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10項提名的電影《1917》,到底好在哪?

去年上映的戰爭片《1917》,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等10項奧斯卡提名,但最終沒能PK過韓國電影《寄生蟲》,只拿下了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等獎項。

奧斯卡10項提名的電影《1917》,到底好在哪?

圖片來自網路

《1917》一直以長鏡頭搏取了眾多眼球,也引發諸多爭論。有人認為它偉大,也有人認為他以“偽長鏡頭”炫技,今天我們不討論它的技法運用,只看看它的內容。

電影的故事很簡單,一戰時期,英國的兩名士兵,受命穿過兩軍陣地和德軍佔領的小鎮,將停止進攻的訊息傳達給正準備追擊撤退部隊的指揮官。

跟《拯救大兵瑞恩》一樣,這也是一部“拯救”題材的戰爭片,不同的是,《拯救大兵瑞恩》要救的是一個人,《1917》要救的是1600人。

兩者反映的主題也相差無幾,以戰爭片講反戰和團圓。只是前者講得明白,後者講得隱晦。

珠玉在前,《1917》要怎樣把這個“小故事”講好?怎樣把主題昇華?

奧斯卡10項提名的電影《1917》,到底好在哪?

圖片來自網路

它擯棄了戰爭片常用的鐵流滾滾、炮火連天、血肉橫飛等震撼場面,全片只見到了幾個敵人,沒有對戰場的深度描寫,但它同樣將戰爭的殘酷,戰士對和平、團聚的渴望都很好的展現了出來,還對人性進行了生動刻畫。

不管是從主題、內涵,還是影片本身的拍攝質量上來講,它都絲毫不輸《寄生蟲》,也是繼《拯救》以來難得的戰爭片佳作。

1、輕描淡寫中就讓人感到戰爭的殘酷

作為一部戰爭片,《1917》看起來似乎不太合格,因為全片真正講到交戰的鏡頭,其實只有結尾處德文郡先頭部隊衝鋒的畫面,其它的XX幾處單兵作戰,還比不上警匪片來得激烈。

但是,不用那些火爆、血腥的畫面,《1917》描寫的戰爭,比我們從被炸彈炸得血肉橫飛中感受到的更加殘酷。

布雷克和斯科菲爾德穿越敵我雙方陣地,一爬出戰壕,泥濘混亂的陣地上就是一匹死馬映入眼簾,蒼蠅圍繞嗡嗡亂竄,接著是炮彈殼、瘦成皮包骨的死馬、燻黑的鐵絲網……戰火紛飛、人仰馬翻已經在腦海浮現。

奧斯卡10項提名的電影《1917》,到底好在哪?

奧斯卡10項提名的電影《1917》,到底好在哪?

接著就是死屍、死屍、還是死屍,有掛在鐵絲網上的,有被黃泥埋得只剩臉、四肢露在外面的,有趴在泥地背被轟出了窟窿的,在幾具堆在一起,有漂浮在水坑裡的,還有老鼠爬來爬去,烏鴉“呱呱”亂叫、啄食屍體……這一連串的鏡頭推進,看起來毫無波瀾,但觀眾已經心潮澎湃。震驚、噁心、憤怒、痛心、無助等情緒迅速蔓延,比槍炮、彈雨的虐殺帶來的震撼有過之而無不及。死屍的虐心鏡頭,在後來斯科菲爾德掉落河順流漂下時再次出現,河邊飄浮成堆的死屍,斯科菲爾德不得不從死屍上爬過,上岸逃生,這完全能讓一個人崩潰,也讓觀眾難以名狀的驚悚和顫抖。

奧斯卡10項提名的電影《1917》,到底好在哪?

奧斯卡10項提名的電影《1917》,到底好在哪?

奧斯卡10項提名的電影《1917》,到底好在哪?

還有德軍陣地上成堆成片的炮彈殼和被損壞的槍炮,斯科菲爾德打水時布雷克被德軍飛行員刀捅,經過的小鎮全是殘垣斷壁,等等,看起來都是輕描淡寫,但戰爭的殘酷都從中得到強烈體現。

2、細微之處表現永恆主題:戰爭與和平

影片最後,斯科菲爾特來到綠意盎然的草叢邊,靠在一棵樹上,從身上掏出一個盒子開啟,拿出兩張照片仔細端詳,一張是一名少女的單人照,另一張是兩名女子合影,雖然沒有交待,但肯定是他的家人,其中一個可能是他的戀人。

奧斯卡10項提名的電影《1917》,到底好在哪?

