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這座古鎮,王昌齡曾貶謫於此,李白也為其寫過詩,還不要門票

貴州,古代稱為黔,屬於蠻荒邊苦之地,不同於江南的魚米之鄉,那個時候的貴州地區自然環境惡劣,並且荒蕪、落後,因此自唐起,就成為了懲治罪囚的絕佳之地,在歷史上,就有很多著名詩人都被貶謫到貴州過,比如說詩仙李白、黃庭堅、王陽明等等,而第一位被貶謫貴州的著名詩人就是王昌齡了,這位唐代“詩家天子”被貶謫的地方,就是現在貴州黔東南的隆裡古鎮。

貴州這座古鎮,王昌齡曾貶謫於此,李白也為其寫過詩,還不要門票

隆裡古鎮坐落於黔東南錦屏縣,原名龍標寨,李白的那一句“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中的“龍標”其實就是指的這裡,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此地開始正式建鎮,至今已有600多年曆史,修建古鎮最初只是為了屯兵,因此設定了東、南、西、北四道大門,東門是城內的正入口,如今只剩下東門到北門這一段,東城門為清陽門,為典型明代建築,在城牆上設有跑馬道,用來傳遞重要訊息,城牆外有護城河,防止入侵。

貴州這座古鎮,王昌齡曾貶謫於此,李白也為其寫過詩,還不要門票

隆裡古鎮是明清時期貴州省重要的邊防城鎮之一,因此從設計到施工,都是嚴格按照當時的屯堡風格來建造,頗有點像安順的屯堡,而且當時修建古城的工匠放棄了當地常見的石頭材料,轉而用鵝卵石鋪成路面,倒是別有一番風味,而且隆裡的街道也與別處古鎮不同,這裡20多條街道縱橫交錯,但是這些路口卻互成“丁”字,而不是平常的“十”字,這是因為“十”與“失”諧音,寓意不吉利,而“丁”則有人丁興旺的意思。

貴州這座古鎮,王昌齡曾貶謫於此,李白也為其寫過詩,還不要門票

走在隆裡的街道上,還會發現這裡大街小巷的古井頗多,據說是有72口,這也是對應著古鎮裡的72姓,隆裡古鎮在這幾百年裡,雖然也曾多次歷經火災、旱災之類的,但是有這72口井在,大多都安然度過了,這也讓整座古鎮保持很是完好,可惜現在只留了十幾口還在使用,鎮內現在依舊還居住有人,其中大多都是當年明代屯軍的後代,他們的來歷可追溯到安徽、江西一帶,因此古鎮裡的一些建築、風俗,也帶一點江南風格。

貴州這座古鎮,王昌齡曾貶謫於此,李白也為其寫過詩,還不要門票

而且因為王昌齡的到來,這裡的文風也很是鼎盛,城中的狀元橋、龍標書院、王昌齡祠、狀元墓等建築,都是為了紀念王昌齡而修建,當然這個狀元墓只是衣冠墓而已,古鎮裡還有座博物館,可以在裡面詳細瞭解到古城的歷史,城內有五座清代宗祠,採用的也大多都是江南宗祠技術,門口的牌坊壁畫雕刻非常精美。

貴州這座古鎮,王昌齡曾貶謫於此,李白也為其寫過詩,還不要門票

在隆裡古鎮內還有三大絕活,分別是唱戲、講故事、玩龍燈,其中的玩龍燈雖然其他地方也有,但是隆裡的玩龍燈比較特殊,它是以漢江南文化為主,再融合當地的苗族、侗族文化,獨具風格,其龍燈製作精細,表演者技藝高超,活靈活現,花臉龍燈還上過《天天向上》綜藝節目。

貴州這座古鎮,王昌齡曾貶謫於此,李白也為其寫過詩,還不要門票

與鎮遠、青巖古鎮相比,同為貴州四大古鎮之一的隆裡古鎮則可以說是“低調”,許多人甚至都沒有聽過這個名字,不過或許也是因為如此,這裡民風淳樸,也好客,不要啥子門票,房屋基本都對外開啟,可以一清二楚看到屋內的擺設,跟主人招呼一聲,便可入屋參觀,吃飯時間,在街道邊尋上那麼一家小飯店,來點當地的臘肉、醃魚,再來上一點糯米酒,讓你沉醉其中。

TAG: 古鎮隆裡龍燈王昌齡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