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雙流:中國航空經濟之都走出高質量發展之路

本報記者 黨鵬 成都報道

6月27日,隨著天府國際機場正式投入運營,成都成為國內繼北京、上海之後第三個擁有雙國際機場的城市。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成都作為“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的重要節點城市,同時與重慶合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西部大開發戰略也賦予其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內陸開放高地和開發開放樞紐的戰略定位,因此,有望成長為世界級城市群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更需要國際樞紐機場作為強有力的抓手,在完善區域交通網路的同時,加快推動區域產業升級。

“成都是中西部地區或者內陸地區開放的高地,按照成都‘三步走’戰略和建設世界城市的目標,未來一定會成為一線城市。兩個機場,不僅僅是為本區域服務,而是一個洲際機場。”四川省決策委員會委員盛毅如此認為。

這正是成都的期待,即雙國際機場實現1+1>2的成果。

為此,雙流國際機場所在區域雙流區,依託黨的十八大以來對西部及成都的多重政策紅利,著力推動“人港城產”深度融合,以全域協同理念著力打造踐行新發展理念的中國航空經濟之都,走出了一條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的高質量發展之路。2020年,位於該區的成都臨空經濟示範區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000億元。

國際航空樞紐動力強勁

日前,航空資料服務商飛友科技和全球旅行資料分析公司Cirium機構的監測結果顯示,2020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4074萬人次,躋身全球最繁忙的10大機場;起降架次位居全球第8,國內只有廣州白雲、成都雙流、深圳寶安三家機場躋身全球前10。

尤其是在去年5月和6月,雙流國際機場起降架次更是躍居全球第一,首次成為世界最為繁忙的機場。

在1995年底正式更名為成都雙流國際機場之後,其在西部地區航空樞紐的地位就持續提升。尤其是近幾年,高速增長已經是雙流國際機場的新常態。2018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萬人次,2019年旅客吞吐量高達5586萬人次,在全國機場旅客吞吐量排行榜上位居第4,僅次於北京首都機場、上海浦東機場和廣州白雲機場。在這背後,凸現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成都經濟的高速增長與城市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基於此,近年來,雙流堅持“客貨並舉”,主動融入“兩場一體”轉型,圍繞“強中轉、高密度、廣覆蓋”實施動能轉換和高水平運營。近4年,新開通國際和地區航線36條、“客改貨”航線30餘條,全貨機航線已達14條,新開通2個指定口岸、形成7大口岸集聚的大口岸格局;在“一單制+空鐵聯運”填補國內多式聯運“空鐵聯運”空白基礎上,今年3月又創造了兩天新開通兩條國際貨運航線的“成都速度”和“雙流奇蹟”。

目前,雙流國際機場已累計開通航線371條,其中國際(地區)航線131條,全貨機航線14條,通達全球五大洲200餘個重要城市,強力助推了成都“14+48+30”國際航空客貨運戰略大通道建設。

“天府、雙流兩個機場,將透過空中一體、地面交通一體、集團管理一體這三個方面來實現‘兩場一體’,力爭做到天府和雙流加起來1+1>2,共同助推成都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按照此前的轉場計劃,天府機場投運後,國際航班將全部運至天府機場運營,雙流機場主要保留國內精品航線和港澳臺地區航線。

“成都樞紐是國航四角菱形佈局重要的西部支點。”國航西南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助力成都國際航空樞紐建設,天府機場投用後,國航預計到2025年在成都樞紐使用的飛機將達到150架,較目前運力翻一番。

由此,對於雙流國際機場而言,雖然部分航線被分流到了天府國際機場,但是作為國際樞紐城市的成都,將無疑為雙國際機場帶來強大的引流效應,凸顯出航空經濟引擎的強大動力。

構建臨空經濟產業體系

“透過參觀體驗,改變了我以前對雙流的認知,這裡不僅飛機多、環境好,而且產業興,對創新創業者特別有吸引力。”近日,來自四川5所高校的近百名大學生,在空港雙流開啟了一場深度體驗之旅,併為之讚歎不已。

