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地產】商業地產切不可一切為了開業、一切為了成為網紅!

商業地產領域,和內街相比,沿街的優越是毫無疑問的。

“街面房子”之所以成為N多商家的開店首選,自然有其內裡乾坤。

又或者說,對於商業地產做出評價,“走著瞧”才是客觀理性不誤讀的公正所在!

所謂先胖不算胖,開業就像婚禮:只要能舉辦基本都成功(那些婚前還在雞雞狗狗的基本也就婚禮死於襁褓之中),但商業地產切不可“一切為了開業、一切為了(成為)網紅”,為了可持續,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今天講講沿街案例的思考。

【商業地產】商業地產切不可一切為了開業、一切為了成為網紅!

一、“一切為了人流”的背後

以沿街到極致的步行街為例:

為什麼要從室內走出來,成為“感受陽光呼吸新鮮空氣”的步行街?

撇開“趕時髦一窩蜂”和“實在沒招了,要麼步行街試試看”的兩大策源,步行街的初衷還是希望透過提供更輕鬆更休閒的環境,並充分利使用者外空間大、採光好的天然優勢,來營造“讓人群影響人群”的聚集並化合效應。

“一切為了人流”說說容易,到底步行街對人流有什麼想法?

【商業地產】商業地產切不可一切為了開業、一切為了成為網紅!

第一步:透過步行街這種業態的“新”和“稀有”,吸引全城人流乃至旅遊到訪,雖然城市層級分為巨、大、小、微,但不妨礙家家心中都有“南京路中華第一街”的夢想和願望!

第二步:人流到訪形成的集聚效應,透過傳播形成一波接一波的持續到訪,那麼至少業主看得到希望、商家對租金信服、品牌得到展示面,關鍵是隻要人流可以承接可以前赴後繼,那麼步行街消費的資料基數池已經形成。

第三步:不要求人人消費,但至少可以“有人消費有人傳播”,這也就是如今部分商家“要網紅、要做成網紅”的目的降維,先把人氣做出來,消費的消費不消費的拍照發社交媒體,“只要人流不斷”,絕對轉化資料可以期待。

第四步,成了網紅之後的興奮期之後,就是務實地看報表,每天每週每月的銷售額,商業地產最終要回歸的還是銷售功能本身,或者說“租金也是一種廣告費”的直接或間接變現能力。

所以,“一切為了人流”的終極訴求是成交是銷售額是現金流,那些目前網紅的切不能滿足於網紅這個紙上富貴,要麼繼續做大基數看絕對銷量,要麼下一步轉入精準成交提升轉化率。

但是商業地產的專案和專案之間,先天條件千差萬別,雖然初步要求趨同“都要做網紅”,但成不成&紅多久,還是要具體事情具體分析。

畢竟商業地產的難,絕非論壇上口吐蓮花就能解決的。

【商業地產】商業地產切不可一切為了開業、一切為了成為網紅!

二、武康路,不能賣貨還能賣廣告

上海有個武康大樓如今持續走紅,把它歸於網紅其實有點屈就,從其佔據的市中心一等地段,加上有年代有風格有故事有名人的建築載體,稱其為百年網紅絕不過分。

但儘管如此,若以商業地產的眼光和要求來衡量,其“市中心五岔路口”的有限底商,一茬換了一茬想必提到賬本就會自嫌形穢。

拋開打卡拍照發朋友圈的湊熱鬧,武康大樓“不缺人流就是轉化不成銷售額”的中級煩惱一覽無遺,從最初的美髮廳、藥房、唱片店、洗衣房到如今的文創開始逐步成為武康大樓商業的主流業態,未來還是不值得看好,雖然他們沒那麼容易關門——都是國企在撐場面。

【商業地產】商業地產切不可一切為了開業、一切為了成為網紅!

倒是源源不斷從上海甚至外來遊客爭相前來的人流,把武康大樓周邊路段的咖啡、簡餐都給帶動了,但武康大樓掩映在內廊之下的“閨秀底商”,人流嘩嘩流過就是不進來,自然也產生不了旺鋪所想要的銷售額。

想必,武康大樓的業主已經不再滿足於人流,而是更苦惱於轉化率,因為沒人來也就認命了,來了人就是不進來消費,這是讓業主方恨得牙癢癢!

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飢,餓漢子不知飽漢子渴!

反對者要反對:“不是有家網紅奶茶天天在排隊嘛”?!

呵呵,你看它能持續多久?

“要網紅要拍照要排隊”其實都是實體店鋪業主退而求其次的要求,真實的訴求是希望看到可持續的穩定人流,穩定了銷售額也就穩定了房租也就穩定了小老闆們!

【商業地產】商業地產切不可一切為了開業、一切為了成為網紅!

