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肖瑞瑾是博時基金「科技一哥」?

為什麼肖瑞瑾是博時基金「科技一哥」?

曲豔麗 | 文

中生代的肖瑞瑾,有“博時科技一哥”之稱。

他本人,是質樸剛健的,一身正氣。

肖瑞瑾出身於復旦大學微電子系,長江以南積體電路產業的黃埔軍校,對國內整個晶片研發都影響至深,新財富白金分析師趙曉光亦是同門師兄。

“一個純樸的科學視角”、以及“科技推動人類的價值觀”,是肖瑞瑾談及學術背景所帶來的底層思維。

早期,肖瑞瑾愛登山、打魔獸、看直播,也逛華強北。他會焊接電路板,也會組裝手機。如今,興趣愛好只剩下一個:健身。

無論臥推或者深蹲,肌肉痠痛,起初很痛苦,但只要扛過那段,從身體到精神,就產生巨大成就感和舒爽感。對肖瑞瑾而言,就如同投資,“沒有痛苦就沒有收穫”。

“在深圳灣的海邊跑十公里,這就是我的日常生活。”肖瑞瑾在一次直播中稱。

1

肖瑞瑾的投資框架是

產業引領投資

他的視角以產業觸發,卻不止於此,而是站在一個產業鏈、長久期維度,對整個產業資訊進行分類、聚集、分析等二次加工,最終推匯出投資結果。

有一些企業家疑惑,利潤如此好,為什麼資本市場給予如此低估值。

“處於不同的產業生命週期,這是其一。”肖瑞瑾回答。如同看一個人,那些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尚有無限可能的未來,估值體系也更加寬容。

而那些走入成熟期、乃至衰敗期的,表觀估值偏低,因為處於產業生命週期末端。

其二,競爭格局排在產業生命週期之後。

“我們天生喜歡有競爭力、持續自我革新的公司,而不是那些與別人廝殺慘烈的行業。”肖瑞瑾總結。

真正的競爭力的來源是什麼?肖瑞瑾認為,是企業的組織體系,人力、技術資源的不斷投入,創新和管理,而不僅僅依靠一些行政性壁壘、或者某種特許經營權。

這是非常典型的科技基金經理的價值觀,只有奮鬥,沒有躺贏。

其三,市場空間的外延性。

“優秀的商業空間,可實現從產品向服務的躍遷。”肖瑞瑾解釋道。產品與服務不同,服務是復購的。

比如某傳統五金製造商,從純粹的研發/製造/銷售,到一站式綜合方案提供者,也就是企業的第二成長曲線。

技術革命風雲變幻,人人都以為,科技股唯快不破。

肖瑞瑾否認了這一點,“要提煉出那些長期的趨勢,新舊替代、或者新技術從0到1、從1到100的過程”,時間維度一般以年來計算。

2

肖瑞瑾曾經以掃地機器人為例。

掃地機器人有各種雷達、AI演算法,自動識別地毯、竹地板和木地板。它是一個科技的核心,而披著消費品的外衣。

掃地機器人的滲透率極低,國內不足3%,假設達到冰箱、空調、洗衣機的水平,將是怎樣的市場規模?肖瑞瑾形容這是“終局投資法”,創新藥也類似,沒有盈利卻估值高企,因為在詳細測算病患人數、入組人數、適應症人數,每個人支付的成本、市佔率等之後,折現得到企業價值。

這種估值的框架,借鑑了消費、醫藥的方式。

肖瑞瑾曾耗時許久,研究高階白酒——在從前的採訪中,他說過內心不認可白酒,因其成癮性,且對人類進步沒有助推力。——肖瑞瑾言談舉止間有一股正氣,學習強國一萬分以上。

但高階白酒與科技股的內在邏輯,恰恰相背離。高階白酒的核心是價格帶體系,每個價格帶對應著不同的市場規模。向上搶佔價格帶,似乎是白酒廠商的競爭法則。

科技產業卻是一個通縮的產業,價格越來越便宜。

科技的終端依然是消費品,肖瑞瑾從消費、醫藥研究取其精髓,以四個維度,解釋科技產業的下游消費品的估值體系。

四個維度包括:

