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要成功孵化新業務,這2大錯誤一定要避免!

本文約3300字,閱讀約需6分鐘財爺上座:CXO的成長社群

上一篇我們講過兩個主題:第一是網易和微軟如何重新變酷?第二是企業要基業常青,頂層設計需要關注哪些方面? 瞭解上一期的主題,請點選《這家公司是如何重新變酷的?》 今天,我們繼續講第三個主題:

企業要成功孵化新業務,有哪些常見的錯誤要避免?

企業在不同的階段,尤其是轉型升級階段,必須要找到明星業務,然後重新重新整理企業頂層設計,才能把明星業務做成。 但實際上這些只是基礎,有了好基礎之後,就可以去孵化新業務,這過程就會出現常見的錯誤,這些錯誤是哪些?要如何避免這些錯誤呢?

第一個錯誤:沒有探索就複製放大

企業要成功孵化新業務,這2大錯誤一定要避免!

當我們孵化新業務時,經常會出現的問題是:沒有探索,複製放大。 舉個例子,順豐是一家很優秀的公司,用它寄快遞安全、快速,順豐的執行力非常強,但它在做新業務時,也可能非常失敗。 “嘿客”就是順豐做得比較失敗的業務,可以稱之為“一場耗資10億元的O2O實驗”。

企業要成功孵化新業務,這2大錯誤一定要避免!

2014年5月,“嘿客”開出第一家店,歷時大概一年開了3000家店,到了2015年5月份全部關掉,每家店的投入大概是30萬,總投入將近10億元。 “嘿客”想做的模式是快遞收發站+社群便利店+線下體驗店的模式,但最終的結果是完全不成功!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當單店都還沒有被驗證成功的時候,就複製放大為3000家小店,這是非常冒險的事情。因為一旦單店模型不成立,3000家店也是不成立的。

所以這就是我們說的企業犯了“未經探索就複製放大”的錯誤。 很多大企業在做新業務的時候,往往沒有探索過程就開始重兵壓入。 網易和微軟則不一樣,它們在開展新業務時是有探索的過程。比如網易很早就開始探索遊戲業務,探索了一段時間才等到一個機會,然後才重兵殺入。 微軟的雲業務實際上在決定重兵殺入之前,就已經運行了比較長時間。 所以假如沒有探索成功就複製放大,企業就極容易犯順豐“嘿客”的錯誤!

第二個錯誤:任命制+四道枷鎖

企業要成功孵化新業務,這2大錯誤一定要避免!

阿里軟體有個2億元的失敗。

2007年,阿里主要的盈利點還是B 2 B業務,當時它已經有幾十萬的付費中小企業,在技術上也有非常優秀的團隊。 所以阿里就在思考能不能把東西賣給這幾十萬中小企業,這樣的話,收入和利潤都會增長。 阿里想到中小企業的管理水平都偏低,能不能做個軟體公司,一年只要365塊錢就能讓這些企業用上世界級的企業軟體,幫他們提升管理水平,改善經營狀況。 從技術上來說,阿里有研發軟體的基因,但結局就是阿里軟體大概投資了2億,做了兩年卻無疾而終。原因何在?

企業要成功孵化新業務,這2大錯誤一定要避免!

它的失敗有兩個原因,第一:

創新不是任命出來的。

當時任命的總經理對這個事情並不看好,當團隊去做新業務的時候,很需要自我驅動,這個團隊的leader要真的認為這件事情靠譜,才有可能去做成。 第二個原因是:

創新不是錢砸出來的。

不是說給的錢越多就越容易成功,有時候錢多了人就變傻了,錢少的時候往往是人最聰明的時候。 如果給你兩億做兩年,那就意味著一年一億,這個時候你會請很多人來做研發之類的。比如說請了一兩百人,這些人都要有事去做,那麼他們就會把功能弄得非常複雜,研發出來的時間就遙遙無期。 阿里軟體的失敗告訴我們,

創新和做新業務這件事情,必須要有很靠譜的leader。

我們可能並不一定要靠錢去把它砸出來。什麼東西更重要呢?我們再看一個例子。

阿里媽媽200萬的成功。

2008年,阿里媽媽橫空出世,比阿里軟體出來晚了一年。

企業要成功孵化新業務,這2大錯誤一定要避免!

