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費盡心思的“來往”失敗了,為何最後阿里釘釘成功了?

網際網路大佬都有另一個夢想,馬化騰做夢都想插入阿里主導的電商領域,而馬雲這邊也是費盡了心思想切入騰訊的社交領域。為此雙方是給網友們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的好戲!

馬雲費盡心思的“來往”失敗了,為何最後阿里釘釘成功了?

先說馬化騰的電商夢?

騰訊做電商最早可以從拍拍網說起,後來又做了易迅,但都沒能做起來。

2014年,騰訊將自身的電商業務賣給了京東,隨後以入股的方式成為了京東的股東。

騰訊從未真正離開過電商界,其對電商的影響也從來不可忽視。一方面,騰訊透過財務投資,支援了電商領域盟友的發展。無論是京東拼多多還是唯品會,其背後都有騰訊的資金支援。另一方面,騰訊利用其巨大的流量優勢,為其盟友提供了強力的支援。

此外,騰訊前段時間還低調推出了一個叫「小鵝拼拼」的電商平臺,沒有APP也沒有網站,只存在於微信小程式裡。

一句話,在中國的電商領域,騰訊能投資的電商公司,幾乎都投資了。從財務和戰略的角度來看,騰訊在中國的電商領域還是有著很高的話語權。

馬雲費盡心思的“來往”失敗了,為何最後阿里釘釘成功了?

馬雲的社交夢?

2013年,阿里的來往上線,定位於移動好友互動平臺。

馬雲對來往可謂是寄予厚望,發動員工推廣。在他看來,阿里旗下數萬員工,每個人拉100人,數百萬使用者唾手可得——這就是來往的基本盤。依靠這個基本盤再擴張出去,來往就有可能抗衡微信,把微信形成的“高頻入口”給搶奪回去。

馬雲親自推來往,丁磊親自推易信,甚至強制員工使用,但由於員工的社交網路都在微信上,無法複製到來往和易信上,結果導致賬號註冊了,但真正依賴的還是微信。

阿里來往為什麼會失敗呢?如果新產品能給到的新價值不能遠超舊產品的價值,習慣是不會那麼容易改的。進一步講,通訊社交的產品,用的人越多,越有價值,替換成本越高。

來往,並沒有給使用者一個用它的理由。從產品的角度,作為一個翻版的微信,然後並沒有什麼卵用。

要我說,來往是阿里的夢,微信是騰訊的命。夢可以隨便做一做,但別人要想革微信的命,微信當然要找你拼命。

馬雲費盡心思的“來往”失敗了,為何最後阿里釘釘成功了?

阿里釘釘為什麼成功了?

一款產品要成功,最起碼你得幫助使用者解決痛點。

從基因上看,基於企業級業務的釘釘就比來往更符合阿里的基因。在以往的歷史中,只要是和錢相關的、和商務相關的、和商家相關的,阿里幾乎都戰無不勝,阿里擅長的就是企業級業務。

釘釘體現的是辦公屬性,辦公來自工作,工作來自買賣,從根兒上和阿里更搭,釘釘的成功機率會大很多。

釘釘服務的是企業,以滿足公司運營為核心,他們卻不自覺地把自己等同於釘釘的目標使用者,這未免有點天真。在我看來,釘釘有限服務於企業中高管理者,其次才是底層員工。

值得一說的是,這個產品對於企業管理層來說,算一個成功的產品;對於企業普通員工來說,這是一個毫不存在使用者體驗的產品。

馬雲費盡心思的“來往”失敗了,為何最後阿里釘釘成功了?

結論:網際網路真的是一個講究基因的行業。騰訊擅長做產品,阿里擅長做運營。所以騰訊在電商領域始終乏力,但最後騰訊把自己的流量優勢用在了合作伙伴上,這才有了騰訊今天的版圖。

同樣的,阿里前期一心想做社交,後來才明白自己的優勢在於B端。所以阿里釘釘的成功也就不難理解了。

TAG: 騰訊電商微信阿里來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