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的下半場,該如何突破?(中)

城市更新的下半場,該如何突破?(中)

文丨覃文奕

圖丨1/6圖片工作室

在《城市更新的下半場,該如何突破?(上)》中,介紹了韓國城市更新的政策背景。接下來,將為大家分享:

韓國推行的社群營造專案分類及代表案例和操作要點,

歡迎關注!

二、分類試點,讓居民成為模式探索的參與者

“居民參與型再生專案”的社群營造示範性工程目的不僅在於試點本身的提升,更在於對一類問題的模式探索。

其早期專案重點改善物質環境,後期專案開始解決社會、經濟及環保等綜合性問題。每類甚至每個試點的居民都承擔不同角色,以探索解決該型別問題的適宜模式。

根據韓國高麗大學城市再生學院魏寒賓博士、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唐燕教授和韓國高麗大學建築學院金世鏞教授的共同研究成果,

當前,韓國推行的社群營造專案可以劃分為5類:

① 歷史文化保護類

側重對那些承載了歷史生活、文化傳統的空間進行保護;

② 落後居住環境改善類

重在改善山地社群及其他落後地區的居住生活環境;

③ 社群保護類

保護並形成生產生活共同體的營造專案;

④ 綠色節能類

主要是應對氣候變化,營造綠色環境和實現人們的綠色生活方式;

⑤ 工作崗位及收入支援類

針對韓國社會低出生率、老齡化及經濟蕭條等社會問題提出的福利支援方式。

綜合而言,根據政府與居民的角色不同,可以分為:

1、政府主導型

政府主導型專案,適用於政府有一定財政能力支撐更新的情況。其關鍵在於:

制定出居民滿意的方案,讓錢花在刀刃上。

案例丨落後居住環境改善類——首爾東大門徽慶社群

落後居住環境改善類:重在改善山地社群及其他落後地區的居住生活環境。

首爾徽慶社群(Hwigyeong dong)位於東大門區。它被徽慶小學、徽慶初中、首爾市立大學和拜峰山圍繞,社群內大部分是單戶住宅、多戶住宅。

城市更新的下半場,該如何突破?(中)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안우석

該社群道路狹窄、停車位缺乏、步行環境差,建築物外立面牆皮脫落、顏色毫無秩序,首爾市立大學後門簡陋的生活設施使得區域品質更加低端。

2012年,徽慶社群得到70。6%居民同意後,被指定為首爾市居住環境管理示範專案。其目的是

營造有競爭力的居住環境,樹立居民主導的定製式社群規劃,改善硬體環境,打造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群共同體。

在首爾市立大學梁承雨教授作為總規劃師的帶領下,徽慶社群一年時間內召開了6次業務聯席會議、2次居民說明會、3次居民座談會、12次居民研討會,全程引導居民參與,完成了落後居住環境改善類社群營造。

城市更新的下半場,該如何突破?(中)

要讓居民實質性參與到社群營造中,為社群營造提供真實有效的建議,

三個要點需要注意:

第1點:人人都參與

總規劃師梁承雨教授認為:

“即使拖延一些時間,也要讓居民學會參與,直接提建議,提高其透過討論做出決定的能力”。

因此,專案從最開始,就不斷訪問現場、與居民談話,讓居民理解專案的內容。又帶著居民以組為單位巡視社群,發現社群的潛力和問題,整理、綜合各種意見。

徽慶社群“建設男女老少互相幫助,和諧相處,像四季常青的拜峰山一樣充滿微笑和活力”的建設目標正是在居民共同參與、各自發表意見之下確定的。

而目標確立之後的規劃、運營等,同樣讓社群居民全程參與,使之作為重要的意見討論者、決策參與者和運營執行者,這樣做出來的規劃才能貼合社群居民需求。

城市更新的下半場,該如何突破?(中)

第2點:事事有反饋

居民在各個階段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都會經過集體決策後推進。

比如,一起看社群階段,居民提出了11項基礎設施意見、7項環境改善意見、3項建立共同體意見。

在隨後的社群規劃階段說明會上,專家就將這21項建議做成社群建設卡片,讓居民寫上自己的意見,透過收集彙總後整理出居民對每項事務的意見。其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具體規劃。

第3點:巧用遊戲化

如果說“現在開始,請大家提意見”,結果可能是誰也不說話。如果讓每位居民都強行說一句,也會流於形式,沒有什麼效果。

在徽慶社群的實踐經驗中,以小組為單位,採取卡片遊戲的方式收集居民意見。在卡片遊戲之下,居民對每一項要討論的事務都做出了選擇,如平頂、籬笆牆/矮牆,灰色/彩色外牆等。

2、政府引導型

考慮到政府財政限制、居民關係協調,政府引導型是城市更新中更為常見的型別。首爾北村作為歷史文化價值極高的地區,政府曾主管判斷其為政府主導型開發,但最終也變成了政府引導型。

案例丨歷史文化保護類——首爾北村

城市更新的下半場,該如何突破?(中)

歷史文化保護類:側重對那些承載了歷史生活、文化傳統的空間進行保護。

北村位於景福宮、昌德宮、宗廟之間, 是朝鮮王朝時代貴族的居住地,因而擁有大量韓國傳統房屋——

韓屋

。這裡是傳統韓屋密集的地方,也是首爾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居住地。

城市更新的下半場,該如何突破?(中)

