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山”事件引發的反思與啟示:心懷敬畏步入荒野,充分準備全身而退!

近日,雲南哀牢山因一起突發事件上了網路熱搜,中國地質調查局4名男性隊員在哀牢山野外作業後失聯,經過8天的搜救,4名失聯人員於11月22日被找到時均已遇難,對此不少網友扼腕痛惜。

“哀牢山”事件引發的反思與啟示:心懷敬畏步入荒野,充分準備全身而退!

事件回放

11月22日,據多名趕赴救援現場的醫生及資深山地救援隊隊員表示,哀牢山四人遇險的原因最大可能是失溫。失聯人員所在哀牢山正值入冬天氣,晝夜溫差較大,白天能達到二十度左右,到了晚上則降到七八度,山區樹木高大茂密,加之近期連日降雨,林中有霧,能見度極低。這樣的情況下,失聯人員如果遭受失溫帶來的負面影響,就可能直接危及到生命。

“哀牢山”事件引發的反思與啟示:心懷敬畏步入荒野,充分準備全身而退!

失症症狀。圖源:網路

失溫初期會覺得很冷,如手腳不自主抖動,後期可能造成身體回暖的假象,因此在這一階段,人們會反常脫衣。其中一名遇難者,把衣服扒光了,露出肚皮,在死亡時,臉上呈現出詭異的微笑。就是失溫的有力佐證。0~10℃是失溫的高發溫度區間。一般在低溫下,正常成年人超過兩個小時就有可能出現失溫症狀。

“哀牢山”事件引發的反思與啟示:心懷敬畏步入荒野,充分準備全身而退!

11月21日晚,鎮沅縣失聯人員救援指揮部,熱成像顯示疑似失聯中的3人位置。圖源:新京報

四名失聯地質調查員的名字是張金榜、楊敏、張瑜、劉宇。4名失聯人員中,最大的32歲,最小的25歲,都曾當過兵。據央視新聞報道,按計劃,4名地質調查員13日徒步進入哀牢山內部,翻過山脈到達玉溪市新平縣完成預定任務。他們本計劃於13日下午或14日上午下山,但並未在計劃時間內下山。

“哀牢山”事件引發的反思與啟示:心懷敬畏步入荒野,充分準備全身而退!

哀牢山簡述。圖源:人民視覺

據澎湃新聞訊息,記者從現場救援人員處獲悉,4名失聯人員攜帶的食物不夠4人吃一天。具體包括:2包蛋黃派、4罐八寶粥、1包巧克力、1包瓜子、4包雞翅、4瓶飲料;香菸若干。衣服包括:張金榜(黃色衝鋒衣+保暖內衣),楊敏、張瑜(迷彩服+保暖內衣),劉宇(羽絨服+配發的衝鋒衣)。作業工具包括:每人一臺RTK,森林羅盤,2把工兵鏟,3把砍刀,油漆,排筆,樹牌,捲尺,皮尺,釘子,一次性雨衣,1個2萬毫安充電寶,1礦泉水瓶汽油。

“哀牢山”事件引發的反思與啟示:心懷敬畏步入荒野,充分準備全身而退!

11月22日,搜救突擊隊在失聯人員被發現位置找到的揹包。

媒體後來獲悉,汽油是駕駛員擔心地質隊員們晚上下不來,特意從備用油桶裡倒出來讓他們帶著的,可用於野外生火取暖、防野獸,還能稀釋油漆。張瑜隨身背了1個迷彩大包裝食物和作業工具,張金榜的雙肩包裡放了羅盤和平板電腦。

在整個事故最終調查結果尚未出來之際,我們就四名地質隊員的行前準備和攜帶的裝備進行一些必要的覆盤解析。

行前準備

四名隊員之前都有入伍的履歷,而且所從事的工作主要涉及戶外活動的地質調查工作,因此不難判斷,他們具備一定的野外生存經驗,但是哀牢山地理、氣候、生態環境複雜,在沒有熟悉當地情況的老鄉或嚮導的帶領下,貿然前往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在出行之前,無論是本次勘探活動的組織者,還是參與者都忽視了起碼的風險評估。

“哀牢山”事件引發的反思與啟示:心懷敬畏步入荒野,充分準備全身而退!

國家步道勘探前,探險家金飛豹與隊員分享勘探注意事項

以秘境百馬組織的國家步道勘探活動為例,如果涉及無人區或者地形複雜的區域,為了保障勘探隊員的生命安全,活動指揮部一般會一對一配備嚮導和背夫,勘探隊員每日勘探的線路計劃和完成時間,需要提前一天向指揮部備案,以便出現險情時,後方提供最準確、高效的救援支援。每日勘探結束後的軌跡也要提交指揮部,並於工作完成之後向指揮部彙報平安,這一套標準流程是每次勘探活動開展之前,需要向每一個隊員傳達的工作要求。

裝備準備

從四名遇難隊員所攜帶的裝備看,因為沒有進行必要的風險評估,所以他們基本上是按照我們平常人戶外一日遊的行程,準備的補給。

“哀牢山”事件引發的反思與啟示:心懷敬畏步入荒野,充分準備全身而退!