其實不光是武康大樓,上海“中看不中用”的百年網紅還有號稱遠東第一的大世界,這些“地段NO。1們”不缺人流,缺的是變現而且持續變現能力,畢竟這個位置的身價在此,一般商家不敢奢望,但土豪商家可以燒租金但早晚要求有回報的,所以百年網紅們就像小明星,後者憑藉自己貌美如花要一步到位地嫁入豪門一勞永逸,但事實往往是成了豪門少爺的階段情人!

其實,不論是武康大樓還是大世界,一等一的地段價值毋庸置疑,如今面臨的煩惱是“要錢要錢要錢”,那麼方法論無非是——要麼不斷換熱門業態,要麼索性從源頭反省!

其實,商鋪作為商家的銷售場所,在面對今天網路無所不能的背景之下,是否考慮因勢利導地索性以退為進呢?

即,把成交搬到線上去,線下可以有商鋪但其更多承載品牌或展示功能?

說到底,武康大樓的商家,敢不敢把那些“看起來有其實沒有”的地段優勢,變成品牌櫥窗?

在上海最好的地段佔據一塊“可以實現銷售的櫥窗”,顯了身段和身價,至於銷售和成交,可以線下可以線上!

把商鋪當成櫥窗甚至當成廣告牌,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但病殃殃的門可羅雀何不不破不立!

畢竟,上海人是有櫥窗情結的。

【商業地產】商業地產切不可一切為了開業、一切為了成為網紅!

三、大學路,“盛極”之下的隱憂

上海東北部的五角場,這些年透過不斷城市更新已經崛起於滬上,包括百聯、萬達、合生、瑞安等或地產或商業的巨擘們“各拿一棟”,但度過了初期的叢集效應之後,如今——也就靠餐飲在維持人氣,雖然地鐵也能實現源源不斷地輸送人流。

倒是和五角場一站(地鐵)之隔的大學路,成了消費者“去五角場”的話中有話——

1、更靠近復旦大學、財經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叢集,“最敢消費的人群”在周邊;

2、歸屬創智匯這個“孵(HU)化(YOU)學生創業群體”的供需對接,消費是剛性需求;

3、“有且只有一個”的商業配套佔比,虹吸了周邊居民、辦公樓的人群交匯;

4、和五角場的步行可達距離,和地鐵站良好的地下人形過道銜接。

【商業地產】商業地產切不可一切為了開業、一切為了成為網紅!

不誇張地說,大學路的商業吸納力,已經不僅從周邊居民、大學區域逐步向東向南,成為上海東北角一處年輕的、潮流的、休閒的勝地!

如果一定要從產品力來就事論事地馬後炮大學路的成功,那麼:

1、業態以餐飲等體驗為主,最大限度對抗網路;

2、寬闊的人行道,讓家家可以外擺,不僅房租的價效比優勢,更符合“讓人流招來人流”;

3、公共部位無處不在的創意、IP、互動感,“不消費也值得來逛逛”的拆了門檻。

其實,上海如此這般的“不知名但熱鬧”的步行街不在少數,或者說全國也有不少如此這般“非著名好去處”,或因為前期定位和業態的成功,或因為經營或“HOLD得住見天晴”,如今都活的小滋潤。

和武康大樓們的“既然不行不妨換腦”的近憂不同,這些“已經夠好還能飯否”也是遠見業主、業內人士們的遠慮,如何儲備下一張牌,已經提上議事日程。

【商業地產】商業地產切不可一切為了開業、一切為了成為網紅!

童言無忌供大家探討:“爸爸,大學路都做在外面吃飯,要是有花車巡遊看,就更好了!”

花車巡遊,顧名思義也是——透過內容來導流,在來人→留人→再吸引人→提升人的滿意度的四部曲中,給現有的龐大人流提供節目單,也不能說完全沒有必要。

不要以為外擺是萬能的,消費者度過了“坐在外面消費讓自己成為風景”的浮躁階段之後,勢必會產生進一步需求,即(除了傲嬌)為什麼要坐在露天?

人成為風景不假,但也是一個可持續的問題,人終究還是要看風景!

【商業地產】商業地產切不可一切為了開業、一切為了成為網紅!

武康大樓和大學路,都不缺人氣,差別在於賬本里的秘密。

但武康大樓面臨的“拿著金飯碗討飯”之窘,所以需要一次逆天改革!

大學路今天很好明天很好但後天呢?也需要未雨綢繆地錦上添花。

來人很難,也是不長久的,只要有地段這個優質DNA;

留人更難,畢竟網紅就是花花公子,留不住人也留不住錢;

轉化人難上加難,世上最難的就是商業,就是——合法地把他人口袋裡的錢裝到自己口袋。

一正一反,這是武康路和大學路教我們的事。

TAG: 人流網紅武康大樓步行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