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魯濱遜漂流記》丹尼爾·笛福,一個不能不說的故事!

【教育教學】《魯濱遜漂流記》丹尼爾·笛福,一個不能不說的故事!

《魯濱遜漂流記》

丹尼爾·笛福

一、《魯濱遜漂流記》的故事梗概

1、航海時,船在途中遇到風暴觸礁,唯有魯濱遜倖存,隻身漂流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

2、他在島上種植大麥和稻子,自制木臼、木杵、篩子,加工麵粉,烘出了粗糙的麵包。他捕捉並馴養野山羊,讓其繁殖。他還製作陶器等等,保證了自己的生活需要。還在荒島的另一端建了一個“鄉間別墅”和一個養殖場。雖然這樣,魯濱遜一直沒有放棄尋找離開孤島的辦法。他砍倒一棵大樹,花了五六個月的時間做成了一隻獨木舟,但船實在太重,無法拖下海去,只好前功盡棄,重新另造一隻小的船。

3、魯濱遜在島上獨自生活了15年後,一天,他發現島邊海岸上有一個腳印。不久,他又發現了人骨和生過火的痕跡,原來外島的一群野人曾在這裡舉行過人肉宴。直到第24年,島上又來了一群野人,帶著準備殺死並吃掉的俘虜。魯濱遜發現後,救出了其中的一個。因為那一天是星期五,所以魯濱遜把被救的俘虜取名為“星期五”。此後,“星期五”成了魯濱遜忠實的僕人和朋友。

4、接著,魯濱遜帶著“星期五”救出了一個西班牙人和“星期五”的父親。不久有條英國船在島附近停泊,船上水手叛亂,把船長等三人拋棄在島上,魯濱遜與“星期五”幫助船長制服了那幫叛亂水手,奪回了船隻。他把那幫水手留在島上,自己帶著“星期五”和船長等離開荒島回到英國。此時魯濱遜已離家35年(在島上住了28年)。他在英國結了婚,生了三個孩子。妻子死後,魯濱遜又一次出海經商,路經他住過的荒島,這時留在島上的水手和西班牙人都已安家繁衍生息。魯濱遜又送去一些新的移民,將島上的土地分給他們,並留給他們各種日用必需品,滿意地離開了小島。

二、魯濱遜的人物形象

1、魯濱遜是一個充滿勞動熱情的人,偉大的人,堅毅的人,樂觀的人,勤勞的人,不因為苦難而向命運屈服的人。孤身一人在這荒無人煙的孤島上生活了28年。

2、面對人生困境,魯濱遜的所作所為,顯示了一個硬漢子的堅毅性格與英雄本色,體現了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創造精神和開拓精神,他敢於同惡劣的環境作鬥爭。同時他還有堅定的意志與恆心和改變一切的信心,他相信天不會塌下來。

3、魯濱孫又是個資產者和殖民者,因此具有剝削掠奪的本性。

《格列佛遊記》

約拿旦·斯威夫特

一、《格列佛遊記》的故事梗概

1、以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周遊四國的經歷。透過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小人國))、布羅卜丁奈格(大人國)、飛島國、慧駰國(智馬國)的奇遇,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敗和罪惡。還以較為完美的藝術形式表達了作者的思想觀念,作者用了豐富的諷刺手法和虛構的幻想寫出了荒誕而離奇的情節,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英國議會中毫無意義的黨派鬥爭,統治集團的昏庸腐朽和唯利是圖,對殖民戰爭的殘酷暴戾進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時它在一定程度上歌頌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統治者的英勇鬥爭。

2、小人國

格列佛因海難,漂流到小人國。在小人國被小人用鎖鏈鎖住,小人們每天供應他的吃喝,導致物資消耗太大,小人國與其帝國對戰,主人公幫助他們獲勝,但釋放了俘虜,他被嘉獎,後來王后宮裡起火他用一泡尿救了火,導致王后的不滿,還有他與一位婦人傳出緋聞,這些使他在小人國呆不下去了,就走了。

