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是一位開明的僭主,政策是延續梭倫改革的路線,比梭倫改革路線

雅典(四):庇西特拉圖

4。庇西特拉圖

梭倫離開後,雅典內政不穩,產生內部權力鬥爭,梭倫的親戚庇西特拉圖脫穎而出,雅典進入僭主統治時期,直到前541年,他的政權才算穩固。在政治、軍事、外交、工業、文化等方面都有所建樹,庇西特拉圖主政時期,他是一位開明的僭主,政策則是延續梭倫改革的路線,比梭倫的力度大得多,打擊貴族,增進人民的利益,雅典在庇西特拉圖治下,在希臘城邦影響力與日俱增,前527年,庇西特拉圖逝世,他的兒子希庇亞斯繼位後,由於專權殘酷,欺壓人民,漸失民心,克里斯提尼得到斯巴達幫助後,推翻希庇亞斯,僭主統治結束。

庇西特拉圖(古希臘語:Πεισ στρατο ,英語:Peisistratos或Peisistratus,約前600年~前527年),古希臘雅典僭主。2次被放逐;制定過一系列獎勵農工商的政策,大規模海外貿易、建設雅典,文化支援。他是雅典政治、經濟、宗教和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人物。

雅典是一位開明的僭主,政策是延續梭倫改革的路線,比梭倫改革路線

(1)生平

公元前594年,庇西特拉圖的親戚梭倫實行憲法改革,提高雅典下層階級的經濟地位。但是貴族們為奪取執政官的職位而展開激烈的鬥爭。到庇西特拉圖成年時,他們已經形成兩大派別,即以利庫爾戈斯為首的平原派和邁加克利斯所領導的海岸派。公元前565年左右,庇西特拉圖開始組織自己的政治集團,取名山地派。在公元前561年一度執掌政權。

為了得到更多的支援,他與邁加克利斯的女兒結婚,再次執掌雅典的政權(約前556~前555)。不過利庫爾戈斯和邁加克利斯聯合起來將他從雅典趕走。庇西特拉圖在希臘北方漂泊數年。

公元前546年,他來到優卑亞島的埃雷特里亞,在帕倫尼一役大勝雅典軍隊。庇西特拉圖第二次成為雅典的主宰,大權獨攬,直到公元前527年去世為止。

(2)政策

他的國內政策是竭力增進雅典城邦的統一和尊嚴。庇西特拉圖為了改進雅典的供水狀況,曾敷設一條輸水管道。他整頓和美化市場,在伊利蘇斯河畔興建一座奧林匹亞宙斯神廟。在農村地區,庇西特拉圖給小農發放農具和貸款,並建立巡迴審判制度,對農村地區的訴訟案件就地審理和判決。

在其統治期間,庇西特拉圖不僅貫徹執行梭倫立法,而且還採取了一系列有利於工商業者和小農的政策和措施:

1。對農民實行低息貸款,把土地稅定為收穫的1/10或1/20。

2。設立農村巡回法庭,現場辦公,及時處理農民訴訟,削弱貴族對地方司法的專斷和干擾。

3。擴充套件雅典工商業,建造大批商船和戰艦。在小亞細亞西北部建立殖民地,以控制黑海的商路和貿易。

4。進行大規模的雅典市政工程建設,將雅典變成希臘最繁榮的城市。

5。重視雅典文化事業,出資組織節日慶典,請文人墨客到雅典創作交流,《荷馬史詩》的整理工作就是在此時的雅典進行的。

在庇西特拉圖統治期間,氏族貴族的權力受到進一步的削弱,工商業者和農民提高了政治和經濟地位,雅典變得更加繁榮強盛。所以亞里士多德說:“庇西特拉圖的僭主政治有如黃金時代”。庇西特拉圖以獨裁的形式推進了民主的程序。

(3)後代

庇西特拉圖死後其子希庇亞斯(Hippias)即位,他和他的兄弟希帕克斯(Hipparchus)沿用了父親的統治方式,但希帕克斯(Hipparchus)於前514年被暗殺身亡(the Tyrannicides)後,希庇亞斯開始變得偏執暴躁,統治方式也變得森嚴和壓迫。

前513年,被庇西特拉圖於前546年放逐出雅典的Alcmaeonid家族以賄賂的手段讓斯巴達獲得了來雅典結束希庇亞斯統治的德爾菲神諭(Delphic oracle),斯巴達軍隊與Alcmaeonid家族的聯軍在失敗一次之後在斯巴達王克萊奧梅尼一世(Cleomenes I)的指揮下於前510年攻入雅典衛城,俘虜了希庇亞斯和他的孩子們,在斯巴達人的威脅下,希庇亞斯選擇被放逐出雅典以換取其子女的安全獲釋,隨後他在其岳父(拉穆普薩庫斯Lampsacus僭主Hippoklos)的幫助下進入大流士一世(Darius I)的宮廷。斯巴達人隨後試圖召回希庇亞斯,波斯也威脅如果雅典人不讓希庇亞斯回雅典就會進攻,但雅典人情願保持民主加上素來鄙視波斯,故拒絕讓希庇亞斯回到雅典,他最終在波斯宮廷中終老。

雅典是一位開明的僭主,政策是延續梭倫改革的路線,比梭倫改革路線

5。克里斯提尼

克里斯提尼,在政治制度有了重大改革,第一,將四百人議會擴大為五百人議會,每個公民都有參政的機會。第二:,建立“十部落制”,打破以階層、地域與種族本位思考,培養以雅典城、阿提卡地區的城邦觀念,第三:建立了陶片放逐法,讓民眾有權將一位公民放逐長達十年,防止野心家對民主制度的破壞,克里斯提尼執政時期,雅典工商業繁榮,引起其他城邦的嫉妒,在此危機下,克里斯提尼想跟波斯結盟,雅典人民不願向波斯臣服,克里斯提尼只好引退,波斯趁機聯合其他各邦,進攻雅典,不過雅典成功化險為夷,在波希戰爭扮演重要角色。

