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華為和小米都是先後進入筆記本領域甚至釋出時間上極度貼近?

這個問題如果可以的話,可以拓展下問題的廣度與深度:

1、為什麼是智慧手機時代,手機廠家普遍都有朝著筆記本領域拓展的需求;

2、為什麼華為和小米都是先後進入筆記本領域,甚至釋出時間上極度貼近?

為什麼華為和小米都是先後進入筆記本領域甚至釋出時間上極度貼近?

小米筆記本

為什麼華為和小米都是先後進入筆記本領域甚至釋出時間上極度貼近?

華為筆記本

手機廠商裡,目前介入筆記本市場的主要是華為和小米,而且目前看幾乎都獲得成功,對傳統PC品牌形成了巨大的威脅,當然目前這一威脅還僅限在國內,問題就在於中國很早已經是PC最大的市場主體了,所以在中國取得較高的份額,也就意味著很容易擴大在全球範圍內的份額與地位。

跨界這種玩法,最早在美國起步,但在中國才風生水起,很多行業的頭部企業往往不是被行業內的競爭對手打敗,而是被跨界而來的對手打敗,目前汽車行業也正面對這樣的情況。

“拋去政策的便利,新興汽車品牌超越傳統品牌只是時間問題。”

那麼是什麼動力促使手機廠商介入PC市場呢?要知道:PC市場不是新興行業,而是一個已經被很多人定義為逐步下滑的市場,任何新進入者都可能面臨市場大環境的影響。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從系統做下延展:和手機市場所依賴的系統一樣,PC主要也分為:微軟的Windows與蘋果的Mac os兩大系統,Windows等同於安卓系統。

回到問題本身,華為和小米為什麼能夠做好PC,或者說為什麼華為和小米能夠有信心介入PC市場?因為不是所有手機廠家都敢於介入PC市場的,目前也只有華為和小米成功了介入PC市場了,並且被證明了。

1、小米的老闆是雷軍,雷軍是誰?無論是金山系還是小米本身,都是以軟體起家,尤其是金山,當然WPS才是國內文件處理器的先行者,如果說手機廠家裡還有哪一家最為熟悉windows系統,那麼小米系算是其中一家吧;

2、華為不用說了,無論是軟體還是硬體,華為儲備了很深厚的技術經驗,大家不妨去查查華為在開源領域所做出的貢獻。

更為重要的是:透過手機制造,這兩家也積累很強的製造與供應鏈資源與經驗。

不管是手機還是pc市場,有能力對系統進行適配的最佳化才是重中之重,硬體製造以國內的製造業基礎,反而不是大問題。

但是,如果說這兩家是為了獲取利潤才介入PC市場的,可能是將問題簡單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從這兩家優勢產業發展的視角出發才能更加準確的答覆這個問題。

手機市場走到今天,其實各個品牌的優勢已經非常明顯,且各家的使用者群體也非常清楚了。對於小米來說,下一步就是能不能突破高階市場,那麼對於華為呢?已經佔據了高階手機市場,下一步的重點則是生態,構建類似Apple的生態系統。

小米今天的強大,不僅僅是手機單一業務,而是透過以手機為管理終端所構建的IOT智慧裝置生態系統,任何使用者一旦熟悉了這個生態,那麼使用者就會被這個生態黏在小米生態中。目前國內完成或者說具備搭建這一生態系統,只有:華為和小米,OPPO和vivo也在跟進。小米這個系統也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手機,因為手機而生,但也依賴手機業務。華為也是如此,我們看兩張圖:

為什麼華為和小米都是先後進入筆記本領域甚至釋出時間上極度貼近?

華為生態

為什麼華為和小米都是先後進入筆記本領域甚至釋出時間上極度貼近?

小米生態

透過這兩圖,我們很清晰地能看到:手機業務是核心,至少目前來看是絕對的核心。這個時候,你如果是小米和華為的負責人,你一定需要想辦法把使用者徹底捆綁在自己的生態中。

今天,很多蘋果使用者離不開iPhone的原因是什麼?優秀的硬體產品與豐富的應用生態,這兩者才是核心組合,在此基礎上拓展了Mac、iPad和其他軟性業務。

有人會說電視終端是很好的補充,其實電視只是生態的補充,重要而非必要。但是PC就不一樣了,今天對於我們大部分年輕人來說:PC和手機一樣,都是這個時代的必需品,因為你要工作,工作必然需要PC,如果能夠將PC與手機進行深度協作整合,那麼使用者對於系統的依賴是顯而易見的,更為重要的是無論是手機還是PC都是生態重要的管理終端,其他終端裝置無法替代這兩者。

手機發展到今天,角色逐步從通訊、娛樂、生活助手發展到自己強調生產力,尤其是移動辦公的場景,雖然是拓展手機的功能邊界,但更為重要的是移動辦公必然需要考慮和PC的整合。

手機的形態到今天,不斷在技術上創新:全面屏、雲電腦、屏下攝像頭、摺疊屏等等,我們是否可以再拓展下想象:某一天手機和電腦可以二者合二為一?這個可能是不是很大?如果這個趨勢是正確的,那麼更早積累在PC端的優勢也是很重要的戰略考量。

以上,謝謝。(歡迎您關注我,謝謝。)

TAG: PC小米手機華為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