3、大人國

格列佛被一位高達20米的農民捉住。農民帶格列佛到全國各大城市展覽,這個農民發財心切,每天要格列佛表演10場,把他累得奄奄一息。最後把格列佛賣給了皇后。格列佛在宮廷中非常得寵,但也常常遭到老鼠,小鳥等動物的侵襲。面對國王,格列佛沾沾自喜地介紹了英國各方面的情況及近百年來的歷史,但被國王一一否定。格列佛在該國的第三年,陪同國王巡視邊疆。由於思鄉心切,他假裝生病,來到海邊呼吸新鮮空氣。天空中的鷹錯把他住的箱子當成烏龜叼了起來。幾隻鷹在空中爭奪,箱子掉進海里,被路過的一艘船發現,格列佛獲救後,乘船回到英國。

4、飛島國

格列佛的船遭賊船劫持,格列佛被一座叫“勒皮他”的飛島救起。這些人的相貌異常,衣飾古怪,整天沉思默想。國王和貴族都住在飛島上,老百姓則住在巴爾尼巴比等三座海島上。格列佛離開飛島後,來到巴爾尼巴比進行訪問,並參觀了島上的“拉格多科學院”。這所科學院研究的是些荒誕不經的課題,結果造成全國遍地荒涼,房屋坍塌,人民無衣無食。 接著,格列佛來到巫人島。島上的總督精通魔法,能隨意召喚任何鬼魂,格列佛因此會見了古代的許多名人,結果發現史書上的記載很多不符合史實,甚至是非顛倒。格列佛又遊覽了拉格耐格王國,見到一種長生不老人“斯特魯布魯格”。離開該國後,格列佛來到日本,然後乘船回到英國。

5、智馬國

在這個國度裡,居主宰地位的是有理性的公正而誠實的智馬,供智馬驅使的是一種類似人形的畜類耶胡,後者生性淫蕩、貪婪、好鬥,好吃懶做、喜歡在田間尋找、爭奪一種發亮的石頭!

《新愛洛依絲》

盧梭

《新愛洛依絲》的故事梗概

1、平民聖普樂當了貴族小姐朱麗和她的表妹克萊爾的家庭教師。

2、不久,朱麗和聖普樂相愛了,但遭到她父親的反對,因為他已經將她許給了俄國貴族沃爾瑪。聖普樂被迫與朱麗分離。

3、朱麗在父親的懇求下結了婚,成為賢妻良母,她把自己與聖普樂得關係坦誠地告訴了丈夫,得到沃爾瑪的理解,他邀請聖普樂回到克拉朗。

4、聖普樂周遊了世界,6年後重新見到朱麗,他雖然想同朱麗鴛夢重溫,但朱麗沒有越雷池一步,她因跳入湖中救落水的兒子,染病不起,臨死時希望聖普樂照顧她的一家,並與克萊爾結婚。聖普樂答應照顧她的家人,卻拒絕和克萊爾結婚。

《愛彌兒》

盧梭

《愛彌兒》的故事梗概

1、《愛彌兒》是讓盧梭自認為是“我的所有作品中最好、最重要的一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篇關於人類天性的哲學論文。

2、第一卷,著重論述對兩歲以前的嬰兒如何進行體育教育,使兒童能自然發展。

3、第二卷,他認為兩歲至十二歲的兒童在智力方面還處於睡眠時期,缺乏思維能力,因此主張對這一時期的兒童進行感官教育。

4、第三卷,他認為十二至十五歲的少年由於透過感官的感受,已經具有一些經驗,所以主要論述對他們的智育教育。

5、第四卷,他認為十五至二十歲的青年開始進入社會,所以主要論述對他們的德育教育。

6、第五卷,他認為男女青年由於自然發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論述對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愛情教育。盧梭提出的按年齡特徵分階段進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無疑是個重大的進步,它對後來教育學的發展,特別是對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提供了極可貴的啟示。但是有觀點稱,這種分期以及把體育、智育和德育截然分開施教的方法,是不科學的。

《少年維特之煩惱》

歌德

一、《少年維特之煩惱》的故事梗概

1、維特出生於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初春的一天,為了排遣內心的煩惱,告別了家人與好友,來到一個風景宜人的偏僻山村。

