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反催收”套路!使用者面臨額外財產損失等風險

近日,上海某消金公司員工收到了多通貸款投訴電話及監管轉辦的舉報資料,投訴和舉報所涉及的客戶分佈在全國各地,貸款時間、逾期時間各有不同,但奇怪的是,這些客戶提出的訴求是一致的,投訴邏輯、投訴用語高度雷同且專業,並且投訴溝通均非本人。

毫無疑問,該金融機構遭遇了有組織的反催收活動。近年來,“反催收聯盟”愈發猖獗,甚至已形成灰色產業鏈,在影響正常的金融秩序的同時,也嚴重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

拆解“反催收”套路!使用者面臨額外財產損失等風險

拆解“反催收”運作套路

調查發現,在網路搜尋引擎、微信聊天群、抖音、快手短影片平臺等渠道上,一些自稱是“債務重組師”、“理財規劃師”、“網貸維權律師”的組織和個人,打著能為債務人減免債務的幌子,教唆、煽動債務人逃避債務,甚至以違法手段拒絕償還貸款。

這些人宣稱自己能幫助逾期的借款人減免甚至免除債務。透過加微信或QQ私聊等方式,誘導借款人購買“反催收”課程或交納服務費,服務費通常在“維權”前繳納,無論後面的操作成功與否都不會再退還。

為了進一步摸清“反催收聯盟”的套路,筆者偽裝成貸款客戶,進一步展開調查。

點選某湖北法務公司釋出的廣告,透過連結上的微信二維碼,添加了自稱是債務顧問的張單(化名)。

張單介紹其所在的機構是一家正規的法務公司,主要透過法律手段和專業知識與金融機構進行協商,幫助貸款客戶減免高額息費、延期付款。“我們的協商部門業務熟練、效果顯著,大部分客戶可以做成36期免息分期或者60期免息,之前還做過減免本金的,當然,這要根據客戶的具體情況來看。”

進一步溝通發現,該公司的業務模式為一對一私下交流,一位債務顧問對接十多位貸款客戶,冒充其身份,透過向監管部門惡意投訴等方式來達成延期付款、減免息費等目的。

若客戶與該公司達成意向,必須先支付定金再簽署代理合同;合同簽署後支付約定的全額服務費(比如減免費用的30%);同時客戶要將貸款時預留手機號碼的SIM卡與平時不用的手機寄送到該公司,並提供個人資訊,透過上述號碼進行投訴。

在張單的朋友圈中,該公司的業務頗具規模,平均每天收寄業務材料六七件,僅負責協商投訴事項就有十餘人。

張單還透露,其曾在催收公司工作過,熟悉業務,“因為催收賺得少就來做反催收了,用已知行規業務幫助客戶逃廢債務,我知道催收員的‘死穴’在哪,客戶也更願意合作,抽成也多。”

債務沒有減免,等來刑事調查

那麼,這些反催收人員真的能幫借款人達到減免債務的目的麼?對於消費者而言,有沒有安全隱患?

據報道,重慶一家消金公司近日協助警方查辦了一起“代理維權”案。來自山西省的阿華為刪除自己的多起徵信逾期記錄,找了黑產人員“代理維權”。對方號稱把身份資訊、借款資訊、實名電話卡一起郵寄過去,就可以平賬、刪除徵信,光服務費前後收取了數萬元。

然而,阿華的徵信非但沒有順利刪除,反而等來公安機關的刑事調查。警方介紹,黑產人員偽造了印有國家機關印章的證明材料,用於向監管惡意投訴所需。警方表示,目前一名主要黑產人員已被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案件將進一步深挖,力求打掉這個違法團伙,維護良好的金融秩序和群眾的合法權益。

除了涉及違法犯罪,借款人如果輕信所謂“專業反催收”,可能還會導致額外的金錢損失。

不久前,有使用者在某短影片平臺上刷到一個反催收法務公司的影片,該公司自稱能透過專業的法律知識幫助貸款客戶減免息費、延期還款。簽訂了合同、交了定金後,該使用者將自己的身份證等個人資訊和手機號、舊手機一同寄給對方,但最終,不僅沒等來債務減免的訊息,自己銀行卡的錢反而不翼而飛了。

