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集錦】《資治通鑑》中的父子殺是什麼意思?該如何理解?

【材料】《資治通鑑》漢紀 孝獻皇帝 初平三年 公元192年

卓忍於誅殺,諸將言語有蹉跌者,便戮於前,人不聊生。司徒王允與司隸校尉黃琬、僕射士孫瑞、尚書楊瓚密謀誅卓。

中郎將呂布,便弓馬,膂力過人,卓自以遇人無禮,行止常以布自衛,甚愛信之,誓為父子。

然卓性剛褊,嘗小失卓意,卓拔手戟擲布,布拳捷避之,而改容顧謝,卓意亦解。布由是陰怨於卓。卓又使布守中閣,而私於傅婢,益不自安。

王允素善待布,布見允,自陳卓幾見殺之狀,允因以誅卓之謀告布,使為內應。

布曰:“如父子何?”曰:“君自姓呂,本非骨肉。今憂死不暇,何謂父子?擲戟之時,豈有父子情邪!”布遂許之。

【譯文】

董卓殘暴好殺,諸將言語稍有差池,就被當場處死,人心惶惶,官不聊生。於是司徒王允與司隸校尉黃琬、僕射士孫瑞、尚書楊瓚密謀除掉董卓。

中郎將呂布熟習弓馬,膂力過人,董卓自知待人寡恩無禮,害怕遭到暗害,去哪都帶著呂布,對他十分寵幸,盟誓結為父子。

但董卓性情剛愎,曾因小事不稱心意,拔出手戟擲向呂布,幸虧呂布身手矯健得以閃避,又和顏悅色的向董卓道了歉,董卓這才息怒。呂布從此暗中怨恨董卓。董卓又命呂布守衛中閣,呂布卻私通董卓的侍女,心中越發的不安。

王允一向厚待呂布,呂布見王允時,主動提起差點被董卓所殺的事情,於是王允將誅殺董卓的計劃透露給呂布,並請他做內應。

呂布說:“但我們有父子之情,怎麼辦?”王允說:“將軍本姓呂,與他本沒有骨肉關係。如今顧慮自己的生死都來不及,還談什麼是塑膠父子情?他在拔戟擲你的時候,難道有考慮父子之情嗎!”呂布聞言於是答應了王允。

【解析】

這段材料講的是王允挖董卓牆角,策反呂布的故事,大家都熟,但很少有人總結過,王允是怎麼一步步將呂布搞定的,透過總結我將搞定呂布的工作分成三步:

一、打入內部

堡壘都是從內部突破的,挖牆腳的第一步,就是要靠近牆腳,只有站在牆根下,才能近距離的窺探虛實,哪裡是石頭,哪裡是鬆土,一目瞭然了,鋤頭才能揮得準。

王允的第一步就是先靠近董卓,先取得董卓的信任,各種跪舔,各種曲意逢迎,哄得董卓推心置腹,引為知己,以至於任命他為司徒。

允矯情屈意,每相承附,卓亦推心,不生乖疑。

王允成功的打入了董卓集團的內部,當上了007,經過長時間的近距離觀察,這才有機會接觸董卓的核心權力圈子,最終捕捉到了董卓與呂布的矛盾,並善加利用。

打入董卓集團內部這個過程,從董卓入洛陽到誅殺董卓,王允用了兩年左右。

最能夠傷害自己的人,往往是自己所親近信任的人,來自他們的傷害,是在親近和信任的基礎上達成的。

所以這就吸引了很多不懷好意的人,想透過先獲得你的親近和信任,然後再趁機謀取利益。

口蜜者腹有利劍,這是大機率事件,口劍者腹中大機率就無所圖,這也是大機率事件。

董卓血的教訓告訴了我們什麼?

四個字:小心舔狗!

