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平克:需求是發明之母,需求是發明之母的命名動因

摘自史蒂芬·平克《思想本質》

究竟哪些含義需要命名呢?換言之,命名的動因是什麼呢?

常言道:“需求是發明之母”(Necessity is the mother of invention),這句老生常談為我們眼下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最直接的答案。有人可能會想,新單詞應該被用於填補詞語的空缺:一個人人都想表達,但卻沒有現成貼切的詞語可以表達的概念。人們只要偶然聽到某個專有名詞,如攝影、滑板運動、街舞以及任何一個學術領域的術語便會認為,總會有人提供新詞來滿足交際上的需求。例如,上一代的大多數人對現如今普通計算機使用者使用的命令幾乎聞所未聞——開啟調變解調器、重啟、執行隨機存取儲存器、上傳、開啟瀏覽器,等等。在聲稱男女平等的時代,假如沒有“女士”這個詞,那怎麼能行?

不過,請別忘了,我們還有另一句諺語:“假如所有希望都能變成駿馬,那叫花子也就有坐騎了”(If wishes were horses, beggars would ride)。語言中的許多空缺甚至拒絕被填充。我們在引言中已經遇到過兩個這樣的例子:一個是指稱21世紀頭10年的詞,另一個是形容未婚異性戀的同居伴侶的詞。此外還有許多其他拒絕填補空缺的例子。比如,一個用於替代he(他)或she(她)的性別中立的第三人稱代詞——幾個世紀以來,人們曾先後提出過60種建議(例如,na、shehe、thon、herm,等等),但沒有一種得以採納。再如,指稱一個成年子女的術語;指稱子女配偶雙親的一個集體名詞(例如,意地緒語中的machetunim);指稱一個你學了100次也記不住的事實的術語;指稱在火車上或在機場休息室裡一個坐在你旁邊一直衝著手機大吼大叫的笨蛋的名詞;指稱堆積在車輪後面並落了車庫一地棕色的、令人噁心的雪塊的詞語;指稱黎明時分憋了一肚子的尿液讓你無法繼續睡覺,而你又困得實在不想起來上廁所的術語,等等。

英語中如此之多的詞語空白甚至催生出一種幽默型別。喜劇演員裡奇·霍爾(Rich Hall)給了我們這樣一個詞sniglet(這個詞本身就是一個例子),意為“本應存在,但實際卻不存在的一個單詞”,請看下面一些例子。

elbonics,名詞。兩個人在電影院暗爭一個扶手的行為。

shoeburyness,名詞。指稱當你坐在一個還留著別人體溫的座位上時的那種難以名狀的不適感。hextable,名詞。指稱在某人的收藏中發現的、讓你立刻就能意識到自己永遠也不能跟他們一起外出的記錄。

《詞語逃兵》(Word Fugitives)是語言專家芭芭拉·沃拉芙(Barbara Wallraff)所著的一本關於娛樂造詞的歷史的書,也是她在《大西洋月刊》(Atlantic Monthly)中的同名專欄集,沃拉芙一反《詞語逃兵》專著的表述方式,在專欄中,她要求讀者們提交一份詞語空缺表,然後其他人來設法填補這些空缺。

形容你在對自己的孩子說話時,意識到你的語氣聽起來很像你自己的父母的詞語:déjà vieux、mama、morphosis、mnemomic、patterfamilias、vox pop、na-gativism、parent-riloquism

形容一個不確定的時刻,你本應該介紹兩個人,但卻記不起其中一個人的名字的詞語:whomnesia、persona non data、nomenclutchur、notworking、mumbleduction、intro-ducking

形容辯論結束三個小時後才想起來的一個機敏的反擊:hindser、stairwit、retrotort、afterism

形容那種每個人都經歷過的瞬間困惑,即當手機來電鈴響,但誰也不知道是誰的手機在響的詞語:conphonesion、phonundrum、ringchronicity、ringxiety、fauxcellarm、pandephonium

《華盛頓郵報》的“風格邀請賽”專欄偶爾要求讀者透過改變一個現成詞的字母的方式來填補詞語的空缺。

sarchasm,名詞。辛辣諷刺的作者與百思不得其解的讀者間的鴻溝。

hipatitis,名詞。終端伺服器冷卻。

Dopeler effect,名詞。當一些愚蠢的想法突然而至時,你會傾向於認為它們很精明。

Beelzebug,名詞。凌晨三點鐘,化身蚊子的撒旦闖入你的臥室,你又無法將它趕走。

此外,還有下面這個經常在電子郵箱中流傳的題為“增加你的猶太詞語”的詞彙表。

yidentify,動詞。儘管一些名人的名字為聖約翰、柯蒂斯、戴維斯或泰勒,但人們仍然能夠識別出他們的種族本源。

mishpochamarks,名詞。在親吻了所有叔叔、阿姨、表兄、表妹後,臉上留下的口紅和化妝品的痕跡。

santa-shmanta,名詞。給猶太兒童的解釋:為什麼在其他各國都在慶祝聖誕時,他們卻要慶祝光明節。

meinstein,名詞。我的兒子,真正的天才。

儘管這些詞多少給人們帶來一絲望梅止渴般的快感,但這種以娛樂方式打造出來的詞語絕大多數都不會成為語言中的永久成員。它們也很少會像deshopping(出於使用一次便要求退貨的意圖而購買商品者),或者preheritance(在世的父母為子女提供經濟援助而不必以遺產的方式將財產留給他們)那樣被“年度詞語”徵集。我在引言中曾經提到過,美國方言協會每年都會選出一些最引人注目、最有用、最可能流行的新詞。一項對20世紀30年代以來的年度詞的跟蹤調查表明,社會專家們對流行詞的預測水平幾乎可以和小報靈通人士持平。有些詞是針對政客的冷嘲熱諷,隨著政客的淡出而變得黯然失色,比如,to newt(紐特)和to gingrich(金裡奇)。另一些以某個可愛的語素構成的新詞,就像從人們記憶中逐漸淡出的那些曾令人激動一時的相關事件一樣漸行漸遠,舉例來說,-razzi指一個咄咄逼人的追捕者,這個詞綴流行於1997年,即戴安娜王妃因躲避狗仔隊(paparazzi)的追蹤而不幸遭遇車禍身亡那一年;drive-by大約流行於1996年,即比爾·克林頓反對drive-by deliveries(即美國婦產醫院在新生兒出生24小時後就不再對母子負責的慣例),這個詞是從drive-by shootings(飛車射擊)衍生來的。還有一些包含了一項發明的錯誤名稱的新詞:notebook PC(膝上型電腦),在日常交流中,人們仍然用laptops稱呼它、s-mail,隨著它的來源snail mail(蝸牛郵件)的黯然失色而漸漸被人遺忘、W3,人們錯誤地以為World Wide Web(全球資訊網)會簡化成這種形式、information superhighway(資訊高速公路),這個詞與美國前副總統阿爾·戈爾有關(指刊登有關美國前副總統阿爾·戈爾相關訊息的網站)、Infobahn(德語:資訊高速公路),等等。

事實上,新詞的命運是一個不解之謎。填補了詞語的空缺並不能保證它們可以流傳下來;也不能保證它們具備另外兩個賣點特徵:簡潔性和透明性。說WWW所需的時間要比說World Wide Web的時間還要長。然而,無論我們反覆多少次地發這9個音節,它就是抵制被更短一點的音節,如triple-dub、wuh-wuh-wuh和sextuple-u所替代。

TAG: 詞語名詞指稱一個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