救援途中發現的雨衣碎片。圖源:央視新聞

從一刮就破的一次性雨衣,到毫無防水保暖作用的迷彩服、保暖內衣,再到小朋友“春遊”級別的食品補給,這樣的裝備,很難應付深山密林裡面惡劣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在遇難隊員受困的幾個晝夜裡,從他們的裝備中可以看出,他們都沒有攜帶任何露營裝備,在雨霧的侵襲下,僅身著迷彩服和保暖內衣的隊員很快就會面對失溫的威脅,何況還要捱過數個漫長的黑夜。

“哀牢山”事件引發的反思與啟示:心懷敬畏步入荒野,充分準備全身而退!

探險家金飛豹穿越格陵蘭時,隊員們在檢查行前所需的裝備

著名探險家、秘境百馬創始人金飛豹,在每次參加戶外活動的時候,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無論是早年參加“7+2”探險活動,還是後來徒步穿越格陵蘭、撒哈拉沙漠,每次出行之前都會根據當地的自然和氣候情況,列出一張裝備清單,認真準備。

“哀牢山”事件引發的反思與啟示:心懷敬畏步入荒野,充分準備全身而退!

探險家金飛豹參加“極地長征”戈壁賽事

以“極地長征”戈壁賽事為例,250公里的賽程中絕大多數賽段都沒有手機訊號,七天的食物和個人裝備必須由隊員自己攜帶,每十公里有一個補水站,限量供飲用水,隊員每天的成績由隨身攜帶的計時晶片來記錄,賽道沿途高差累計達5000米,途中要翻越海拔2800多米的高地,賽季中午氣溫會超過40攝氏度,而夜晚僅有10攝氏度左右,整個賽事前4站每天42公里(一個馬拉松距離),第5站75公里,最後一站14公里。面對如此嚴峻的考驗,如果沒有足夠的裝備和補給支撐,很難全身而返。由此可以看出,做好充分的準備是應對一切極端氣候變化的關鍵所在。

醫療準備

從四名遇難隊員的隨身物品中可以看出,他們只攜帶了和工作有關的裝備,至於野外急救的裝備,哪怕小到一個創口貼也沒有帶,如果是在人口稠密的城鎮邊沿作業,這樣的應對還能理解,但是工作的地方是哀牢山腹地,這樣的出行多少顯得有些草率。

“哀牢山”事件引發的反思與啟示:心懷敬畏步入荒野,充分準備全身而退!

秘境百馬組織的每場賽事前,全員進行醫療救援培訓

專業從事戶外工作的人員或單位,在工作之餘開展急救常識的培訓是非常有必要的,還是以秘境百馬為例,因為經常組織馬拉松賽事和戶外踏勘活動,公司全員接受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簡稱AHA)國際認證急救課程的培訓,在組織賽事或戶外勘探活動前,專門針對志願者和隊員也要進行短期的急救知識培訓,參加培訓並完成相應考核才能上崗。急救知識的學習,不僅可以為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支援,很多時候還可以起到自救的作用。此外,在戶外踏勘的過程中,每個隊員都必須攜帶一個隨身的急救包,這些裝備被納入強制攜帶裝備,如果沒有攜帶,指揮部有權取消隊員參與勘探活動。

“哀牢山”事件引發的反思與啟示:心懷敬畏步入荒野,充分準備全身而退!

連日陰雨大霧,給搜救工作帶來了極大困難。來源:鎮沅釋出

據媒體披露:截至搜救活動結束為止,共計投入專業救援人員和當地幹部群眾8000餘人次、車輛150餘輛、衛星電話100餘部、無人機50餘架、直升機10架次及相關物資、技術裝備全力開展搜救。

“哀牢山”事件引發的反思與啟示:心懷敬畏步入荒野,充分準備全身而退!

搜救隊員在搜尋失聯人員。圖源:普洱市消防救援支隊

本次事件的結果也是令人痛心的,四個鮮活的生命換來的是血的教訓,謹以此文,提醒每個戶外活動的參與者,當我們步入荒野之時,不僅要對大自然心懷敬畏,而且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做足準備,才可能應對無常的變化,在遭遇變故的時候全身而退。要知道在野外,出事的往往都是老手,在大自然面前,每個人永遠都是新手。

-【 End 】-

文 | 秘境百馬組委會

圖|網路、秘境百馬組委會

編輯 | 張榮蘭

終審 | 楊海冬

TAG: 隊員哀牢山失聯裝備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