雙流區吸引的不僅是這些大學生們,還有來自各地的投資者。

“擇一城而終老、擇一事而一生,7年前從深圳、西安輾轉到雙流的‘蓉漂’,只為實現自己的‘航空’夢。”紮根雙流多年的朗星無人機系統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相里麒介紹,成都航空製造已然成勢,而雙流獨樹一幟。

目前,雙流區引進的“煉石航空”等多個航空製造企業均已投產;建成了國內首個大型無人機模擬飛行實驗室;“雙流造”航空發動機單晶渦輪葉片專案不僅一舉突破國外“卡脖子”技術、國內貨運航空發動機從此有了“中國心”,而且把與美國的技術差距至少拉近了20年。

這正是雙流區著力打造的臨空經濟產業體系。雙流是國家發改委、民航局2017年批准設立的第7個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成都臨空經濟示範區所在地,該示範區是全國87個臨空經濟區中的17個國家級示範區之一。

雙流區為做強臨空經濟,還出臺了《促進航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援政策》等多項新政,推動航空運營、製造維修、航空物流、跨境貿易、航空金融、航空總部等“六大”航空核心產業加速集聚,築牢臨空經濟示範生態圈。

2020年,成都臨空經濟示範區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000億元,聚集了10家世界500強、6家中國500強。

其中,航空運營服務實現營業收入950億元,聚集國航、川航9大基地航司,正構建至“北上廣深拉”商務聯合快線,打造具有全球輻射力的精品商務航線樞紐;航空製造維修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0億元,聚集國航維修基地、川航維修基地,建設亞洲最大航空動力維修基地,打造全國航空維修第三極產業地標;航空物流主營業務收入突破40億元,聚集川航物流基地、順豐西部航空貨運樞紐、德邦物流西南總部,打造以航空為主的“空鐵公水”多式聯運體系;航空金融租賃產業規模突破20億元,聚集金石飛機租賃、長虹租賃等航空金融租賃企業12家,落地空客A330、中商飛ARJ21飛機等專案,打造中國航空租賃第四極。中國商飛成都培訓基地、國航培訓基地等航空培訓專案相繼落地。

四川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成都臨空經濟示範區已成為全省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推動區域協同發展的重要樞紐支撐。”

重塑區域產業經濟地理

6月18日,雙流區舉行2021年重大專案集中開工儀式。參加此次集中開工儀式專案共計38個,有三維電子、紅雲生物等5個重大產業化專案,怡心湖夢想城、聯東U谷等3個重大服務配套專案,以及能源、道路、綠地等30個基礎設施保障專案,涵蓋電子資訊、生物醫藥等產業領域,協議總投資達218億元,呈現出“速度與質量共進、生產和生活融合”的良好發展態勢。

“我們將立足國際國內‘雙迴圈’,持續深化功能區理念,以航空運輸為核心,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佈局產業鏈,‘點上種金、面上收銀’,創新區域協同,參與全球分工,撬動產業升級。”雙流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為此,雙流區正在聚焦航空經濟、電子資訊、生物醫藥等三大適航戰略性新興主導產業,建設雙流航空經濟區、成都芯谷、天府國際生物城等3大市級產業功能區。目前,其產業功能區已然發揮出聚集效應,除航空經濟之外,2020年,電子資訊產業聚焦“芯屏網端”落地海威華芯、中電熊貓等重大產業化專案,實現產值704。4億元;醫藥健康產業引進邁克生物、國藥中生血液等重大專案,產值55億元。

不僅如此。當前,雙流區正在搶抓國家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自貿試驗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大戰略機遇,深入踐行成都建設新發展理念的城市,對標國際一流、擴大對外開放、創優營商環境,打造“人港城產”融合、“人城境業”和諧統一的公園城市示範區標杆和樣板。

“‘一市兩場’條件下,必定會帶來資源配置、城市功能、產業佈局的重大調整,無論成都兩個機場的功能怎麼劃分,對雙流區域的定義肯定要做重新的規劃,今後的雙流國際機場和雙流區,不僅要讓人進來,還有人留下。”盛毅表示。

TAG: 雙流機場航空成都臨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