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虛不空,網路促售能否別出“奧數題”

“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算省了兩毛五。”每年“雙11”熬夜搶單後,總有人發出這樣的感嘆。

11月6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向全國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和各地市場監管部門下發工作提示,要求規範“雙11”網路促銷經營活動,禁止先提價後打折、虛構原價等違法促銷行為。

實際上,消費者網購苦套路久矣。預售、滿減、秒殺、疊券、紅包、膨脹、預定……近年來,各大電商平臺的促銷規則千變萬化,消費術語層出不窮。消費者不僅要關注商品本身的價格折扣,還要換算跨店、跨品類、跨時空折扣,甚至算隱藏福利和贈品。如此,網購如同拿到“奧數題”,稍有不慎,折扣落空,難免引起糾紛和投訴,也讓人對“雙11”活動頗有怨言。

商家或平臺以多種促銷手段刺激消費者購物慾,以達到推高銷量目的,這原本無可厚非。但當規則設計過於複雜,需要消費者“精打細算”才能理清,引人關注的促銷就成了令人頭疼的套路。先漲後降、虛構原價、強行搭售等行為,更是直探市場監管的紅線。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對“雙11”違法促銷行為說不,明確釋放出了規範的訊號,讓消費者有了反對套路的底氣。但需要反套路的,何止“雙11”?規範促銷經營行為,維護網路交易市場秩序和消費者合法權益,應是各大電商平臺日常執行的常態。

不折不扣,讓促銷落到實處,“少好多,直接點”——這或許是消費者對“雙11”乃至對所有網路促銷活動的最大期望。

TAG: 11促銷消費者套路市場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