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戰鬥機的機動性比數量重要?機動性與數量的關係到底有多大?

機動性是“質”的表現之一,數量可以彌補部分質的不足。當然保證不限於機動性的優勢(質)之後再擁有數量優勢就再好不過了。當然這個問題的給定條件並不足夠使二者比較,如果生產只是成本(生產出來也沒人開)的問題而非製造能力問題,那麼數量和戰鬥機的機動性誰重要就要傾向機動能力了。如果是製造滿足卓越機動能力的戰鬥機會犧牲掉產量則又另說。

為什麼戰鬥機的機動性比數量重要?機動性與數量的關係到底有多大?

機動性作為戰鬥機的效能指標之一,戰鬥機的基本屬性就必須有機動性,卓越的機動能力與戰鬥機數量並不衝突。換句話說成為戰鬥機的機動性會差到什麼程度呢,如果提高戰鬥機機動性會使戰鬥機產量下降這也不是必然的。不同於對地攻擊機和更早時候出現的魚雷機等低速武裝固定翼飛機,戰鬥機就是要用來與敵人進行空中戰鬥或者利用空中優勢從高空發動對敵的攻擊執行沒有分化出的攻擊機任務,機動能力要求不高是攻擊機這類任務單一決定的,戰鬥機的要求幾乎是全能。官方一點就是多用途戰鬥機,在效能取捨上會更加嚴苛,自然產量相比以前戰鬥機的數量就要低一些。戰鬥機的數量取決於整體質量的精良程度,精良程度越高產量可能就會有一定的下降,而且質量可不只有綜合下來的機動能力,還有防護,航程、視野等關於氣動佈局的設計因為過於複雜(傾向完美)造成產量不及一般的戰鬥機。這在當今先進戰鬥機研製方面尤為明顯。

為什麼戰鬥機的機動性比數量重要?機動性與數量的關係到底有多大?

很顯然當今的戰鬥機都是重“質量”的,如四代機的超隱身性、超機動性、超音速巡航、超視距打擊這不僅超過了超機動性的效能要求,還能製造極難彌補的代差。由此帶來的就是太過精良,成本過高,產量不高。換句狂妄的話來說就是沒有對手因此戰鬥機的數量不高。相反其前代三代機要想戰勝更加精良的四代機就需要數量來彌補了,不過空戰密度百公里決勝使得以多打少也有些不現實了,數量優勢也只能在三代機及其以下才能符合。那些三代與四代較含糊的認知就不需要比較了,自己稱的四代機技術水平還最多與別人的三代機差不多還好意思說出來嗎?當然,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戰鬥機不管是稱為四代機還是五代機,稱為隱身戰鬥機就很穩了,氣動佈局的不同是很明顯區別隱身戰鬥機與三代機的表現,三代機的隱身能力單靠隱身塗層是無法與四代隱身戰鬥機對抗的。

翼身融合技術生產的戰鬥機一般來說生產週期都比較長,不過機體強度相較於之前的翼梁搭建戰鬥機高很多,這也正是戰後戰鬥機代數越高產量越低的一項原因,當然本質還是經濟水平科技水平和國家安全驅使的產量增減。戰鬥機的機動性就目前來看超機動定義模糊,除了隱身第一觀點佔主導,似乎超機動規避導彈(超機動性是在各種飛行姿態、速度都能規避導彈的能力是我個人想法)的能力並沒有例項供大家參考,這也進一步使得機動性顯得不重要了。戰鬥機的回轉半徑,操控靈敏度在戰損迫降的時候重要嗎?我想很重要,迫降戰鬥機,儘可能保住裝備。反之彈射逃生戰鬥機無維修重新投入戰鬥的可能。換言之即便導彈萬能真的能百分之百打完就跑?“跑”不需要更好的方式嗎?再退一步近程空空格鬥導彈的射程足矣構成狗鬥態勢,攜帶超過兩枚的隱身戰鬥機如何否定狗鬥不發生,如果自己的隱身戰鬥機要對抗的敵人的戰鬥機成本差不多,機動性很差如何以數量取勝,很顯然這幾乎不能降低成本。經濟拉下水以後大機率會失敗。

為什麼戰鬥機的機動性比數量重要?機動性與數量的關係到底有多大?

因為機動能力不足需要數量更多的戰鬥機才能對抗敵人的戰鬥機,多倍的成本只會造成更嚴重的危機。不說只強調機動能力,但是均衡總得是開發方向,數量自然也很重要很多時候也能“神擋殺神”,不過戰爭不是以最樂觀的估計來打的,而是以最壞的打算來準備的,玉石俱焚往往走的都是極端的武器路線。沒有打敵人不對稱戰爭的實力就需要付出建立不對稱戰爭的努力,即便很難。

TAG: 戰鬥機機動性隱身機動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