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明: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飛地,飛地是如何被清朝破解的?

文|張居明

張居明: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飛地,飛地是如何被清朝破解的?

中國原本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只是到了清朝末年,由於朝廷腐敗,國力式微,丟失大片領土,疆域縮小。如琉球群島,本是我國藩國,只因孤懸海外,被日本強行掠去。

而地處魯西北的寧津縣在域外南皮縣也有一塊類似琉球島的“飛地”——河北省南皮縣烏馬營鎮政府駐地向北三里地,有個劉家坊村,俗稱“寧津地”,解放前一直屬於寧津縣管轄。這裡不和寧津搭界,怎麼會歸屬寧津縣,而寧津縣怎麼會跑到南皮縣腹地去管理這麼一塊“飛地”呢?尤其令人驚奇的是,這一怪事歷經明、清、民國存在達四、五百年之久,不能不說是一個曠世奇蹟。

近日偶得閒暇去寧津縣福蘭德印刷社檢視老縣誌,與老闆劉春來交談,才揭開這個村莊的神秘面紗。

說來話長。明永樂二年(1404)年劉姓始祖攜兒帶女從山東省青州府壽光縣城東門裡祠堂,遷居直隸河間府寧津縣,長子劉顯落戶城南關西,次子劉式落戶城南八里堂,三子劉封落戶城東南老鴰林,四子劉郎居住於城西北高塔寺(後寺)。

明天順年間(1457年—1464年),四子劉郞之後、三世公劉來公進京趕考路過此地,看到這裡荒無人煙,但卻土地肥沃,雜草荊棘叢生,突然有了一個想法:老家人口眾多,土地漸少,何不在這裡圈地建莊,繁衍生息。於是便用一些雜草、野秫秸、荊棘圈了一個村莊大小的地方(就像趕集押秫秸、草繩一樣)。高考得中後升任山西太原正堂,後來一同進京趕考的舉子提醒他,他才想起此事,隨即告訴家人,令長子劉志剛與次子劉志建的兒子劉旺叔侄二人來到這個地方開荒種田、築土為屋安居下來。

由於這塊地是寧津人劉姓開墾出來的,附近的村莊人就管它叫劉家坊村,俗稱“寧津地”,一切皇糧國稅等事宜都去寧津交納辦理。隨著人口的增長,漸漸地形成了一個自然村。

此村位置在南皮而屬寧津管轄,因此也帶來一些問題,南皮人有打架鬥毆,玩錢賭博,或這個村有人犯事,南皮縣衙捕快都無權進入,束手無策。而寧津縣衙鞭長莫及,不聞不問,劉家坊與周圍村莊爭地爭水時有摩擦。

為了教育後代鞭策子民,劉姓十四世劉學詩,乾隆年間庚午科文舉人,曾授宣化府教諭,大名府教諭,掌正堂印,在宅前掛上皇帝親御牌匾,屋後豎起大旗,教育後人詩書傳家,忠君愛國,遵紀守法,團結鄉鄰,至此安居樂業,英才輩出,一直到解放前還屬寧津管理,新中國成立後的1950年才劃歸南皮管轄。

張居明: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飛地,飛地是如何被清朝破解的?

張居明: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飛地,飛地是如何被清朝破解的?

《寧津縣誌》上明顯可以看出劉家坊在南皮域內,且記載為“

寄莊

南皮”

2014年濱德高速建設在八里堂移墳時發現了劉氏老夫人和四個兒子的墳墓及瓷器、青銅用品,而在他們自己的墓地只是衣冠冢。

當時劉郎22世孫、才子劉獻民曾賦詩祭奠:

糟糠之年命難違,

攜兒抱女背井移。

乞行囊嗇足為輪,

上無片瓦下無銀。

艱辛備力擇聖地,

相依為命度年輪。

顯式封郎四聖祖,

伯仲叔季各為主。

枝繁葉茂參天樹,

合抱之木出毫秣。

你我皆是同根生,

血脈相連枝葉情。

後代子孫莫忘本,

光宗耀袓是頭宗。

以後數年,每逢元宵節期間寧津劉氏後裔與南皮劉家坊人都帶領舞獅隊、太平車、秧歌隊互相到對方演出,透出濃濃的一脈親情……

張居明: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飛地,飛地是如何被清朝破解的?

張居明: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飛地,飛地是如何被清朝破解的?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釋出,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

TAG: 寧津寧津縣南皮劉家南皮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