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功德無量,曾冒死從國外偷回一根藤,養活數億中國人

自古以來,天下興,百姓苦,天下亡,百姓亦苦,特別是在封建王朝時期,貪官汙吏巨多,本來百姓們就勉強度日,有時候再遇上個天災(大旱、水災等),那更是雪上加霜,往往很長時間都吃不飽穿不暖,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清朝,但經常讀歷史的小夥伴們就發現了,清朝後,人口蹭蹭上漲,而且吃不飽的情況也越來越少,這是為何呢?

此人功德無量,曾冒死從國外偷回一根藤,養活數億中國人

明朝萬曆年間,福建有個叫做陳振龍的讀書人,他出身於書香門第,和大多數讀書人一樣,寒窗苦讀,希望有朝一日考取功名,但巧合的是考取秀才他輕鬆就過了,等後來參加鄉試的是,落選了,你說這一般的書呆子落選了也就繼續苦讀了,可這陳振龍偏不,他棄儒從商,決定好好闖蕩一番,後和大多數福建人一樣,漂洋過海來到了呂宋(今天的菲律賓)。

此人功德無量,曾冒死從國外偷回一根藤,養活數億中國人

等站穩跟腳後,陳振龍就發現當地有一種植物叫做番薯,這東西耐乾旱、產量很高,適應性也非常強,很容易存活,最讓他意外的是,這種東西生熟都能實用,陳振龍就想,自己的福建老家山多地少,土地很貧瘠,父老鄉親們平常都勉強混個溫飽,要是發生旱災,基本都得餓死一大半,如果把這種農作物引回老家,那麼鄉親們再也不會發生饑荒了。

此人功德無量,曾冒死從國外偷回一根藤,養活數億中國人

其實這番薯也不是菲律賓的原生農作物,它原產於南美洲大小安的列斯群島,是由西班牙人傳到菲律賓等國的,但是這菲律賓國小氣,他不允許這種農作物傳播到其他國家,海關等出國路徑都有人專門盤查,如果發現有人將這種農作物攜帶出國,則就地處決,陳振龍得知此事後一度煩惱,1593年五月,陳振龍想出一個辦法,他把番薯藤絞入粗繩子裡,然後再往上面塗滿泥巴,就這樣才終於偷走一根藤。

此人功德無量,曾冒死從國外偷回一根藤,養活數億中國人

巧的是,1594年,福建發生大旱,陳振龍讓兒子攜帶番薯找到福建巡撫金學曾,並建議將此物迅速推廣,巡撫正為此事發愁,一看有人自告奮勇,當即准奏,讓其試試,4個月後,試驗地裡的番薯喜獲豐收,長出的果實,小的如胳膊,大的如拳頭,而且生熟都能用,巡撫金學曾喜出望外,開始大力推廣這個農作物,至此,福建的饑荒也得到了一定的緩解。

此人功德無量,曾冒死從國外偷回一根藤,養活數億中國人

福建人為了感激金學曾的推廣之恩,便把這東西改稱為金薯,在福清縣為陳振龍建立祠堂,後來陳振龍的子孫又把這個農作物引種到浙江、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廣泛宣傳此物的優越性,據資料記載,陳振龍的子孫陳世元等在山東膠州親自傳授如何育秧,如何剪蔓扦插,等到了秋天,結出眾多番薯,於是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番薯竟在中國廣泛傳播開來,成為了中國糧食作物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品種僅次於稻米、麥子和玉米。

此人功德無量,曾冒死從國外偷回一根藤,養活數億中國人

陳振龍,此人功德無量,冒死將此物偷回中國,在未來幾十年,養活了數億中國人,這絕不是空穴來風,小編認為,此人簡直就是古代的“袁隆平”,在此,致敬。

TAG: 陳振龍番薯農作物福建菲律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