縣治此,故名感城。

不磨村:

明末建村。以“千年不磨,萬年不朽”之意,取名:不磨村。

生旺村:

宋代建村,取生機旺盛之意而得名。明萬曆九年至二十七年感恩縣曾於此設治。

陀烈村:

1973年因水庫興建,陀興、烈村、政興、孟子、椰子、有藹上村、下村等遷並於現址,因陀興、烈村較大,故再稱陀烈。

入學村:

清嘉慶元年由蛋港村部分居民移居,建於紅壤土上,初名紅壤。後入學校讀書人漸多,改稱入學村。

板橋鎮

板橋墟:

清順治年間建村,村西港灣架木板橋一座,村名板橋。民國時發展成板橋圩。

板橋村:

明弘治年間建村,村西有一條洪溝,阻礙了村民的出入,村民拿木板搭起了一座木板橋,取名板橋。

文質村:

清嘉慶年間建村,原名那質坡,後以文雅有禮,改名文質村。

利章村:

清同治年間村民從雷州半島遷此結寮而居,名舊寮。後捕魚時撈得大鐘,認為吉利,改村名利鍾村, 方音利鍾諧音利章,故名。

老方村:

清乾隆年間建村,建村村民姓方,以姓氏為村名,故名。

中沙村:

漢初即有黎族聚居。1949年後附近小村併成田中、沙土、高任三村,後又聯成片,名中沙村。

加力村:

村附近多山柳樹,黎語音:紀益,漢字寫成加力,故名。

本廉村:

明代建村。取本分廉潔之意,故名。

天安鄉

天安:

以天村、安都村各取一字為名,故名。

天村:

清末建村。原名命共村,因村子建在命共坡上,故名。村子地勢較高,像天上一樣,故改村名為天村。

安都村:

清末建村,名亞對,以村旁名為亞對的大樹為名,雅稱安都。

長田村:

村子在一長方形水田旁,故名。

芭蕉村:

村裡多芭蕉樹,故名。

公愛村:

原稱亨哈,因村周多亨哈樹得名,黎語亨哈後改譯成公愛。

陀牙村:

宋代屬王峒,居民從樂東遷此處河邊建村,方言河邊稱陀牙,故名。

江邊鄉

江邊:

宋成村,居民由樂東縣尖峰地區移居。因善燒煮山麻用於織布,黎言稱:幫辯,漢語稱:江邊,故名。

國界村:

清道光年間,村民從峨查遷此,村名國界,當地黎語為“村門寨移動”之意。

那文村:

清道光年間建村。村民由峨查村遷居。因土地肥沃,生活富裕,黎語稱富裕為“文”,“那”是黎語發音前的語氣助詞,故名。

2021年版海南省東方市各鄉鎮地名的來歷

東方美景

(完)

TAG: 建村黎語村民村名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