2、在一次舞會上,維特認識了當地一位法官的女兒綠蒂,便一下子迷上了她。雖然綠蒂早已定婚,但對維特非常傾心。

3、綠蒂的未婚夫阿爾伯特回來了,他很愛綠蒂,對維特也很好,他常感到自身的渺小,感到不自在,最終他下決心離開那曾經給他帶來歡樂與幸福的小山村。

4、維特回到城市,在公使館當了辦事員。官僚習氣十足的上司對他的工作吹毛求疵,同事們也戒備提防,唯恐別人超過自己,這一切都使他產生許多苦惱。一個偶然的機會,結識了一位令人敬重的C伯爵。對維特也很友善和信任,一天伯爵請他到家中吃飯,不料飯後來了一群貴族,他們帶著高傲鄙視的神情看著維特。連和他認識的人也不敢和他說話了,伯爵前來催他趕快離開這裡,不管他走到哪裡,都能看到嘲笑的面孔,聽到譏諷的話語,他一氣之下終於辭了公職。

5、他又回到原先的山村。而善良的村民一個個慘遭不幸。他去拜訪曾為他們作過畫的兩個孩子,但孩子的母親告訴他,她的小兒子已經死了;他去訪問向他講述過內心秘密的農夫,恰好在路上遇見他,農夫因為大膽地向女主人表示了愛情,被她的弟弟解僱了。

那位被解僱的農夫殺了人,維特很是同情,想要救他,竭盡全力為他辯護,結果遭到法官的反對。救人不成,使他陷入了更深的悲痛之中,

6、聖誕節前的一天,他對綠蒂朗誦奧西恩的悲歌,同時緊緊擁抱著她。兩天後,他一邊默唸著“綠蒂!綠蒂!別了啊,別了!”,一邊拿起她丈夫的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同時也結束了自己的煩惱。

二、維特的性格特徵

維特是一個性格率真、感情細膩豐富、才思敏捷、愛憎分明的青年形象。他熱愛優美壯麗的大自然,崇尚純真的人性,同時才華橫溢,追求個性解放和情感的自由。但維特作為一個“第三者”的形象卻與當時的社會格格不入,他厭惡虛榮無聊的小市民、矯揉造作的貴族和保守迂腐的官場,儘管面對無處不在的排斥、指責和打擊,以致時時在感情的痛苦和心靈的矛盾中掙扎,他仍義無反顧地反抗世俗和傳統,追求純真的愛情。

《浮士德》

歌德

一、《浮士德》的故事梗概

1、在天上,天帝和魔鬼梅非斯特就人的問題發生了爭論,天帝認為,像浮士德這樣的人,是一個永遠不會滿足的探索者,儘管會有錯誤和迷失,但最終“不會迷失正途”。而梅非斯特卻認為自己肯定能將浮士德誘入歧途。於是上帝與梅非斯特打賭,故事從此開始。

2、知識悲劇:

寫年過半百的浮士德,畢其半生精力,探索了各種學術領域,遍讀經典,卻找不到人生的意義。於是與梅非斯特定下契約,梅非斯特答應滿足他的一切要求,但是死後的靈魂歸其所有。於是浮士德走出書宅,走進大世界。

3、愛情悲劇:

寫浮士德與瑪嘉蕾特的一場愛情,但在社會道德,宗教陰影,世俗習氣籠罩下,最終以失敗告終。

4、政治悲劇:

寫浮士德進入宮廷,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但他面對的是一個腐朽沒落的封建王朝,他雖竭盡全力,但終無濟於事。

5、藝術悲劇:

浮士德開始追求古希臘的海倫,意欲在古典藝術中繼續求索。浮士德克服重重阻礙,與海倫結婚,生下一子歐福良。其子狂熱而好冒險,無限制地向上跳躍,結果墜地而死,海倫也因悲痛而逝去。浮士德做了一個夢,又回到現實中,是為藝術悲劇。

6、事業悲劇:

寫他看著潮起潮落的大海,生出圍海造田,征服大自然的決心。他充滿激情地率領民眾,在海邊試圖實現他的“宏圖”:在新的土地上開創自由幸福的理想國土。在他感到一種滿足時,隨即倒地而死。按照契約,梅非斯特急忙來收取靈魂。但上帝派天使將浮士德招往天國,表明對浮士德不屈不撓、追求一生的一種價值肯定。

《恰爾德·哈羅德遊記》

拜倫

《恰爾德·哈羅德遊記》的故事梗概

第一章:

