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價值,省級文物,廣東省高州古電白郡遺址

舊城又名古電白郡遺址,位於廣東省高州市北25公里處的長坡鎮舊城村,始建於南朝梁代大通(530),廢於明代成化四年(1648),其間經歷近千年。 舊城遺址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價值,1994年,被廣東省人民政府認定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價值,省級文物,廣東省高州古電白郡遺址

據《高州府志》記載:“梁大通中,既置高州,又析海昌置電白郡”,隋“開皇九年(589),省電白、海昌二郡,置電白縣。”其郡、縣治均於舊城。唐貞觀二十三年(650),高州治從高涼移治良德;大曆十一年(776),高州治又從良德移治電白,從此,舊城從縣、郡治升至為州治。元至元十七年(1280),高州改為高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高州路改為高州府,府治從舊城遷治茂名城。明成化四年(1468),電白縣治從舊城遷治神電衛,舊城降為堡,又稱電白堡。從此,舊城結束它為歷代州、郡、縣治的歷史,成為茂名縣轄下的一個鄉。

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價值,省級文物,廣東省高州古電白郡遺址

舊城由於長期是州、府、縣治的所在地,是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所以現存古蹟眾多。中有陳倉米,年代久遠;東有三官山,龍脈盤旋;西有鰲魚吸水,鑑水如練;北有寶鴨穿蓮、石狗銜煙;南有石井生蓮,大座通天。現在城址尤存,古城結構依稀可辨,城牆有內外兩重,呈“回”字形,東、西、南、北四個城門的遺蹟還很清楚。內、外城牆之間有東、南、西、北四條城壕(即護城河)。在城周各處還儲存有許多燒磚築城的磚窯(稱古窯群)。

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價值,省級文物,廣東省高州古電白郡遺址

舊城“冼太廟”是始建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冼太廟。廟中儲存有雙龍戲珠、御賜金匾、獨木鼓、古青銅大鐘等一批古老文物。其中, “雙龍戲珠”圖是我國建造歷史最早、儲存最完好的僅存二個“雙龍戲珠”圖之一(另一在西安)。舊城冼太廟內還儲存有-只遠近罕見的獨木鼓,大鼓身是用一截巨木掏空而成,廟內以前還有-口重達幾百斤的青銅鑄成的大鐘,晨鐘暮鼓,方園幾里的群眾都聽得清楚。

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價值,省級文物,廣東省高州古電白郡遺址

古蹟中尤為著名的是陳倉米。在冼廟塘西面幾百平方米的地下,埋藏著數量可觀的陳倉米,這些陳倉米,可能是古代因戰爭或火災,至使糧倉燒燬塌陷,使大量糧食埋藏於地下,與空氣隔絕,年代久遠炭化而成。這些陳倉米米粒完整,黑色且質地堅硬。據考證這些陳倉米可入藥,有利水去溼,清熱解毒等功效,可治大熱症、腹瀉、痢疾等。

舊城遺址歷史悠久,史蹟豐富,它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個文物資料倉庫,對研究我市自南朝到明清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有著重要作用。 在馮冼定居點——舊城馮家村旁的木馬河邊,一連分佈十餘座古窯,在燒製的產品中大部分是磚瓦,少部分是碗、盆等器物。在舊城古城的東、南面田垌也分佈有幾處古窯。當地群眾流傳有這樣的傳說:冼夫人在修建舊城城牆和官府民房,需要大量磚瓦,白天請工匠加緊製作,夜晚則遣鬼神來幫助,為了加緊築城,曾九天九夜天不亮,後來-個外地挑貨郎擔的人,覺得奇怪,就去扮雞叫,鬼神都以為天快亮,趕忙銷聲匿跡,第十天天果然亮了,群眾起來-看,-座嶄新的城池建起了。當然這些只是傳說。這些燒製陶器磚瓦的古窯,群眾稱它為“鬼窯” ,據文物普查統計,這批“鬼窯”全市共發現150多座,舊城就有十多座。

TAG: 舊城高州陳倉電白戲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