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豐:慈雲禪寺

潤豐:慈雲禪寺

筆名潤豐,山東單縣人,自幼喜讀金古柳,懷揣俠義心,記憶體豪氣,儀容溫良,樂山水,愛文字,世人皆曰濁濁塵世一異流。

慈雲禪寺

1

文/潤豐

無錫處處景色如繪,倘要把她比作一卷絢麗多彩的畫圖,其轄地東部的東港鎮上,有一處所在,更像是這幅美麗畫卷裡的一個靚麗點綴,這個地方便是頗負盛名的慈雲禪寺了。

慈雲禪寺,有著輝煌的前世和足以自傲的今生,請跟隨我的腳步一起來看看吧。

一 、跌宕起伏的前世

慈雲禪寺是被改了的名字,其前身叫做沽馬寺,始建於南梁時期。史上有“南有沽馬寺,北有白馬寺”之稱。

據傳以前沽馬寺的大雄寶殿內曾經供奉著一匹栩栩如生的上界白馬,俊逸無比,頗具仙風慧骨,沽馬寺由此而得名。

早期的沽馬寺規模宏大,香火鼎盛時,有房屋殿堂數千間,僧侶近千人,在江南一帶算是屈指可數的。

昔日寺院香火最為旺盛時,寺裡有一棵被傳得神乎其神、擁有幾百歲樹齡的老銀杏樹,枝杆粗壯,盤根錯節。信眾們初一、十五,逢年過節,都會在樹的枝枝節節上掛上開了光的,祈福願的黃的紅的布條,祈求佛祖庇佑,很是靈驗呢。銀杏樹下,虯根曲繞中有一眼古井,井口由銀杏樹根環繞而成,水面如鏡,清澈甘醇,寺裡的人們日汲月渠,井水不減不盈。僧侶們晨鐘暮鼓,誦經傳道,教化眾生,一派昇平景象。

秉著入世即出世的佛家思想,家國有難之時,歷代寺中僧人同樣擁有一腔熱血。南宋時金人入侵,名將韓世忠和夫人梁紅玉曾坐鎮於此指揮將士抗金殺敵,寺中熱血僧眾為保寺衛國,義無反顧地加入韓家軍抗擊金人入侵,一個個奮不顧身,死國埋名,留下一段段喋血鏗鏘,激勵後人的傳奇,無形中也讓這座古寺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更加高大。

奈何世道輪迴,興衰皆有定數。這座千年古剎終究也是未能擺脫毀滅的厄運,天災人禍使得它千年修行旦夕間化為過眼雲煙。

氣勢恢宏的沽馬寺先是毀於太平天國戰亂,多數房屋在戰火中焚燬,所剩為數不多的僧房也在後來的破四舊運動中幾乎毀滅殆盡。就連那棵老銀杏樹也只剩下了枯腐的樹樁和一片隆起地上的乾癟虯根,古井則早已荒廢,枯枝敗葉填滿其中。

世紀初年,我從北方遷居到無錫,初識沽馬寺。彼時沽馬寺業已更名為慈雲禪寺。

寺院已經敗落到僅餘數間矮房,僧侶也不過數人。破落的寺院遺址上殘垣斷壁、荒草頹樹,一片不忍直視的廢墟,淒涼落寞,彷彿向世人訴說著難言的痛楚,再也覓尋不到昔日香火旺盛之景,讓人禁不住連連扼腕嘆息。

潤豐:慈雲禪寺

二、樂享盛世的今生

天下諸事,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寺廟的命運往往是亂世衰敗,盛世興旺。進入新千年,民富國興,慈雲禪寺在有心人的守護下,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在新世紀裡得以重生。而它能夠迅速地得以重建,離不開主持明琛法師嘔心瀝血、殫精竭慮地操持。為配合區鎮新農村建設,在有關各級宗教部門的支援和信眾們熱心響應下,2008年慈雲禪寺開始易地選址,在寺院原址西邊一路之隔的別院舊址動工開建。幾番周折、幾經努力,寺院終以嶄新的面貌矗立在了這塊美麗富饒的熱土之上。