原來,反催收公司獲得使用者提供的手機卡後,透過一些技術手段,擷取手機簡訊內容,利用截獲的簡訊驗證碼登入多個支付平臺,修改銀行密碼,將資金從銀行賬戶中轉出。

一位金融業人士指出,在“反催收聯盟”背後,隱藏著諸多網貸詐騙的犯罪團伙,他們形成催收、營銷、資料倒賣的貸款詐騙網路推廣黑灰產業鏈,利用人性的弱點和制度的漏洞販賣上鉤消費者的個人資訊,致使使用者資料流入套路貸、暴力催收領域,或直接盜取銀行卡資訊實施資金盜竊。

該人士進一步指出,“反催收聯盟”多是透過社交媒體、短影片獲得使用者,一般情況下與貸款客戶透過網路進行溝通,很難證實對方的真實身份和準確位置,一旦被騙,所造成的損失很大機率難以追回。

上海某律師事務所的吳律師也指出,由於本質上“反催收聯盟”的所謂“代理維權”行為根本不存在法律基礎,自然無法做到退款維權的兜底保證,實際上大部分此類諮詢服務都只是騙局,當金融機構拒絕協商後,“反催收聯盟”也不會向借款人退還中介費用。而如果借款人因聽信此類機構的說辭拖延還款,反而會因為長期未能按時還款承擔金融機構逾期滯納金及罰息,一旦留下徵信汙點,輕則影響日後車貸、房貸的申請,重則淪為“失信被執行人”。如果涉及訴訟,將會存在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風險,將來有可能會在高消費、交通出行、子女受教育等方面受到限制。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及有關消費的若干規定》就明確,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被執行人的子女不得就讀高收費私立學校。

另外,從實踐中來看,父母淪為失信被執行人也會對子女的發展造成影響。例如,男團RISE的隊長周震南在去年被曝光父母是“老賴”後,其演藝生涯大受影響。

打擊黑產,直擊三大痛點

在反催收的灰色產業鏈中,受害者除了有被騙的債務人外,金融機構更是深受其擾,金融界各方合力出手打擊反催收逃廢債。

比如深圳一家銀行的信用卡中心出臺了堅決不協商的“訴即訴”機制,即一旦接到疑似信用卡反催收聯盟投訴的案件,銀行堅決不協商,直接採取司法訴訟手段,依法追究反催收、逃廢債失信人的法律責任,直至將逃廢債人員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據悉,中銀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等多家持牌消金公司在所在地公安等部門的大力支援下,成立了打擊黑產的工作小組,對反催收採取果斷的回擊。

“金融機構無論從識別、控制、打擊黑色產業鏈等方面來說,手段和力量都是有限的。”某金融機構負責人直言,反催收黑產已成為金融機構增加不良貸款率、影響貸後管理,影響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的“頭號殺手”。

有法律專家認為,打擊反催收黑產可從以下三個方面直擊痛點。

一是界定清楚“惡意投訴”與“合法維權”的範圍。“惡意投訴”目前尚缺乏官方層面上的詳細定義,大量相關反催收聯盟仍遊走在灰色地帶。但不論以何種形式,這類惡意維權行為已經影響到了金融業務的健康運營,不僅影響了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還款協商工作的正常開展,而且擠佔了真正有延期合理性的客戶需求。

二是明確反催收聯盟的犯罪性質。目前在刑法犯罪領域,對反催收聯盟犯罪事實的認定仍存在困難。在反催收聯盟的犯罪過程中,許多參與者並非直接實施侵犯受害者法益行為,而是提供技術工作或方法等,其往往以“技術中立”進行抗辯,犯罪性質難以明確。隨著反催收聯盟採取更加隱蔽的方式傳遞違法資訊,如違法資訊從在論壇上釋出到自己透過社交賬號或者搭建社交平臺群組來發布,而涉及點選量、群組成員數量、下載數量等定罪量刑標準仍不明確,或對社交平臺群組性質的是否屬於公共場所仍有爭議空間,進一步為定罪帶來挑戰。