當時淘寶已經出來了,但淘寶是免費的,還不知道怎麼贏利。當時他們覺得廣告可能是靠譜的,但當時阿里沒有網際網路廣告的基因、技術,也沒有團隊。 所以第一個想法是去買一家網際網路廣告公司,對方開價4億美元,阿里的錢不夠買不起,所以這家公司就被另外一家公司買走了。 六個月之後,阿里融資了17億美元,當時想從17億美元裡拿出10億美元去把那家公司買回來,結果對方開價15億美元,阿里覺得不划算,所以就沒買。 所以,阿里只有一種選擇,那就是自己做,但這回只投資了200萬,允許核心團隊參與投資佔股20~30%,也就是40到60萬元。 員工如果是從集團內部申請過去的,要把原有的級別工資股權全部拿掉。當阿里媽媽專案做好時,公司可以用風投的方式追加投資;如果做得更好,就可以和淘寶換股合併回來。 所以結局是阿里巴巴只投資了200萬,後來阿里媽媽佔整個淘寶收入的70%,應該說是非常成功的。 這一次為什麼能夠成功?因為有一個好的機制。 所以創新要靠機制,要有機制才能去激發創業家精神。這種機制最好是沒有退路,有all in,既要人也要錢,好的機制才能激發好的人出來。 除了機制之外,還有些東西是非常關鍵的,那就是創新要用時間闖出來。 要泡茶等花開,這說的是一種意境,泡一杯茶,慢慢等著花開,花開有規律,需要時間。但是很多企業家就沒有耐心,急著把這個事情做成。 但往往沒有耐性,想快速把這個事情做成,不符合企業從0到1的規律。企業從0到1是要探索出一個可重複的商業模式,有五個方面可重複:

第一是顧客群可以重複;

第二是產品和服務所構成的解決方案可重複;

第三是營銷方式可重複;

第四是盈利模式可重複;

第五是核心壁壘可重複。

如果不能打造一個可重複的商業模型出來,就算把收入利潤做上去也沒有多大用處。前面收入不重要,利潤不重要,增速不重要,0到1中探索一個可重複的商業模式才重要。 但是企業家包括CFO或CHO都是很快就把指標壓到新業務團隊身上。 “任命+四道枷鎖”是大公司比較常用來做新業務的模式。 先任命一個能力強的人,給他抽一個團隊,接下公司再組織資金,整合產業資源給他。這些做完之後,接下來就給他設定目標,今年要怎麼做,達到多少名,明年後年要做到多少給他多少預算,然後流程,各種管控手段。

企業要成功孵化新業務,這2大錯誤一定要避免!

企業如果是用任命+四道枷鎖的方式,就會活活把這個新業務給掐死,大企業的新業務70%是失敗。

孵化新業務,企業要怎樣改變?

大企業在轉型升級期,必須去考慮新業務孵化,考慮明日之星,那要做什麼樣的改變呢? 首先,頂層設計要重新整理。除了這個之外,如果想打造新業務,孵化新平臺,還有這些方法,下面我給大家一些模型、機制和方法論的東西做參考。

企業要成功孵化新業務,這2大錯誤一定要避免!

第一張圖我們稱之為“創平臺55模型”,孵化新業務,無論是創新業務還是內創業務,有5個關鍵要素:

一是文化方面支不支援,二是目標清不清楚,三是有沒有相應的模型,四是有沒有配套的機制,五是有沒有專門的團隊。

這是五個關鍵要素,也是必要條件。 接下來就是五步關鍵流程:

一是怎麼選方向和團隊;二是怎麼培養他們,尤其是在內部做的時候,如何讓內部團隊有創業家精神;三是怎麼孵化這些專案;四是怎麼整合資源和資本;五是需要調整的地方怎麼調整。

這些關鍵要素中,其中有一個是機制,機制可以有很多種,有些可以考慮跟投資,有些可以用事業合夥人機制,有些可以用小組織,有些人使用阿米巴機制,有些可以做成內創或者創投機制。

企業要成功孵化新業務,這2大錯誤一定要避免!

一個企業在做大的時候,往往喜歡把很多東西變得很標準化,所以對所有階段的專案業務都是用同樣的機制和同樣的標準。 這其實是不對的,不同階段的專案業務應該用不同的管理方式,有些時候可以用多種機制進行組合。 另外,孵化新業務的時候有方法可尋,創客學院有六步創新法,這六步裡每一步大概分成三個小關,所以六步有18個小關。

企業要成功孵化新業務,這2大錯誤一定要避免!

如果能夠按照六步18個小關去孵化新業務的話,成功的機率就會比較高。如果沒有一步一步去孵化,可能失敗的機率會比較高。 我們要有耐性,要泡茶等花開,新業務在小的時候,它不是一個往上長的過程,而是一個往下紮根的過程,所以該去經歷的階段一定要經歷,你可以透過一些科學的方式去孵化它,去加速這個過程。 今天主要給大家分享的主題是,假如我們要孵化新業務,得避免兩個錯誤,一個錯誤是未經探索就複製放大,另外一個錯誤是任命+四道枷鎖。 最後,我希望大家都要像CEO那樣思考,如果你是CEO,就要像個真正的CEO那樣去思考企業最核心、最關鍵的問題。

如果你是CFO、CHO或其他高層,你必須去思考企業在這個階段裡,應該做些什麼才能支援CEO。 今天,我的分享就到這裡,大家對財稅、金融等方面知識感興趣的,可以關注CXO的成長社群:財爺上座。 有問題可以在留言區留言和我交流。

注:本文節選自媽媽金融學院商業領袖財稅金融成長營課程《像CEO一樣思考》

TAG: 業務阿里孵化機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