確切地來說,我不知道把現今的慈雲禪寺作為沽馬寺的生命延續是否妥當。但是它確實繼承了沽馬寺的衣缽,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信眾們心裡也自有論定。

新的寺院坐落在錫東重鎮——東港鎮上的一片開闊地帶。西鄰古老的錫北運河,北鄰千年古村黃土塘村,南邊不遠即是鎮區,而東邊不遠處,則是傳說中范蠡西施曾經隱居過的蠡漍小鎮了。雖說所處地理位置極好,一天到晚香客絡繹不絕,這裡給人的印象卻是一處僻靜所在,沒有一點喧鬧之感。

無錫一帶佛教是很盛行的,隨處可見一些大大小小的寺院,香火旺盛。但論及知名度來說,慈雲禪寺口碑是頗為不錯的。香客中不乏從上海、廣州、香港,甚至是國外,遠道慕名而來的向佛之人。知客僧迎來送往的,怕是腿兒都跑細了呢。

寺廟也是觀音道場,據說最靈驗的莫過於送子觀音了,以至於眾多外地香客慕名紛踏而至。外界有聞,此寺院的法事無論排場還是靈驗性都很不一般,道行高深,值得來感受一下。奈何機緣不巧,這裡我雖然來過不止一次,總也無緣一窺法事盛景。

新寺院的一磚一瓦,一花一木都精心佈置,在這個和詳的仲秋時節,慈雲禪寺的景色早已是美得不可方物。院外是婆娑綠樹環繞,而莊嚴高大的黃色寺院圍牆之內,儼然就是一處典型的江南袖珍園林。

寺院山門朝向東方,朝陽升起來,一縷柔和陽光灑向氣勢不凡的山門,隱約有佛光閃現。門口一左一右兩頭石象,背上各載一個如意寶瓶,狀甚沉靜安詳。

進了山門,裡面是一處方形小廣場,泊了許多社會車輛。廣場西側是一座朝向山門的財神殿,殿裡供奉著三尊財神,肅穆慈顏。

廣場南側一溜地擺放著各色盆景綠植,打理的生機盎然,甚是養眼,私下猜測這些花木大概是香客捐贈的,其中可是不乏一些珍稀品種呢。

廣場北側一排是天王殿。與財神殿毗鄰處和殿中間位置留有兩處過道廳房,西側一間由長廊通往寺院最後面的所在,中間位置的過道則直接通往後面的一進院子。

由中間過道進去院子,院內立有一座經發黑工藝上色的鑄鐵香爐和一座燭池,陽光下,焚香嫋嫋紫煙繚繞在爐頂,好似盤旋在山尖的淡淡祥雲。

正殿便是巍巍然的大雄寶殿了,光是步階就有十六臺,氣勢自是不凡。大殿東西兩邊建了廂殿,看上去稍微溫馨一點,東廂為知客堂,西廂是地藏菩薩修身處。

各殿間由曲徑長廊相連,掩映在碧樹環繞間,甚是和諧。整座寺院建築上除了莊嚴肅穆,氣勢恢宏外,佈局顯然極具匠心。

潤豐:慈雲禪寺

三、寺院小園入畫中

大雄寶殿後面是一座園子。園子沒有圍牆,是由緊挨著的建築串圍起來的。園西側是一座雙層重簷藏經閣,閣門緊閉。走在旁邊,感覺挺神秘的,比如我就會猜想,裡面會不會藏有少林武功秘笈之類啊,說不定機緣巧合能修成燒火僧也未可知。

園的南側與北側被寺裡建了居士樓替代圍牆,用來供給禮佛的信眾留宿之用。

居士樓樣式不一而足,有大眾化的,也有復古風的,有前出的,也有縮排去的,參差不齊,但是絲毫覺不出雜亂。

東邊除了留有一座側門也建了房子。園子一週的房子大多采用仿古建築,飛簷斗拱,翹角懸鈴,古色古香。

園中間的這一方天地很是令人嘖嘖稱奇呢。這些大和尚們也真是有雅興,誰能知道啊,在這清修的寺院中竟然修築了一處美輪美奐的小小園林呢。

進得此間不由得在心中慨嘆:此景只應天上有,凡間難得幾回聞。小園首先給人的感覺就是安異常靜,園子里人也不少,但極少有誰走動,多數人都是在趺坐問心,閉目養心。偶有雀鳥耐不住寂寞,也只好訕訕地飛去別處鬧些動靜出來,可謂無聊至極。

