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藝人被玩成了梗,這幫手藝人的心酸演繹,讓人淚流滿面!

“如果你能翻到這條影片,先彆著急退出,停幾秒。我什麼都不要,我不要贊,我也可以不要關注。但是,如果你是支援手藝人,喜歡手藝的話,可以給我評論個支援嗎?哪怕假裝支援也可以,讓我知道一下,還是有人喜歡看我們手藝人的。”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網路手藝人”被玩成了梗——專門指沒有高超技術,卻喜歡打著手藝人的名號故弄玄虛的人。

手藝人被玩成了梗,這幫手藝人的心酸演繹,讓人淚流滿面!

講道理,那幫沒啥乾貨、單純靠搞噱頭博眼球的,看過笑過也就罷了。然而那些手底下有真功夫的,經這麼一出心酸演繹,道盡了手藝人的艱辛與不易。

畢竟自古至今,不管用“精妙絕倫”來形容,還是以“巧奪天工”稱頌,絕大多數匠人的手藝絕活,是拿來謀生吃飯的。而時代與生產力的發展,註定了一些老行當的衰落,甚至是退出歷史舞臺。比如價格越來越低廉的鍋碗瓢盆,還在繼續壓榨“鋦瓷”手藝(補缸、修碗)本就不多的生存空間。而同樣淪落至此等境地的,還有編制斗笠蓑衣、納鞋底等等。

手藝人被玩成了梗,這幫手藝人的心酸演繹,讓人淚流滿面!

除了吃飯生存問題外,“香火”傳承也是困擾老手藝人的另一大難題。在相關新聞報道中,我們經常可看到這類說法:“我不做也許就再也沒人做了,可能這就是一個承諾吧,給傳統文化的承諾”。換而言之,收徒難啊!

其實這也是人之常情。傳統手藝學起來苦,還耗時長,想要精通一門需要十數年,甚至是數十年的不懈鑽研。而學藝的那份苦,隨著物質生活的逐步改善,越來越難被年輕人吃下。並且收徒難也跟收入有關,典型的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啊。

手藝人被玩成了梗,這幫手藝人的心酸演繹,讓人淚流滿面!

電影《百鳥朝鳳》:徒弟們外出打工,焦三爺湊不齊吹奏所需的人數

順時而生,應時而存,這看似與自然界的優勝劣汰是同一個道理。但實際上,這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需要人為拯救、保護和傳承的。也正是因為前些年我們文化保護意識淡薄,順由其自生自滅,使得不僅傳統手藝,乃至傳統文化都陷入了逐步消亡的危險境地。

說來你可能不信,被奉為國粹的京劇,也沒能逃出日薄西山的命運——大量老戲失傳,演員的表演水平江河日下。而京劇作為一項涵蓋唱、念、做、打的藝術,如今卻越發侷限於唱。

手藝人被玩成了梗,這幫手藝人的心酸演繹,讓人淚流滿面!

可以說,最瞭解京劇發展現狀的,莫過於當下的那些從業者們,而他們中的許多人,對京劇的未來持悲觀態度。楊赤(大連京劇院院長,多項國家級京劇大獎獲得者)此前曾在採訪中表示,90%以上的京劇演員,不願意子女從事京劇業。

“回首繁華如夢渺,殘生一線付驚濤”,《鎖麟囊》的這句唱詞,彷彿唱得就是國粹未來的命運。

與京劇同為中國戲曲五大劇種的黃梅戲,如今的形勢也不容樂觀。除了人才培養、劇目創作等自身問題外,國民關注度低也是掣肘其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甚至早在十年前,吳瓊(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就曾直言:黃梅戲終有一天會消亡。

手藝人被玩成了梗,這幫手藝人的心酸演繹,讓人淚流滿面!

吳瓊

如果真有那麼一天,《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等經典曲目,就再也不會在劇場裡演出了,留存為影像的影片資料只會越來越無人問津……這些事都讓人細思極恐。

手藝人被玩成了梗,這幫手藝人的心酸演繹,讓人淚流滿面!

或許有些朋友覺得,興趣與關聯性使然,真的很難喜歡上某些跟自己關係不大的傳統手藝或文藝作品。拋開那些遠的,我們說些眼下跟前的:方言作為傳統文化最接地氣之一的存在,也正在逐漸消亡。拿紫禁城裡每塊匾額上都有的滿文為例,當下會說滿語的不過3000來人,還都是老年人。曾幾何時風光無限的滿文,它的未來讓人不敢多想。

手藝人被玩成了梗,這幫手藝人的心酸演繹,讓人淚流滿面!

忽略年齡,《大田後生仔》裡唱的“零零後的同學,你不會說方言”,說得是你嗎?

除了內憂,我們還面臨著不容小覷的外患問題——隔壁小韓家有個怪癖好,喜歡把咱家的光輝歷史與發明,強按到他家頭上。有些人不僅真信了,還給記錄到了“糊塗賬”裡。

“榫卯”被叫成“大木匠”,“端午節”被稱作“端午祭”,這些都被韓國成功申遺。更氣人的是,該國還成功染指了“儒學書院”、“ 東醫寶鑑”、“ 木結構建築”,而這些分別對應著“儒學”、“中醫”、和“中國建築”,都是中國傳統文化至寶。

手藝人被玩成了梗,這幫手藝人的心酸演繹,讓人淚流滿面!

