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欽若為什麼要汙衊寇準?他為什麼要在宋朝的都城之北,遷都金陵?

要將此事說的清楚,必須得將事件從頭至尾的捋一遍。說王欽若汙衊寇準,還得回到宋真宗景德元年。

這一年遼國蕭太后和遼聖帝率軍親征北宋,契丹軍隊大舉南侵,深入北宋都城開封以北的澶州,一時間宋朝上下君臣,一片譁然。而在此之前,遼國軍隊已經兩次入侵宋朝,均以宋軍的失敗而告終。如今遼國以勢不可擋之勢,攻入澶州,彷彿讓人看見都城被攻破的一刻。

素來主張和議的參知政事王欽若,上表宋真宗,為暫避遼國鋒芒,請求遷都金陵。說實話,宋真宗自己也十分害怕,於是便想聽從王欽若的建議遷都。但是這個想法,卻遭到了宰相寇準的堅決反對。

寇準不僅反對遷都,還主張宋真宗親征,表示“將臣協和,若大駕親征,賊自當遁去”,若向南遷都,“所在人心崩潰”,天下不保。宋真宗有心想要拒絕,但是寇準都說到這份上了,便聽從了寇準的建議。

王欽若為什麼要汙衊寇準?他為什麼要在宋朝的都城之北,遷都金陵?

宋真宗與寇準一同親征,河北一帶的軍民聽說皇帝和宰相都一起來了,一時間抗戰情緒高漲,“踴躍歡呼,聲聞數十里。契丹相視驚愕,不能成列”。

在宋真宗作為一個鼓勵士氣的吉祥物,寇準親自指揮作戰的情況下,齊丹君大敗,大將軍撻覽也被宋軍一箭射殺。

這場戰役一舉扭轉敗局,甚至可以趁機北進,收復失地。但是因為當時的投降派,一直在宋真宗耳邊勸說,宋真宗本人心底也不願意親征,有“厭兵”情緒。於是宋真宗決定與遼國簽訂合約。因為宋真宗堅決求和,寇準勸說未果,只能被迫接受這個結果。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明明打了敗仗,還要給敵國賠款的“澶淵之盟”就出現了。

“澶淵之盟”簽訂之後,宋遼兩國太平了很長一段時間,使得宋朝的經濟迅速繁榮發展。宋真宗很滿意現在的結果,也知道是因為寇準打敗了遼國,他才可以有戰還是和的選擇。於是此後,宋真宗對寇準越發信任重用,加官進爵自是不必多說了。

然而寇準的一路高升,落到王欽若這兒,卻讓他十分嫉妒,於是想宋真宗進獻讒言,挑撥離間。

王欽若問宋真宗:“陛下如此敬重寇準,是因為他對社稷立有大功嗎?”

宋真宗回:“是的!”

王欽若繼續說:“澶淵一戰,陛下為何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還說寇準有社稷大功?”

宋真宗一時沒反應過來,不知該如何說,於是反問王欽若何來此言。

王欽若說:“《春秋》早就說過,城下之盟是一件非常恥辱的事情。宋遼兩國簽訂的‘澶淵之盟’就是城下之盟。以陛下萬乘之貴卻簽訂了一個城下之盟,這是一件多麼恥辱的事情呀!”

宋真宗聽了十分不痛快,那邊王欽若又繼續說:“陛下聽說過賭博嗎?賭徒輸錢將盡,就把剩下的都拿出來押上,這叫做孤注一擲。陛下是寇準的孤注啊,這也夠危險了!”

宋真宗早先就對寇準有所不滿,被王欽若這麼一說,就對寇準有了間隙。景德二年的時候,就將寇準罷相為刑部尚書,用王旦為宰相。

王欽若之所以汙衊寇準,其實很簡單,兩人的政治立場不同。寇準因為生於北方,所以一心想要收復失地,是堅定的主戰派。而王欽若則是南方人,並沒有寇準對於失地有那麼強烈的感受。所以反對戰爭,而是以發展經濟為主。政治理念的不合,使得兩人互相看不順眼。後來寇準被宋真宗重用,王欽若嫉恨在心,於是便有了在宋真宗面前汙衊寇準之事。

TAG: 寇準宋真宗王欽若遼國親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