在拿破崙的鐵蹄下,西班牙人民的苦難,他們的反抗以及對自由解放的渴望。讚美西班牙人民的過去和它不屈的現在,塑造了一位參加薩拉哥撒保衛戰的西班牙女游擊隊員的光輝形象。詩人又感到西班牙人民反抗侵略者的鬥爭,歸根到底只不過是對本國的君主制度有益,所以在詩篇中又流露出前途無望的悲哀。

第二章:

恰爾德哈洛爾德來到希臘,希臘人民正遭受土耳其的奴役而尚未起來鬥爭。詩人眼看著燦爛而淒涼的歷史遺蹟,回憶著希臘偉大光榮的過去,哀嘆著近代希臘的懦弱

,詩人激勵希臘人民起來鬥爭,追回失去的自由:“誰想要獲得自由必須自己站起來鬥爭。”

第三章:

以極其深沉的歌聲唱出了被上流社會放逐的憤懣,對女兒的思念。詩人來到比利時,憑弔滑鐵盧戰場,評說拿破崙的功過;從比利時沿萊茵河來到日內瓦湖畔,詩人以昂揚的情緒追憶法國大革命,謳歌它的先驅者——啟蒙主義者盧梭、伏爾泰,表達自己對啟蒙主義者自由平等思想的忠誠。

第四章:

是在詩人流亡到義大利後寫成的。當時義大利正處於奧地利的統治之下,被分裂成許多的小邦。詩人用義大利光榮的歷史、義大利當時民族的災難,激勵愛國志士起來推翻奧地利的暴虐統治,實現民族的統一和解放。

《巴黎聖母院》

維克多·雨果

《巴黎聖母院》的故事梗概

1、醜聾人卡西莫多被巴黎聖母院的神父克羅德收養,做撞鐘人,外貌正經的克羅德神父自從遇見美麗的吉普賽少女埃斯美拉達後,被其美色所誘而神魂顛倒,指使卡西莫多強行擄走埃斯梅拉達,途中被福比斯騎兵上尉隊長所救,埃斯美拉達因而愛上了福比斯。

2、但福比斯生性風流,被懷恨在心的克羅德刺殺,但沒有死。並嫁禍於埃斯梅拉達,令她被判死刑,行刑時,卡西莫多將埃斯美拉達救走並藏身於聖母院中,乞丐群眾為救埃斯梅拉達而衝入教堂,誤與卡西莫多大戰,埃斯美拉達被由克羅德帶領的軍隊絞殺在廣場上,卡西莫多憤然將克羅德從教堂頂樓摔落地下,最後卡西莫多撫著埃斯美拉達的屍體殉情。

《悲慘世界》

維克多·雨果

1、冉阿讓為了養活姐姐的七個孩子偷了一片面包,被判五年苦役,在監獄中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途中越獄四次,都沒有成功,並且因為越獄還被判了14年的苦役。直到十九年後才被釋放,可出乎意料的是這種釋放並不是真正獲得自由的意思,而是假釋犯,終身都要揹著苦役犯的罪名,沒有身份,只有一個編號陪伴著冉阿讓:24601。

2、出獄後,好心的主教收留了又冷又餓的冉阿讓,給他了一個溫暖的家。可冉阿讓並不領情,反咬一口把迪涅主教的所有銀器都偷走了。很快冉阿讓落網了,在警察準備要帶走冉阿讓時,迪涅用仁愛感化了了冉阿讓。告訴警察說銀器是他送給冉阿讓的,冉阿讓被迪涅主教感動了,發誓以後要做個好人,他重新做人,化名馬德蘭,開設工廠,成了富翁,還當上市長。

3、他在商馬第案件的庭審上自首後又被捕了,在成功逃脫了沙威的追捕後,將女工芳汀寄養在德納迪埃德小酒店裡的私生女柯賽特領回,撫養成人。本應享受平靜的生活可沙威卻不放過冉阿讓,一直追捕。

4、柯賽特長大後,在公園裡遇上具有共和思想的年輕人馬呂斯,兩人一見鍾情。這時爆發了一場共和黨人的起義,冉阿讓將在街壘戰中受傷的馬呂斯救出,成全了一對年輕人的婚姻,但自己卻一再受到誤解,最終抑鬱成疾,最後在柯賽特和馬呂斯的懷裡永久睡下。

TAG: 格列佛魯濱遜冉阿讓浮士德維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