三是聯動各方健全打擊機制。反催收聯盟人數眾多,隱蔽分散在網際網路的各個角落,他們煽動並採取各類惡劣行徑,影響社會穩定。而金融機構並無相關技術和手段予以預防和制止,僅靠金融機構孤軍奮戰、螳臂當車實難解決。

上述負責人呼籲:“為充分保護消費者及金融機構的合法權益,希望各地市場監督管理局、律師協會、金融監管局、公安局等機構和組織,共同形成聯動監管打擊機制。同時企業提供證據線索給公安機關和檢察機關以便於開展全鏈條刑事偵查,從詐騙、非法經營、擾亂社會治安等罪名作為切入點,以便公安機關從行政處罰的角度和刑事報案的角度多方位關注黑產的犯罪事實,防止對其中某一犯罪行為有所忽略,實現全面精準打擊。”

監管、警方加大“反催收”圍剿力度

據瞭解,重慶、湖南等地監管機構正在聯合當地市場監督管理局、金融監督管理局和警方加大對“反催收”黑色產業鏈的圍剿力度,肅清金融行業亂象。

2020年8月,上海、河北等多地反催收聯盟成員被警方帶走調查,上海警方在一家“退款工作室”抓獲了12位犯罪嫌疑人;河北警方打掉了一家號稱由律師組成的“債務調解中心”,案件涉及多家金融機構。

2021年2月,銀保監會明確表態,將全力維護出借人的合法權益,堅決打擊惡意逃廢債行為,加強對“反催收聯盟”等違法違規網路群組的治理。

2021年3月,深圳銀保監局釋出關於銀行消費的風險提示,明確指出借款人要依法維權,謹防資訊被洩露。其中,反催收聯盟等黑產中介要嚴加防範。

2021年8月,湖南省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省公安廳與省銀保監局聯合下發《關於防範金融領域代理投訴風險最佳化營商環境的通告》指出,部分非法社會組織或個人借“代理投訴”之名,捏造事實、違背合同約定、突破法律底線,嚴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擾亂正常金融經營秩序,已涉嫌尋釁滋事和敲詐勒索等違法犯罪行為。對此,公安機關將依法嚴厲打擊,並追究相關組織和個人的法律責任。

2021年9月,瀋陽市金融局和遼寧銀保監聯合釋出《關於防範金融領域代理投訴風險最佳化營商環境的通告》,也將整治矛頭對準“惡意投訴”、“反催收聯盟”等黑中介。

2021年10月,重慶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重慶市公安局、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重慶監管局近期聯合下發了《關於防範金融領域代理維權風險最佳化營商環境的通告》,指出部分“代理維權”機構或個人透過誘導、慫恿、組織或代理消費者使用格式高度雷同的模板頻繁向監管部門投訴舉報金融機構,從中牟取利益,嚴重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擾亂金融市場秩序,影響社會民生和經濟穩定,突破法律底線,已涉嫌侵犯公民個人資訊保安、編造證據、尋釁滋事和敲詐勒索等違法犯罪行為。對此,公安機關將依法嚴厲打擊,並追究相關機構和個人的法律責任。

2021年11月,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釋出2021年第6期風險提示,提醒消費者依法理性維護自身權益,遠離“代理維權”不法行為侵害。透過正常渠道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不輕信“代理維權”的虛假承諾,拒絕參與違背合同約定、提供虛假資訊、編造事實的惡意投訴。

隨著灰色產業鏈浮出水面,嚴厲和精準的打擊整治以雷霆之勢到來,消費者要嚴防落入反催收圈套,也要樹立理性消費觀念,根據自身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選擇信貸產品。

TAG: 催收投訴聯盟維權黑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