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從哪些人手上購買了專利?| 【專利包家族】第二章:專利包家族

華為從哪些人手上購買了專利?| 【專利包家族】第二章:專利包家族

作者:黃鶯

上一篇把華為出售專利的情況做了簡單梳理《誰在買華為的專利?》。

今天再來看看,華為從哪些人手上購買了專利?購買的目的和專利價值含量如何?

從研究結果來看,

華為購入的專利來源主要有兩塊:一塊是國外知名企業,一塊是國內科研院所

。今天先來看看華為從哪些國外企業購買了專利。

需要說明的是,由於資料庫只支援查詢中美兩國專利的轉讓資訊,因此對於華為全球佈局而言,無論是華為出售,還是購買的專利,按常理來說應當是一個專利包家族,即除了中美專利之外,還可能包括歐洲、德國、日本或是韓國等國家專利,因此本系列文章只是對華為專利運營的行為和交易物件進行畫像,

而交易的實際專利數量可能因為包括專利家族,或多於文章中所提到的中美專利量。

01

買夏普專利:為SEP專利許可談判籌備彈藥

華為2010開始就在購入夏普的美國專利,而且出手很穩,都是瞄著對方的標準必要專利SEP去的。在已知購入的146件中美專利中,有137件是涉及SEP的,想必華為為此也是花費了不菲的交易金額。

這些專利多是夏普在2005-2010年間申請的,領域涉及無線通訊。

這些專利的一部分成為2015年華為與蘋果全球專利交叉許可協議中的一部分,當時華為授權蘋果769件專利,蘋果授權華為98件專利。

此後,這批專利中有2件專利在2016年華為與三星的全球大戰中成為了訴訟專利,

華為用自己專利+夏普+松下專利組成了進攻陣型

,而三星的專利全部來自其自己申請。

在之後,華為將夏普的一部分專利轉讓給了高通公司,其中就包括許可給蘋果的部分專利。

2012年,在北京曾舉辦過一次中美智慧財產權圓桌會議,當時華為副總裁鄧濤提到“

每年華為支付的專利許可費在3億美元左右

”。

如果回顧華為購入夏普專利的歷史,2010-2012年間,正是華為與幾大巨頭,高通、愛立信、諾基亞、InterDigital進行專利許可談判的關鍵時期。

當時購買一些SEP專利包,可能要花費幾百甚至上千萬美元,但從成本置換的角度來看,

與每年必須要支出的幾億美元相比,如果在增強談判籌碼、獲取更大的專利許可費談判空間上能發揮作用,那這種專利交易還是物有所值的。

尤其是在後期,當夏普這批專利完成了階段性歷史使命後,再出售一些給高通,從經濟效益上也降低了當初的購入成本。

一句話:好專利是經得起買賣的。

02

買IBM專利:為軟體行業開疆拓土

2014年開始,華為向IBM逐步購買了一批涉及資料庫和軟體相關的專利,其中7件中國專利,34件美國專利,

更多的美國專利,顯示出當時華為還是要為進軍美國市場做準備的

。這些專利多是IBM在2001-2010年間申請的。

這批專利包中並不包括SEP專利,所以應當是華為根據業務拓展需要,在軟體服務上充實自身專利實力。

從2014年工信部發布的第13屆中國軟體收入百強企業名單就可以看到,

華為以1216億元的收入位居第一

,中興通訊和海爾集團分別以463億元和401億元的收入排名第二、三名。華為當年在軟體服務市場就已經遠遠領先國內其它廠商了。

到了2020年1月,工信部發布《2019年中國軟體業務收入前百家企業發展報告》,排名首位的還是華為,這已經是

華為連續十八年蟬聯軟體百家企業之首

。阿里雲、小米和京東尚科則是首次進入前十位。

對IBM專利的收購輔助軟體業務的快速擴張,華為在悄聲無息的運用智慧財產權戰略在各個領域開疆拓土。

這批專利包中,有一件專利在2019年4月被美國專利運營(NPE)公司IP EDGE所收購,幾天後就起訴了三家軟體公司,其中就包括知名大廠SAP。隨後這件專利將總計15家企業送上了被告席。足見這批專利的價值所在。

所以,

華為手裡的“好貨”還有的,不主動發起訴訟,不代表就沒有“意見”。

此次轉讓,是國外NPE主動購買,還是華為“有意流出”,還不清楚。但是能夠看出華為即使不主動發起訴訟,還是有辦法透過一定手段對同行“提個醒”的。

這就是好專利的戰略威懾力。

03

買三星專利:“起訴我,連你的專利一起買下來!”

2016年開始,華為與三星在中國和美國多地相互之間進行了40多起的專利訴訟,這是華為少有的主動出擊的事件。

事件源於二者專利交叉許可談判遲遲未有進展,根據法院判決書顯示,華為早在2011年就已經和三星在接觸,就專利交叉許可事宜進行談判,但

三星給出的許可費率要高於華為給三星的費率3倍

,這引起華為的不滿,兩家公司遲遲未能達成一致,最終走向了訴訟。

最終結果來看,無論是在福建高院還是深圳中院的判決,都是對華為更為有利,不僅要求三星賠償,而且還發出了禁令。此後,2018年,廣州和北京的案件也相繼進行了審理。

直到2019年5月,華為與三星宣佈達成全球和解。

在這14件中國專利中,有11件涉及標準必要專利。此次交易,可以認為是雙方談判的一部分。

從這場訴訟來看,華為掌握了較大優勢,邊打邊談,不懼訴訟,是華為少有的贏得對國外企業戰略主動權的標誌性戰役。

把對方起訴你的專利都收繳來了,更像是戰場上收繳了敵人的作戰武器

,華為專利長出了“牙”。

04

買飛利浦專利:“我需要一個接盤俠!”

提起飛利浦,中國企業一定不陌生。

從CD/DVD開始,飛利浦一直就是中國企業最大的“專利夢魘”,不斷把光碟、音影片編解碼等核心專利以許可的方式兜售給中國企業。這與飛利浦確實在一些基礎技術上擁有絕對的技術話語權分不開。

被飛利浦盯上,絕對不是什麼好事,不出點錢是很難過得去的,要不購買專利許可,要不買點專利。

華為在2019年這個節點購買了11件飛利浦的專利,不知道是哪個原因。但是從這些專利涉及的內容來看,都是和語音合成相關的技術,技術角度上很難看出與華為既有業務的相關性,一些專利甚至是1999年的。

果不其然,在華為購買了這個專利包後,兩件專利幾個月後就期限屆滿了。

華為是不是做了“接盤俠”,看來只有飛利浦最清楚了。

05

總結:圍繞業務需求開展專利交易

除了上述國外巨頭外,華為購買專利的物件還包括日本松下、豪雅,Marvell,阿爾卡特等知名公司。以及像Red Sky System這種專門做海底網路裝置公司的專利包。

可以看出,華為的專利購買行為是全面配合主營業務展開的,既有前瞻性購買,也有交叉性購買,甚至一些談判中的購買。

專利運營與買賣是一門學問,華為在這方面除了不差錢,敢投入外,能夠精準的鎖定目標,將專利買賣也做成一門生意,是值得很多國內企業學習和借鑑的。

TAG: 專利華為購買飛利浦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