T: 可觸達市場空間(Total Addressable Market,TAM),這直接決定消費、生物醫藥、雲計算、新能源、光伏等成長類科技股的估值定價。

A: 企業競爭力和份額研究(Leadership),競爭力來源於企業商業模式的穩定性、可持續性和外延性。

E: 復購率(Recurring Revenue),體現使用者粘性,如雲計算、醫美、社群團購等都是高復購率。

M: 企業護城河(Moat),是企業競爭固化的標誌,選擇具備時間價值的護城河。

綜合以上,肖瑞瑾稱之為“遠期空間基本面研究TEAM模型”。

而在上游,邏輯又不一樣:推動整個科技行業的動力是“創新週期”,在中國,又多了一條獨特的“國產替代週期”。

比如晶片和半導體,它們的分析框架是產品週期、創新週期疊加國產替代週期,是一個三維結構,“類似於從平面幾何到立體幾何”。

中國正在做半導體產業鏈的國產化,一旦突破,在一些關鍵性的技術節點上,可能是一個五至十年的長週期替代過程。

“科技行業的內部微觀結構是非常複雜的,遠勝於消費行業。”這是肖瑞瑾的結論。

肖瑞瑾每個月大概外出調研2-3次,每次4-5天,安排緊湊。

先是識物,看一個工廠,裝置運轉,大卡車進進出出。之後是識人,訪談,看企業家如何做人、做事,以何種經營思路。

肖瑞瑾認為,識人很重要。

有的老闆年富力強,有的老闆臨近退休。同樣的高估值,可能前者可持續性強,而後者只是曇花一現,比如把一些陳舊的審美/風格附加在產品上。

3

肖瑞瑾的代表作博時回報混合,自2017年8月14日管理至今,累計回報182。61%。(天天基金網,截至2021。7。21)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挫折和彷徨。”肖瑞瑾形容2018年熊市。

而2019年是浴火重生,博時回報靈活配置錄得回報95。21%,在全市場所有的開放式公募基金中,排名前十(10/6937)。

博時回報混合是全市場僅有的數個以絕對收益為目標的科技類基金,有風險預算機制,權益倉位大約在40-70%左右,對回撤控制極為嚴苛。

肖瑞瑾的另一隻代表作——博時科技創新A,自2020年4月15日成立以來,累計收益率101。70%。(基金二季報,截至2021。6。30)

在刻板印象裡,科技基金經理是生猛的,肖瑞瑾的風格不是,他是穩健而敦厚的。

與此同時,肖瑞瑾也是博時科創板三年定開的基金經理。

在去年的一場直播中,肖瑞瑾將科創板比作“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正在快速發育。“科創板上市公司董事長裡,約30%是博士學歷,平均年齡在42歲左右,對比一下,主機板含博率11%。”肖瑞瑾認為,科創板代表了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

“市場風格已確認從藍籌白馬向科技成長的切換。”肖瑞瑾在7月的採訪中談及後市稱。

全市場較為火熱的,是光伏、新能源車、半導體、以及部分鋰電相關的有色,約佔據整個市場交易額的半壁江山,“處於一個比較極致的行情之中”。

科技股從上半年的壓抑狀態,轉向被認可狀態,經歷了一個急速轉彎的過程,資金洶湧。

“下半年,仍然處於明確轉型中。科技,是未來兩年市場的主線。”肖瑞瑾總結。即便是對美聯儲收縮流動性的隱憂,對科技股恐怕也難以起到決定性作用。

9月10日,博時科技投資天團在深圳舉辦分享會。

出席者包括科技舵手曾鵬、科技投資先鋒肖瑞瑾、新能源alpha獵手郭曉林、半導體攻城獅黃繼晨、新興賽道捕手趙易、科技產業鏈專家齊寧等6人,即博時基金科技類投研一體化團隊。

活動主題是“投資科技,重倉中國未來”。

為什麼肖瑞瑾是博時基金「科技一哥」?

在本文開頭的影片末尾,肖瑞瑾有一些理想主義色彩。他說:“這個世界太有意思了!” “個人在宏大的命題裡很渺小。” “研究科技,就是我生活的全部。”

“有各種各樣對中國科技行業發展的質疑聲。這種爭議的背後,是中國做什麼都應該世界第一的預設,以及士不可以不弘毅的鞭策。”肖瑞瑾稱。

有目共睹,這幾年,中國出現了許多重大的科技突破。而科技自強,就是照亮前行的信仰之光。

TAG: 肖瑞瑾科技博時科技股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