大雄寶殿東西兩側各有一個拱形券門通進後面的小園。兩個門之間是曲曲折折偶有間斷的木製長廊,繞了個彎穿園而過,像一根線把小園不同的景色連在了一起。

從西側門進去,腳甫一踏上長廊地面的方磚,即感知到長廊的古樸典雅,一種滄桑肅穆之感,伴有一種如水的心靜霎時襲上心頭。

沿著長廊邊,相隔不遠的地面上,佇立著一個個或恬然靜讀,或合十肅立,或打坐觀心,更有一展武姿的小小沙彌像,高盈二尺,萌萌的,倒也不忍心叨擾他們。

入得小園,滿目綠意盎然,青翠翠的兩蓬鳳竹泛著油油的綠意、俏生生地簇擁在居士樓後面,守著左右兩個小園入口,像俏皮的孩子隨時準備給香客們一個驚喜。

竹叢北邊,長廊以內,是一灣清澈的放生池,蔚藍的天空和潔白的雲朵映在水中,讓池水忽然有了靈性一般。

一座玲瓏精緻的小小單眼石拱橋,嬌滴滴地把池塘攔腰環抱,束成了一大一小兩池。

稍小的水池,岸柳悠然,游魚細石。有水從一個琉璃雨洩緩緩流出,流進小池發出悅耳的嘩嘩聲,惹得魚兒們雀躍不已,卻不知源頭活水來自哪裡。

大點的水塘裡,池岸石隙間有鑽出來的蘿藤探入水中,撩撥著一池秋水。一掛小巧的曲橋穿過水中一座六角榭亭,橫越水面。池中亭子東邊立了一尊馭蓮的觀音塑像,觀音影像映入水中,卻被池中游經小橋下,往來於大小池中那些紅的、白的、花的錦鯉們、金魚們攪亂了影子,再也沒有一刻安寧,不知好脾氣的觀音會不會怪罪它們。

潤豐:慈雲禪寺

長廊的外側是一片塔林,挺立在香樟樹和白玉蘭樹參差錯落間。塔很小,兩三米高,四五尺闊,是那種舍利塔,看樣子應該是本寺歷代高僧掩身之處。

塔林北首邊緣處有一溜草坪,碧青碧青的,修剪的頗為齊整,不見一些雜色。

草坪西北角有一片小樹林,其中一株桂花樹最是惹眼,看樹勢少說也是三五十歲了,聽大和尚說是從舊址移植過來的,起初還擔心它能不能生根發芽、保持往日的茁壯身形,沒想到它生命力煞是強勁。

幾年過去了,如今這株丹桂的枝葉越發旺盛,樹身遒勁有力,巨大的樹冠被修剪成了饅頭狀,畢竟是栽種在園中的,與周圍的景色應該呼應一下,由不得它自由自在地隨性生長了,倒像是內心裡依然存留著野性的秀美村姑被嫁進了規矩頗多的豪門,後天的修飾掩蓋了它的自然美。

桂花樹枝葉間密密麻麻掩藏著的是碎碎的小花,褐黃夾著米色,悠悠的香氣濃郁熱烈。微風正好,輕輕地攜帶著一襲桂花香漫出寺院房頂,鑽進不遠處人家的廳堂,撲附在路過的人們身上。這四溢的香氣,這舒爽的心情啊,懊恨了一夏的煩躁便在秋日沁入心脾的花香中沉靜下來。

臨近傍晚,從寺院東邊側門轉出來,寺院西北角就是一片開闊平坦的稻田,放眼望去,沉甸甸黃澄澄的稻穗在夕陽下閃著粼粼金色。微風輕輕起,稻田彷彿泛起一陣陣金光閃閃的波浪。寺裡傳出的幽幽鼓聲,也隨著這波浪向遠處傳去,四周顯得出奇地安靜。

潤豐:慈雲禪寺

TAG: 寺院慈雲馬寺禪寺小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