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被稱為歷史最偉大工程之一的原因是什麼?

李冰,身世、生卒年代不詳。戰國時期傑出的水利工程學家,都江堰的設計者和興建的組織者。

古代蜀地(今四川)非澇即旱,有“澤國”“赤盆”之稱。四川人民世世代代同洪水作鬥爭。大約在秦昭王三十年至秦孝王之間(前277~前250年),秦國派精通治水的李冰擔任蜀郡太守,根治水災。

李冰擔任蜀郡太守之後,非常關心老百姓疾苦,經常走訪民間,傾聽民眾的呼聲。他和兒子二郎一起,沿岷江逆流而上,行程數百里,對岷江兩岸進行實地考察。他發現岷江上游兩岸山高谷深,水流非常急速,到了灌縣附近,岷江則逐漸開闊,這時由上游積累而下的江水聲勢浩大,經常沖垮堤岸,造成洪澇災害。

都江堰被稱為歷史最偉大工程之一的原因是什麼?

而且從上游夾帶的大量泥沙也因這裡水面開闊而大量淤積,結果使河床升高,水位上漲,造成更大的水災。他注意到在灌縣城西南面,有一座玉壘山正好擋住江水東流的去路,使得兩邊的江水在這裡積聚,流路不暢。因此每年洪水季節,玉壘山的東邊和西邊形成鮮明對比,西邊江水滔滔,衝擊堤岸,造成水患,而東邊卻常常缺水,發生旱災。因此,治理岷江水患,打通玉壘山是一個重要環節。

在實地考察基礎上,李冰確定了治理岷江的周密方案。按照這一方案,首先就要打通玉壘山,使岷江水能夠暢通流向東邊,這樣既可以減少西邊的江水,使西邊的江水不再氾濫;同時,也能解除東邊的乾旱,使滔滔江水流入旱區,灌溉那裡的良田。

李冰組織了上萬名民工,開鑿玉壘山。經過一段時間的共同努力,終於在玉壘山開鑿了一個20米寬的口子,這就是都江堰非常有名的“寶瓶口”。奔流不息的岷江水透過寶瓶口源源不斷地流向東部旱區,都江堰的第一大工程終於完成。

李冰在開鑿寶瓶口以後,又決定在岷江中構築分水堰,將江水分為兩支:一支順江而下,另一支被迫流入寶瓶口。江心水高浪大,水流急,在江心構築分水堰是一項很艱鉅的工程。李冰在構築分水堰時,開始採用往江心拋石的辦法,結果拋下去的石頭,經不住洪水的衝擊,不斷地被洪水沖走。

但李冰並沒有灰心,他從當地人用竹子蓋房、編竹籠盛東西這一事實中受到啟發。於是請來許多竹工,編成長3丈、寬2尺的大竹籠,再在裡面裝滿鵝卵石,然後讓民工將沉重的大竹籠一個一個地沉入江底,結果大竹籠在急流的水中安然不動,穩穩地固定在那裡。就這樣分水大堤終於建成。

都江堰被稱為歷史最偉大工程之一的原因是什麼?

大堤前端的形狀好像一條魚的頭部,所以被稱為“魚嘴”。魚嘴的建成將上游奔流的江水一分為二:西邊稱為外江,它沿岷江河面順流而下;東邊稱為內江,它流入寶瓶口。江水然後再分成許多大小河渠,形成一個縱橫交錯的灌溉網,澆灌成都平原的千里農田。

為了進一步控制流入寶瓶口的水量,保持水量穩定,李冰又在魚嘴分水堤的尾部,靠著寶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飛沙堰”溢洪道。飛沙堰同樣採用竹箱裝卵石的辦法堆築,堰頂做到比較合適的高度,起一種調節水量的作用。

當內江水位過高的時候,洪水就經由平水槽漫過飛沙堰流入外江,使得進入寶瓶口的水量不致太大,保障內江灌區免遭水災。同時,由於漫過飛沙堰流入外江的水流產生了漩渦,可以有效地減少泥沙在寶瓶口周圍的沉積。至此,都江堰工程基本完成。

為了充分發揮都江堰的功效,保障都江堰工程的質量,李冰還建立了維修制度,每年進行維修,以除掉江中淤積的泥沙,對工程的薄弱環節和損壞部位進行修築,還在清明節前後設立了放水日。

久而久之,清明節放水日就成為當地人民一個盛大的節日,每年這一天人們都要舉行盛大的放水儀式,成千上萬的勞動人民無論多遠,到時都會自動聚集在江邊觀看放水的盛況,敲鑼打鼓慶祝這一時刻。這一方面表現了勞動人民征服水患後的巨大喜悅,同時也表達了人們對李冰帶領大家治水的感激之情。

都江堰被稱為歷史最偉大工程之一的原因是什麼?

李冰修建的都江堰具有很高的科學技術水平,在中國水利史上以及世界水利史上都佔有非常光輝的一頁。它悠久的歷史舉世聞名,它設計的精巧令人驚歎。

我國曆史上曾修建過許多水利工程,其中有名的就有芍陂、漳水渠、鄭國渠等,但大部分都先後報廢,唯獨李冰修建的都江堰經久不衰,兩千多年來一直髮揮著防洪、灌溉、航運等多種功效,成為我國曆史上的一項奇蹟。

李冰千百年來一直受四川人民崇敬,被尊稱為“川主”,各地還修有“川主祠”,以表達對他的懷念。

TAG: 李冰寶瓶口岷江江水都江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