克里斯提尼(希臘文Κλεισθ νη 、英文Cleisthenesis、Clisthenes or Kleisthenes,公元前6世紀) 古希臘雅典城邦著名政治改革家。公元前509年聯合平民推翻貴族統治,並當選為首席執政官。

在梭倫改革的基礎上,又一次實行社會改革:劃分十個地區部落取代過去的四個氏族部落;以五百人會議代替梭倫創立的四百人會議,它日後成為雅典最重要的國家行政機關;創立十將軍委員會和陶片放逐法,前者各部落各選1人組成,輪流統帥軍隊,同時在政治上起重大作用。後者用於放逐危害國家的分子,防止僭主政治再起。

改革肅清了氏族制的殘餘,標誌著雅典一個多世紀以來平民與貴族鬥爭的勝利結束,確立了奴隸主民主政治。

克里斯提尼(希臘文Κλεισθ νη 英文Cleisthenesis、Clisthenes or Kleisthenes)屬於被詛咒的阿爾刻邁翁家族。他因為前510年擔任執政官,前509年擔任首席執政官開始對雅典的政治機構進行了改革,將其建立在民主的基石上而為人所知。他的外祖父是僭主西庫翁的克里斯提尼,父母分別是墨迦克勒斯和阿佳麗斯特(Agariste)。

(1)革命

他在家族的支援和斯巴達人的幫助下推翻了庇西特拉圖之子希庇亞斯對雅典的統治。

然而在獨裁政權倒臺後的權力真空中,他又面對著伊薩哥拉斯(Isagoras)的挑戰。後者搶得先手,於公元前508-507年成為執政官;而克里斯提尼則以改革的方案贏得了大眾的支援。伊薩哥拉斯見勢向斯巴達國王克萊奧梅尼一世尋求支援以流放克里斯提尼,得到了迴應。

後者派出一小支軍隊,重申了阿爾刻邁翁家族的詛咒,迫使克里斯提尼及其支持者流落他鄉,而伊薩哥拉斯則在無人競爭的情況下攫取了政權。他試圖建立寡頭統治,並尋求解散議會。此舉遭到議會的強烈抵制,而後者也受到雅典人民的廣泛支援。伊薩哥拉斯及其幕僚被迫逃奔衛城,在那裡被圍困了兩天。而他們終於在第三天投降,交出權力。如此克里斯提尼得以被召回,重新掌握權力並繼續他的民主改革。

(2)舉措

他首先撤銷了四個傳統部落,因為它們產生於家庭關係,容易導致獨裁統治。他將阿提卡地區分為139個「自治區」(δ μο ),它們被劃分到30個「三分割槽」(trittyes,每個三分割槽包含三個左右的自治區)和10個Phylai(單數為Phyle,地域部落。可以翻譯為「部落」,但並不準確)。每個Phyle由三個「三分割槽」組成,而它們分別來自城市(asty,即雅典周邊)、海岸(paralia)以及內陸(mesogeia)。

他還設立了由抽籤決定,而非基於裙帶或遺傳關係的立法機構。他重組了議會(Βουλη),在梭倫建立的時候為400名成員,而他改為500人:每個Phyle貢獻50人。法庭系統(Dikasteria,陪審法庭)得到重新組織,每天有200至5000人被選出參與陪審,其中每個Phyle提供至多50人。500人議會的職責是向選民大會提供法案,後者在每年約集結四十次以履行其職責。被提議的法案可能被透過、駁回或者發回議會進行修訂。

雅典是一位開明的僭主,政策是延續梭倫改革的路線,比梭倫改革路線

(3)建立理論

克里斯提尼似乎還建立了陶片放逐法(又稱“貝殼放逐法”,於前487年首次實施),讓民眾有權將一位公民放逐長達十年。最早這一制度被設計用來防止對民主制度的破壞,例如運用於某個有野心成為僭主的人。然而,被認為具有太多權力的市民很快就成了被放逐的目標人物,例如前485/84年的桑提波斯(Xanthippus)。在這套體系中,被放逐者的財產將會保留,但他本人不允許進入他被放逐時的城邦。

克里斯提尼將這些改革稱為「均法」(isonomia)而非「民主」。而他在改革後的生平一直是一個謎,沒有任何現存的古代典籍記載。

(4)意義

克里斯提尼改革標誌著百餘年來平民反抗貴族鬥爭的勝利和雅典奴隸制民主政治的初建。基本上肅清了氏族部落制度的殘餘,完成了雅典有氏族過渡到國家的整個過程。

首先,改革徹底肅清了氏族制度的殘餘,標誌著雅典由氏族過渡到國家的整個歷史過程的最後完成。

其次,改革結束了一個多世紀的雅典平民反對貴族的鬥爭,標誌著雅典民主政治的初步確立。

此後,雅典的社會矛盾不再是貴族與平民的矛盾了,而是奴隸與奴隸主的矛盾。古希臘從此進入以雅典為中心的古典時代。

(5)侷限性

一般認為,克里斯提尼的改革在雅典建立起奴隸主制民主共和國。因為雅典政體已經兼具“主權在民”,“抽籤選舉”,“輪番為治”的特點,但這時的民主尚不充分,特別是“主權在民”這點還不充分,主要是財產法定資格仍然有效,三、四等級公民的政治權力仍受限制,只能出席公民大會,不能擔任高階官職。所以,這時,民主政治尚未完全建立。

TAG: 雅典西特拉克里斯提尼希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