然而,在城市現代化的程序中,由於缺乏積極的保護和改善對策,歷史遺址不斷遭到破壞甚至消失,北村不再是富貴的象徵,甚至成為“城中村”。

面對歷史文化區的更新難題,過度嚴苛或寬鬆的保護政策,都難以奏效。1976年,首爾市透過指定 “民俗景觀地區”的方式保護北村韓屋 。一旦被劃定,地區內所有的 拆除、改建、修繕、塗色等行為都受到限制 。

城市更新的下半場,該如何突破?(中)

1983年,北村又被指定為第4種美觀地區,規定不準消除任何舊的建築物,並實行嚴格的建築風格和限高標準。這種過分嚴格的保護,並沒有考慮到居民希望改善居住條件的實際願望,遭到反對。

而後,首爾市於1991年5月將原本針對住宅限制為1層的建築物高度放寬至10米以下(或3層以下),之後在1994年,景福宮周圍高度限制由10米放寬至16米,最高允許修建5層高的建築物。

城市更新的下半場,該如何突破?(中)

過度寬鬆的政策又造成北村景觀進一步遭受重創的局面。據統計,1983年到2000年,北村韓屋密集區所建的360棟建築中,259棟建於1994年-1999年,嚴重破壞了北村傳統風貌。

動員社群居民成為了首爾最終選擇的方式。1999年在居民組織“(社)鍾路北村裝扮會”的要求下,首爾研究院和居民、專家、首爾市一起制定了新的北村裝扮政策。

政府提出:土地所有人可以向首爾市出售韓屋;對於改修補修的家庭,市政府提供資金援助;保護傳統韓屋有貢獻的居民,可以獲得較低的銀行貸款利率作為補償。

城市更新的下半場,該如何突破?(中)

2001年,首爾市正式確立北村營造專案,政府透過買進非韓屋建築,將其拆除之後新建成韓屋來恢復地區內的傳統景觀,並把新建的韓屋租賃給居民,供其居住或活用為乾洗店、幼兒園等便民設施。

城市更新的下半場,該如何突破?(中)

城市更新的下半場,該如何突破?(中)

自此,形成了北村更新的兩種主要路徑:

① 政府整建築,居民填內容

② 居民整飭風貌,政府銀行提供資金支援

雙管齊下,北村城市更新順利推進。首爾市城市營銷擔當官尹永碩2010年接受中國青年報採訪時說:“現在韓屋反而成了新文化,和10年前相比,這裡的地價上漲了10倍。” 2010 年,首爾市又確立了“北村地區單位規劃”專案,保證韓屋能得到持續及系統的管理和保護。

城市更新的下半場,該如何突破?(中)

若我國曆史文化保護類更新要採取此路徑,更應側重於路徑二。路徑一修整效果好,但由於政府預算與居民預期有巨大差異,實際操作困難極大。

城市更新的下半場,該如何突破?(中)

時任韓國國際文化振興院院長俞政希2010年接受中國青年報採訪時回憶到,首爾市政府曾經拿出一筆預算,計劃購買100棟韓屋,但最後這筆錢只買到了4棟。

城市更新的下半場,該如何突破?(中)

當然,選擇路徑二也並非一定能夠成功。路徑二除了需要與銀行共同推出低息貸款政策外,更需要居民具有較強的保護意願。北村地區的居民和相關社團的500多名成員於1991年自發組成了北村營建會,有強烈意願要將祖先的遺贈繼續留傳給後代。

城市更新的下半場,該如何突破?(中)

同時,政府透過公開聽證會、說明會、宣傳引 導等方式向居民傳達韓屋保護的知識及資訊,推動社會各界對傳統歷史文化的關注及重視。

因此,對於已有自發成立保護團體的歷史文化街區/片區來說,該路徑更有實踐可能性。

城市更新的下半場,該如何突破?(中)

對於其他歷史文化街區/片區,或許還要從居民的思想動員著手,使之具有對文化歷史的使命傳承感,才更有利於該類區域的社群營造推進。

政府引導型城市更新的關鍵在於支援——不是口號式的倡導,而是全過程服務支撐。

·未/完/待/續·

參考文獻

1。城市更新收緊:四道紅線!,微信公眾號:法詢金融固收組。

2。 基於政府引導與政民合作的韓國社群營造[J],魏寒賓, 唐燕, 金世鏞。

3。社群規劃制度化的路徑探討——基於美國紐約、韓國首爾和新加坡的比較 [J],王承慧。

4。首爾韓屋入口網站

https://hanok。seoul。go。kr/front/ch/town/town01。do

5。看看咱鄰國怎樣進行舊城改造,中國青年報。

6。首爾市韓屋保護制度的演變及其啟示——以北村韓屋密集區為例[B],魏寒賓, 唐燕,邊蘭春。

7。首爾市居住環境管理專案:東大門區徽慶社群建設[J],梁承雨, 李祗輝。

8。韓國城市的“舊村改造”與“社群共同體”重建——昌原市蘆山洞的案例[J],樸成銀, 張立, 李仁熙。

9。創意城市再生系列33】萩村、城美山村的歷史與思想,

https://www。krihs。re。kr/publica/bookView。do?num=000003597129&pageIndex=8

10。【村莊物語1】通往“村莊社群”之路的“城美山村”

http://www。polinews。co。kr/mobile/article。html?no=164570

TAG: 居民社群首爾韓屋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