那張單人照背面,赫然寫著“Come back”。此乃點睛之筆,縱然歷盡千辛萬苦,拋開生死不顧,最後都是為了回家。不止斯科菲爾特,他的戰友們誰不是如此,德文郡那兩個營的官兵,這次被不拋棄、不放棄的斯科菲爾特救了,又有更多的人可以回家。只是,很多已經回不了家了,比如布雷克,比如那被埋的、腐爛的、泡水的,或是英軍、或是德軍,或者當地平民的屍體。

戰爭就是如此殘酷,和平才是永恆的主題。

德軍戰機被擊落,布雷克和斯科菲爾特救下德軍飛行員,飛行員不僅不感激,還在斯科菲爾特去打水之時,向布雷克捅了冷刀子,斯科菲爾特只能將子彈射向了他。而布雷克失血過多,生命就此劃上了句號,剛開始要救德軍飛行員的,還正是布雷克。如果不是戰爭,他們或許會結下一段感人的友誼,但因為是在戰場,你不殺別人,別人也要殺你。

影片始於一片廣袤的花草,士兵安詳的小憩,同樣終於一片廣袤的綠草地。斯科菲爾特片頭片尾都是背靠在一棵樹上,瞄著眼睛休息或是冥想,不同的是,開頭還有布雷克躺在身邊,而結尾,只剩他自己。

奧斯卡10項提名的電影《1917》,到底好在哪?

奧斯卡10項提名的電影《1917》,到底好在哪?

這前後呼應的兩個場景意味深長,始於寧靜而終於寧靜,但寧靜中間的一番

3、不著痕跡地刻畫出真實人性

《1916》透過主角斯科菲爾德,對人性的無聲刻畫也是入木三分。

受領任務後,布雷克急衝衝地就出發了,因為他的哥哥在德文郡,他要搶時間去救他,斯科菲爾德卻不停勸說,因為天還沒黑,穿越陣地和敵佔區太危險。

奧斯卡10項提名的電影《1917》,到底好在哪?

奧斯卡10項提名的電影《1917》,到底好在哪?

自然的選擇規避危險,這就是人的本性,布雷克之所以著急上路,這是親情使然。這就是一個血肉之軀的真實人性,讓人信服,而不是什麼不顧生死的英雄形象。

在差點被地雷炸死之後,又責怪布雷克為什麼選他一起執行任務。

奧斯卡10項提名的電影《1917》,到底好在哪?

他曾用自己的勳章換了一瓶酒,因為他當時“快渴死了”,在死亡面前,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至於勳章,他說“只是一小塊錫而已”。

面對受傷的德國飛行員,斯科菲爾德說,“我們應該給了結他,給他個痛快”,這是一名士兵應有的戰場法則。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布雷克錯誤的善意,害死了自己。

奧斯卡10項提名的電影《1917》,到底好在哪?

戰友的死對斯科菲爾德震撼很大,上了友軍的卡車後,別人在談論說笑,他在悲傷而茫然的發呆。當車輪陷入泥地,他發瘋似的要大家推車。發洩過後,當友軍說他一個人不能完成任務時,他說,不,我可以,就像他之前說布雷克,如果魯莽行事沒人救得了他哥哥,布雷克說的也是,我可以。斯科菲爾德開始轉變,人性中無私的一面被激發出來。

奧斯卡10項提名的電影《1917》,到底好在哪?

後來,他在小鎮上被一名德國士兵伏擊,頭部受傷,在鎮子上被德國士兵追趕,都沒有放棄。

遇到廢墟中女孩的時候,他看到了被收養那個嬰兒,彷彿看到了希望,他把所有食物,包括灌的一壺牛奶全給了他們。眼看已經黎明,出門就可能被德軍發現,女孩反覆挽留他,但他毅然決然的背上裝備繼續出發。在這裡,無私、勇敢、奉獻等人性光輝慢慢在他身上體現出來。

奧斯卡10項提名的電影《1917》,到底好在哪?

後來在陣地,為了找到麥肯齊上校傳達資訊,冒著炮火一路狂奔,完全不顧自己的安危,終於也完成了任務,阻止了兩個營的兵力鑽入敵人圈套,挽救了戰友們的生命。

奧斯卡10項提名的電影《1917》,到底好在哪?

人性中善良光輝的一面,就在斯科菲爾德這一路走來中,不著痕跡地被激發了出來,完成了從一個兵油子到一個士兵英雄的轉變。

TAG: 布雷克斯科菲爾德菲爾特戰爭片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