初次見面便極其熱情,想要儘快接近你以獲得信任的人,很多都是像王允這樣,抱著不可告人的目的。

甚至是有害於你的目的,一旦他們達到目的,就會撕下舔狗的偽裝,露出惡狗般的笑容。

相反,那些好幾次交往不順的人,如果最後能成為朋友,往往是能夠走得長久的。

因為跪舔是造成大多數傷害的前奏,如果互相之間都沒有不可告人的目的,自然誰也不會去舔誰。

這樣自然會好幾次都交往不順,但慢慢的,隨著互相瞭解的深入,會越來越匹配的,如果真不匹配,就說明不合適。

刻意的去舔,或者去容忍,如果到了自身感到不適的時候,就該結束了,這不是正常人的狀態。

扯遠了,說回來。

二、設計矛盾

董卓和呂布的主要矛盾,在於呂布瞞著董卓和董卓的侍女通姦,次要矛盾在於董卓曾經以手戟擲向呂布。

然卓性剛褊,嘗小失卓意,卓拔手戟擲布,布拳捷避之,而改容顧謝,卓意亦解。

布由是陰怨於卓。卓又使布守中閣,而私於傅婢,益不自安。

為什麼我說設計矛盾,而不是說發現矛盾?

注意一個現象,呂布主動找到王允,主動向王允訴苦,說董卓曾經一怒之下投擲手戟想殺自己。

王允素善待布,布見允,自陳卓幾見殺之狀

而王允是什麼反應?王允立刻就將自己夥同公卿大臣準備誅殺董卓的計劃和盤托出。

允因以誅卓之謀告布,使為內應。

注意,這裡有不合邏輯的地方,王允傻嗎?從事後看,董卓死在他手上,不傻吧?不僅不傻,而且很溜。

那麼這裡就有一個悖論,是什麼呢?

呂布向王允訴苦,說董卓曾經差點殺了自己,這是董卓對不起呂布的地方,但王允並不知道呂布哪裡對不起董卓。

如果是這樣,王允憑什麼相信,呂布必反董卓?僅僅是因為董卓曾經一怒之下想殺呂布嗎?

這個事情,只能說明董卓與呂布之間有些嫌隙,但這個嫌隙已經大到王允敢和盤托出自己的刺殺計劃,並請求呂布為內應的程度了嗎?

沒有吧,王允謀劃的這個事情,一旦洩密必定是人頭滾滾的,王允不可能這麼輕信呂布。

那麼唯一的可能就是,王允已經掌握了呂布和董卓侍女通姦的問題,這個矛盾,才是董卓和呂布之間的主要矛盾。

因為董卓因小事想殺呂布,那只是董卓做得不太對,而呂布瞞著董卓和董卓的侍女通姦,這才是呂布對不起董卓。

因為這個事情,他是瞞著董卓乾的,通姦侍女並不是太大問題,問題是瞞著董卓幹了這個事,欺騙董卓,這個事情一旦暴露,才是要呂布命的問題。

王允只有掌握了這個情況,才會覺得呂布已經必須上自己的船了,這才放心的將呂布拉進自己的謀劃。

但這麼私密的事情,王允是怎麼知道的?對此,我覺得三國演義中的貂蟬的美人計,是推測得很合理的,雖然歷史沒有這麼明著寫,但只有這樣,邏輯才會通。

呂布決心造董卓的反,本質上還是中了反間計的結果,在當時的情況下,呂布的問題一旦在董卓面前暴露出來,董卓會放過他嗎?

如果呂布將王允的事情像董卓告密,同時坦白自己私通侍女的問題,有很小的機率會放過他,但呂布能把腦袋寄託在這種小機率的事情上嗎?

退一步說,即使董卓現在會放過他,但還會一如既往的重用他嗎?

再退一步說,即使董卓還重用他,就能夠保證以後一直對他保持高度信任嗎?

