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水18萬件文物,打撈花費3億,“世界之最”古商船就在陽江

絲綢之路是古代亞歐大陸互通有無的商道,溝通東西方文化交流、促進東西方友好往來的紐帶,在絲綢之路上有河西走廊的駝鈴悠悠、敦煌莫高窟的彩畫飛天,西域三十六國的神秘傳說……隨著各種創作傳播,絲路傳奇這些年漸漸為大眾所熟悉。其實在這條絲綢之路鑿通之前,中國就已經有了通往世界的道路,不在茫茫戈壁,而是在一望無際的汪洋。那便是海上絲綢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代的海路西探,有資料顯示我們的先民已經到達東南亞甚至印度。這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是古代海道交通大動脈。

現在一般說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福建泉州,不過在海上絲綢之路也還沒有形成之前,其實廣東人(嶺南人)就已進入了“航海時代”。嶺南“土著”古稱百越,從史前時代就開始向遠洋探索,足跡遍佈太平洋、印度洋,可見其富有冒險精神,而且更重要的是,擁有出色的航海技術。另外,嶺南地區自古也是絲綢類紡織品重要產地之一。秦末漢初,南越王為了獲得軍需資源,便謀求海上路線與西方國家開展貿易,在廣州南越王墓中出土了希臘風格的器皿,在南越王宮遺蹟還發掘出了石制希臘式樑柱。

陽江

,古代是海上絲綢之路必經的中轉站和補給港,而如今是瞭解海上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的一個必到的“打卡點”。

輪船作為人類很長~很長~很長一段歷史中唯一可以渡海的交通工具,可說是促進了世界文明的發展進步。1987年在陽江海域發現“南海一號”,是國內發現的第一個沉船遺址,距今已有800多年。

“南海一號”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體量最大且儲存最為完好的古代貿易商船。由於船隻的保密性良好,在水中沉默了800年的南海一號依然儲存得相當完整。考古人員在船上共發現了18萬件奇珍異寶,包括瓷器、金器、鐵器、銅器等各大種類,經相關專家估計總價值高達3000億美元。其中有頗多還是國寶級文物,價值無法估量。

出水18萬件文物,打撈花費3億,“世界之最”古商船就在陽江

在出水的數千個瓷器中,不僅有來自我國古代30餘個著名窯口的精美瓷器,還有來自阿拉伯極具異域風情的大瓷碗。瓷器研究專家耿寶昌在看到“南海一號”出水瓷器後,曾發出了深深的感嘆:“做了大半輩子的瓷器研究,生平第一次看見種類如此齊全且價值連城的瓷器”。

南海一號出水的文物中還有十分引人注目的金器,手鐲、戒指、項鍊、腰帶等都呈現出了巨大且氣派的特點,比如長達1。8的金腰帶、重達200克的金手鐲。由於船隻的保密性良好,船上的金器並未有生鏽的痕跡,出水時甚至依舊閃閃發光。

位於海陵島十里銀灘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又被稱為“水晶宮”,主要由“一館兩中心”(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海上絲綢之路學研究中心和研發中心)構成,是一家以“南海1號”宋代古沉船保護、開發與研究為主題的專題博物館。

出水18萬件文物,打撈花費3億,“世界之最”古商船就在陽江

“南海一號”的價值不僅在於船上的文物,也在於船本身。這艘沉沒的古商船,為我國對古代造船技術、海上絲綢之路、陶瓷發展史以及世界貿易史等研究都提供了重大的參考價值。

南海一號的發現純屬巧合,1987年兩個英國人不遠萬里來到廣東省內,找尋沉沒於南海附近滿載金銀珠寶的萊茵堡號,經過一個多月的打撈活動,萊茵堡號依然不見蹤跡,卻在打撈活動的最後,發現了深藏於淤泥之下的“南海一號”。由於當時不具備打撈條件,直至20年後“南海一號”才開始發掘。

一般的沉船大多是選擇海底分解船隻,打撈完文物後再把沉船拼接組合。可這艘寬26米高11米的巨船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文物,在海底拆毀後再組裝,對800多歲高齡的它來說無疑是巨大的破壞,不利於對古代造船技術的研究與文物的保護。

經過多方考量,考古專家最終選擇了難度極高的整體打撈方案,建造一個足以容納整船的“集裝箱”把“南海一號”裝起來,然後利用起重機從海底吊起。方案雖然看似簡單,但實際操作上並不容易。比如深海具有巨大浮力,想要集裝箱沉入海底就需要在集裝箱上裝載數千噸的重量;還要在南海一號完全地置身於集裝箱之中後確保海底的每一根鋼樑嚴絲合縫,不被海水擠壓變形。經過多方測驗與模擬,2007年12月21日“南海一號”終於成功出水。

出水18萬件文物,打撈花費3億,“世界之最”古商船就在陽江

對了,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博物館以

展示水文物及水下考古現場發掘動態演示過程

為特色,在與展覽生動的“互動”中,參觀者更能觸控歷史、親近歷史哦。

TAG: 絲綢之路一號南海海上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