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怎麼做諮詢?中國企業需要什麼樣的諮詢?

(1)分類

Advisory、Consultant、Expert是三個不同的東西。

一、Advisory

Advisory一般拿國家國際標準/監管要求,來給客戶做稽核、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證明,比如出具上市審計報告。或者在國家國際標準/監管要求之下,如何幫助企業合理合規地最佳化,比如避稅。

還有一個群體,也號稱諮詢,但我也歸到Advisory這個範疇裡面。這個群體就是專門搞國內國際標準貫標認證的,這個群體平時主要業務就是:收費培訓、輔導指導、收費認證。不少證書不是一勞永逸的,而是隔幾年就得重新認證一次。而且很多證書是有等級的,是需要一級級打怪的。企業呢,也需要這個證書。不少企業需要證書來當資質,以便來投標。在中國做生意投標圈錢,尤其是央國企及政府的投標,需要很多資質要求的。

二、Consultant

Consultant一般不拿國家國際強制標準/監管要求做令箭,所以做的東西就容易非標。

如何把非標的東西做成標品,這樣才能成為一門生意,所以這類諮詢公司一般會設立個研究院。這個研究院的作用就是:發明理念、發明模型和方法論、推廣理念和模型方法論、總結提煉案例來佐證理念模型方法論的成功性。

而這類諮詢公司的各個合夥人帶著這套工具(理念模型方法論/案例集),帶著一幫實習生弟弟妹妹,就去客戶現場按這套方法搞事。

還有一個群體,也號稱諮詢,但我也歸到Consultant這個範疇裡面。這個群體就是專門搞調研或測評的。比如設計好問卷來調研你的最終客戶/分銷夥伴/生態合作伙伴、調研你的高層/中層/基層/員工,把各方的真實的利益訴求都收集到,做好上傳下達訴求資訊傳遞,按模型框架彙總好,提煉好裡面的關鍵/共性,再寫寫建議。做測評的更進一步,還會進行各種對比,內部各部門各層次的對標、外部產業裡的各個企業的橫向對比。

三、Expert

Expert就是專家,一般不拿國家國際標準/監管要求做令箭,也一般不拿模型方法論嚴格搞事。但是他有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啊。比如說他是供應鏈管理專家、製造工藝專家、售後維修服務專家。。。。。

別人搞不明白問題出哪裡了,別人幾個月都搞不定的事,他進去了,幾下找到問題核心,幾個星期折騰,各種手段都使上,反正把事搞定了。

在特定行業特定領域,搞定,是專家的價值。這是不可複製的,這不是一門生意,但,有價值。

(2)公司

我沒做過諮詢,但和諮詢公司配合過,就是看過豬跑的意思。我作為外行我來說說我所觀察到的中國的諮詢。

我拿長城諮詢、華夏基石諮詢、和君諮詢、AMT諮詢四家說說。可能說的不對,大家多包涵。

一、長城諮詢

長城諮詢在92南巡後就成立了。

長城諮詢一般做政府的諮詢專案居多。

比如國家十四五規劃出來了,各級政府、各個政府部門、各個國資委管的央企國企,都要按照國家十四五規劃來做自己的規劃稿。這是作業,必須交。

那誰來做呢?要麼政府或央國企的辦公室秘書處做,要麼就找長城諮詢這類外部諮詢公司來做。

自己也不是不能做,但自己做,做對做錯,這如果出現風險問題要追責,這就沒退路了。咋辦?你要辭退一個體制內有編制按站隊晉升的人?

所以,長城諮詢這類既有官方根紅苗正你做事我放心的背景,又有第三方背景的,位置角色就特別好。

二、華夏基石諮詢

華夏基石來源於人民大學的幾個教授,被任正非請去在1998年做了《華為基本法》,當時正值香港迴歸,基本法這個詞很流行,所以很多企業老闆都想請這幾個教授做自己企業的基本法。

但是大家要知道90年代的一個規定,就是政府事業單位在90年代是不能做生意的。那怎麼在90年代規避這個國家規定呢。所以需要成立一個公司,以公司的名義做生意。

華夏基石有人民大學學術背景,又有華為的背書。

不過我聽華為的朋友說:《華為基本法》老闆很滿意很High,但華為日常工作和決策的時候並不按照裡面的原則來搞。

三、和君諮詢

和君諮詢的創始人王明夫在創業前是君安證券研究所所長、君安證券併購部總經理。

中國股市開創於1990年。1992年8月,時任深圳人民銀行證券管理處副處長的張國慶下海創辦君安證券。

王明夫既熟悉中國股票上市、併購的正規流程和規定,也熟悉真正上市、併購的中國門道,所以很多企業要上市前、要併購前、要被併購前,都要找和君諮詢做做檢查、診斷、指導、整改,好能順利透過。

四、AMT諮詢

AMT是王玉榮他們的夫妻兩從漢普諮詢出來後創辦。王玉榮老師寫的《流程管理》是我在2002年讀爛的書,我在當時特推崇這本書。我當時搞企業資訊化燈塔客戶標杆實施,我一個小年輕剛剛畢業出來沒幾年,手裡拿的雞毛令箭就是:國家政策規劃、國家標準、流程梳理方法、專案管理方法。否則我還真搞不定企業裡面那些各方利益鬥爭的人。

不過我個人感覺AMT做的流程梳理(現實流程再現、問題診斷、流程最佳化),應該屬於和君諮詢上市、併購/被併購前的整改事務中的一個方面。

中國企業本身沒啥流程梳理的訴求。我過去反覆說過一句話:在中國,流程即Power(權力),審批即權力。所以只要做流程梳理和最佳化,必然會引發內部山頭鬥爭殃及諮詢公司。

所以,如果不搞日常業務開展的流程梳理,就搞上市圈錢、併購/被併購圈錢前的流程合規梳理整改,豈不是剛需?

TAG: 諮詢流程併購梳理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