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人的巧合

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93年),四川爆發了王小波、李順起義。小波戰死後,李順被推為領袖,率軍攻克成都,自稱大蜀王。第二年五月,成都被宋軍攻破,李順亦被俘殺。南宋開禧三年(公元1207年)正月,鎮守四川的大將吳曦背叛宋廷,稱蜀王,並獻地於金國,接受金國冊封,不久就被其屬下殺死。李順的失敗深得民間同情,甚至有傳說他僥倖逃脫大難的。吳曦的背叛則導致眾叛親離,當其屬下將領李好義率領74名勇士殺入吳曦的“王宮”時,王宮衛兵有一千餘人,竟然不作抵抗,紛紛棄械而逃,使李好義等沒花多少力氣就砍掉了吳曦的腦袋。當然,在宋廷眼中,無論李順還是吳曦,都是一種背叛,而且都是佔據蜀地稱王,都是很快就歸於失敗。其實這種種巧合,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倒是有人從他倆的名字中看出一種巧合,令人驚訝不已。

驚人的巧合

王小波、李順起義

先說說李順。他於淳化五年正月十六日(994年3月1日)正式登基稱蜀王,到五月初六日(6月17日)城破被俘,恰好108天。而李順的“順”字,繁體寫作“順”:左邊是個“川”字;右邊那個“頁”字,上面是“一百”、下面是“八”。合起來看,不就是“佔據四川一百零八天”麼?再來看看吳曦,他自稱蜀王之後,於開禧三年正月廿一日(1207年2月19日)正式接受金國冊封,到二月廿九日(3月29日)被殺,只有短短的38天。而那個“曦”字呢,左邊是個“日”字;右邊的上半部分,可以拆為“三十八”——當然,帶點勉強,右邊的下半部分,似“戈”又似“我”,更似“戈”與“我”的奇妙結合。於是,當你將曦字合起來看時,不就是“三十八日,‘我’乃被‘戈’”麼!

驚人的巧合

吳曦(1162年―1207年)

李、吳二人的名字及他們稱王與失敗的巧合,在南宋時已流傳於民間。岳飛的孫子岳珂在其《桯史》中記下了這種巧合後,感嘆地說:咳呀呀,簡直太不可思議了!

確實不可思議。難道冥冥之中,果然有那麼一種擺不脫、避不開的所謂“天意”麼?

TAG: 吳曦李順蜀王1207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