活字印刷術也被韓國申遺成功了

那些被韓國申遺走的傳統文化遺產,是每一位中國人永遠的痛。

或許小部分人認為,一些看似沒有實際用途的手藝、語言,幾項不受年輕人待見的藝術作品或表演,隨著歷史車輪揚起的煙塵消散了,也是無所謂的。

但實際上,那些個“老物件”,凝結了幾代人的兒時記憶與家鄉情懷,都是有溫度、有靈魂的。有它們陪伴在身邊,你可能不覺得什麼,但當其消失了,那般苦楚將難以言表。

再往大了說,中國傳統文化凝聚了古老東方的哲學思想和美學追求,即便有些在當下看似失去一些實際用途、不那麼受歡迎了,但也應該記錄下來傳承給子孫後代,讓他們更好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發展。

手藝人被玩成了梗,這幫手藝人的心酸演繹,讓人淚流滿面!

在看不見的地方,我們的國粹正在消失,這不是危言聳聽。拯救、保護和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

好在國家、社會早先已經在行動——國家出臺《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等檔案,同時將“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寫入“十三五”規劃;央視拍攝50集系列紀錄片《留住手藝》,向海內外觀眾講述中華古老手藝的歷史和傳承故事,使它們以影像的方式得到保護和傳承。

手藝人被玩成了梗,這幫手藝人的心酸演繹,讓人淚流滿面!

與此同時,一些遊戲公司也在積極擔負起這項歷史責任。他們將遊戲產品與傳統文化聯動,透過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傳播。這其中包括被央視多次報道過的網易《逆水寒》。

2019年,《逆水寒》在虛擬遊戲世界中,還原了北宋年間的過年習俗,讓玩家們感受到了中國傳統年節的氣氛;今年春節前,這款遊戲不僅復原了景德鎮浮樑古城千年春節的盛景,同時也讓玩家在其中領略到了浮樑百姓的四季生活。並且在第十五、十六屆中國國際動漫節上,《逆水寒》展臺分別“搬出”了宋朝投壺與國風體驗活動。上述這些,使得《逆水寒》在兩年時間裡四次登上央視報道。

手藝人被玩成了梗,這幫手藝人的心酸演繹,讓人淚流滿面!

今年“世界戲劇日”(3月27日)前,《逆水寒》又與黃梅戲展開深度聯動。遊戲官方邀請到了安徽省黃梅戲劇院院長蔣建國先生及吳亞玲女士,透過電影級實時動捕技術,將黃梅戲經典曲目《天仙配》、《女駙馬》還原到了遊戲裡。玩家們可以免費欣賞到原汁原味的精彩表演。

手藝人被玩成了梗,這幫手藝人的心酸演繹,讓人淚流滿面!

不但能白看幾場精彩大戲,玩家觀看後還能“白嫖”一套定製外觀,簡直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手藝人被玩成了梗,這幫手藝人的心酸演繹,讓人淚流滿面!

此外遊戲官方還在年輕人的活躍重地、國風濃度頗高的B站,釋出了由祖婭納惜與三無marblue共同演繹的《女駙馬》。據悉,這則翻唱很快便得到了年輕人們的認可——釋出不到4天,便獲得了117萬流量,登頂B站音樂熱門榜前10。甚至B站董事長兼CEO陳睿,都為這條影片點贊。

手藝人被玩成了梗,這幫手藝人的心酸演繹,讓人淚流滿面!

《逆水寒》與黃梅戲的深度聯動,聯通了傳統文化與當代年輕人。不管此舉的營銷與傳承成分各佔多少,都的的確確讓我們走近黃梅戲,領略傳統戲曲之美。而其實在此之前,《逆水寒》就已經在汴京城內的勾欄瓦肆搭臺唱戲了。表演的越劇《梁祝》與崑曲《牡丹亭》,也都是由國內知名戲曲表演藝術家們,透過動捕製作動畫並親自演唱的。

手藝人被玩成了梗,這幫手藝人的心酸演繹,讓人淚流滿面!

在這年頭,遊戲和傳統文化搞個聯動,幾乎已經成了稀鬆平常的事情了。但像《逆水寒》那樣,把聯動搞得既深入又頻繁,還願意倒貼一大筆錢的,屬實不算多見。

寫在最後的話:

對於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光靠國家與一些企業是不夠的,需要每一位國人參與進來。有人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面臨的問題是什麼”做過調查,其中“公眾參與不夠”排在第一位,投票率高達觸目驚心的72。0%。

可能有朋友會覺得,如此歷史重任,我等凡人何從擔負。其實不是這樣的,莫忘方言,主動學習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這些都是我們力所能及的貢獻。

你說這有什麼用?至少遇到拿著韓國申遺說事的老外和“假洋鬼子”,咱能理直氣壯得給他們上一課!

TAG: 傳統逆水黃梅戲傳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