你信嗎?或許你信,但是呂布不信吶,因為呂布需要出腦袋來賭這種小機率事件,而咱們不用,所以咱們得站在呂布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是生與死的問題。

這種機率微乎其微,呂布如果真的這樣做了,那就是把自己的命運寄託在董卓的手上。

互相之間的信任一旦破裂了,也就沒法再像以前那樣了,傷口好了永遠會留一個疤,這個疤就是個定時炸彈,隨時都可能爆炸。

單純從利益角度出發,呂布與其冒險去賭這個被動參與的小機率事件,就不如化主動為被動,一舉誅殺董卓,清除這顆定時炸彈。

哪怕他感覺王允的謀劃有四五成的把握,他都不會去告密,而是選擇跟王允一起幹,因為去告密就意味著需要承受那個被動的炸彈。

與其被動等待他人的審判,就不如化被動為主動,爭取畢其功於一役,徹底解決董卓,這就是人心,只有已知的危險都清除了,之後的每個夜晚才能睡得踏實。

否則,呂布和董卓的侍女通姦的問題,就算因為呂布告王允的密而得到寬恕,本身就是小機率事件。

即使是這樣,這個傷口也等於在董卓和呂布的心頭各劃了一刀,然後結疤,這個疤會一直癢,癢就像撓,呂布不相信自己能不撓,更不相信董卓能不撓。

三、許以厚利

第一步講的是打入內部取得信任,這是所有謀劃能夠奏效的先決環境;

第二步講的是設計矛盾,讓呂布和董卓反目,呂布必然就有逃避痛苦的需求。

人的動機有兩個,一個是逃避痛苦,另一個是獲取快樂,這第三步,就是獲取快樂了。

要想讓呂布死心塌地的跟著王允誅殺呂布,既要讓呂布有逃避痛苦的驅動,也有獲取快樂的驅動。

雙擎驅動更保險,動力更強,許諾事成之後給予厚利,就是王允給予呂布的快樂型驅動。

王允能給呂布如何許以厚利?很簡單,分三點。

第一,

呂布不是和董卓的侍女通姦嗎?這說明他好色,人有所好就有弱點,問題就簡單了,王允只需承諾事成之後董卓的後宮任他挑選即可。

第二

,呂布之前只是丁原手底下的一個司馬,背叛丁原為的是什麼,是升官,呂布將義父丁原賣給董卓,得了箇中郎將。

王允照樣可以在這方面對呂布有所承諾,我們來看看誅殺董卓以後,呂布是個什麼地位:

布遂許之,手刃刺卓。允以布為奮威將軍,假節,儀比三司,進封溫侯,共秉朝政。

看見沒有,呂布由董卓的私人侍衛,一躍成為朝廷各方面的大佬,在軍中有奮威將軍的職位;

什麼是假節?

這個之前咱們講過,說白了就是尚方寶劍,臨機生殺予奪的大權;

什麼是儀比三司?

三司就是司徒、太尉(司空)、司馬,這是說呂布可以像三公一樣開府治事,可以有自己的行政班子:奮威將軍府。

溫侯這是爵位上的待遇

,呂布封侯了,初步登堂入室,拿到上流社會的門票。

同時,今後開最高決策層會議,王允都會叫上呂布(共秉朝政)。

呂布誅殺董卓以後得到的,那是全方位的級別提升,簡直可以說是直接原地飛昇了。

王允誅殺董卓,分兩年走完了三步,這些東西,就是王允承諾事成之後兌現給呂布的利益呀。

第三

,再有就是一些意識形態領域的包裝美化了,

布曰:“如父子何?”曰:“君自姓呂,本非骨肉。今憂死不暇,何謂父子?擲戟之時,豈有父子情邪!”布遂許之。

材料中呂布談及和董卓的父子關係的顧慮,其實這些都不是真正的顧慮,而是呂布道德上的羞恥感。

王允要做的,就是幫助呂布克服道德上的羞恥感,讓他心安理得的反叛董卓,不背道德包袱。

呂布的這一句“如父子何?”,就好像女人臨門一腳時的一句“不要”,他真的是顧慮父子之情嗎?

如果是,呂布早就拔劍砍下王允的狗頭獻給董卓了。

呂布只不過是扭捏作態,希望王允能夠在道德層面給自己一個合理的藉口,以說服自己,減輕道德羞恥感。

呂布還是有羞恥之心的,沒有羞恥之心,不會有“如父子何?”這一問。

但正如王允所言,如今命在旦夕,後頭還有重利,哪裡還顧得上這廉價的塑膠父子情?

TAG: 呂布董卓王允誅殺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