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高三家長必讀:一個安置房,讓我們的孩子開啟了無限陪讀!

終究還是沒能免俗,在孩子進入高三前夕,我們在學校對面租了一個房子,開啟近九個多月的陪讀生活。在孩子未來這個問題上,能真正做到灑脫的父母,大概也沒有多少吧。我也是最近才明白這種心情。

是個看上挺老舊的小區,查了一下資料,說是當年為附近農民下山建的安置房。下午出去轉街,果然看見小區旁邊一幢房子掛著一個牌子,某某鎮某某村村民委員會。某某鎮就在附近山區。看來這安置小區,不但安置了村民,連村裡的機構都原封不動地搬過來了。

【薦讀】高三家長必讀:一個安置房,讓我們的孩子開啟了無限陪讀!

走在街上,卻看不見一絲農村的跡象。這裡是頗繁華的市區,小區後門就是地鐵站。

但在小區裡閒走,總感覺哪裡不一樣。跟自家住了11年的小區比,氛圍完全不同。轉了兩圈,總算髮現了不同之處,原來是轉角長條椅上,三五個老頭老太坐在上面閒聊,或者腳踏車車棚門口,小凳子圍著一張桌子,四個太婆正在打麻將。走到大門處,門旁竟也設了兩把長椅,都是男男女女坐成一排聊天……

正覺得有些趣味,突然破空傳來一聲問候:“眼鏡兒,你要出去哇?”看看旁邊並沒有戴眼鏡的人,愣了半天,才問那守車的大姐:“你,在問我?”不是你還有哪個?“哦哦,我出去買點菜……”

這便恍然回到老家楊橋的大院門口。一年四季,但凡不太忙的日子,院門口總是坐著一排閒人。自然,如果是冬天,必然是豔陽天,曬著暖和。夏天則躲在屋簷下的陰影裡,懨懨欲睡,有一句沒一句的。

【薦讀】高三家長必讀:一個安置房,讓我們的孩子開啟了無限陪讀!

或是一根砍倒的樹子,或是幾塊能捱上半個屁股的石頭,也有從家裡搬來小凳子的,就那麼坐成一排,望著沿著山溝向遠方延伸的大路,說些閒話。無論你是回來還是出去,總要從人群中穿過,收到此起彼伏的問候。不外乎去哪裡,或者回來了啊。寡淡無味,卻有一種熟悉而安心的熱情。

如此,便明白了這個小區和其他小區的不一樣。大概在10多年前,也許一個村,也許幾個村的人們,集體搬離了他們的村莊,來到這裡繼續做著鄰居。茶餘飯後,依然保持著在農村的交往方式,低頭不見抬頭見,都是認識的,隨口打個招呼,也有迴應。或者乾脆在小區門口安了一排椅子,繼續聚在村口聊閒天的時光。

類似的城市生活,從前大概還有廠區住房。大家同在一家工廠甚至同一個車間上班,下班又住在同一個小區或者大院裡,所以保持著親近的鄰里關係。

而後來的商住房小區,購房者來自五湖四海,彼此並不相熟。因此哪怕住在對門,也是老死不相往來。我自己買的房子,住進去11年了。一層樓4戶人家,幾年前有一家相熟的,卻是租房戶,後來搬走了。其餘皆不認識,倒跟其中一家在樓道堆放雜物的問題上吵了一架。

如此想來,在那個小區裡,最與我相熟的,是一個每天早上出門鍛鍊的大爺。他住在我家樓上不知哪一層,因為我經常早上跑步,所以頗有點惺惺相惜的意思,碰上總會招呼一聲。後來聊了兩回,原來他老家也在農村,跟我老家是相鄰的縣,因為兒子在城裡安家,所以才搬來同住。我們維持的,其實是一種農村的鄰里習慣。

【薦讀】高三家長必讀:一個安置房,讓我們的孩子開啟了無限陪讀!

在這個租來的房子裡,已然住了一個月,慢慢適應了它的氛圍,像是回到楊橋的農村大院生活。不知道一年之後高考結束,會不會也有些捨不得離開?

但實在說,在城市裡住得久了,對過於親近的鄰里關係,也是頗有些不受用的。

TAG: 小區一排農村相熟某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