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煞俑之:儀魚,唐代,山西長治地區

神煞俑之:儀魚,唐代,山西長治地區

神煞俑之:儀魚,唐代,山西長治地區

神煞俑之:儀魚,唐代,山西長治地區

神煞俑之:儀魚,唐代,山西長治地區

神煞俑之:儀魚,唐代,山西長治地區

唐代知名度高的鎮墓獸和天王俑,屬於神煞俑系統,在這個系統內,有一系列怪異獨特的陶俑形象,比如人頭蛇身,人頭魚身,雙人頭共蛇身,人頭鳥身等。他們的作用應該是負責替墓主人對接冥界或者進入輪迴。和儀仗俑,樂舞俑,僕侍俑等負責不同的模組。

儀魚最早出現於隋代的河北地區,這個範圍遠大於今天的河北省,而是廣大的黃河以北地區。唐代前期則流行於河北和河東(今山西)地區。晚唐五代時期從北方消失,開始在南方省份如江蘇,福建地區流行,宋代範圍更廣,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皆有發現。

儀魚主要有兩種樣式,一種從頭到尾呈直線,另一種頭偏向一側,尾巴向另外一側稱S形。直線型雖然隋代就出現在河北,但到唐代才主要流行於河東地區,更集中在今天山西長治。s形則集中於河北地區。由此可見這種器型應該是從河北傳播到河東,再向南傳播。

截止2013年,一共從30多座墓出土47件儀魚。隋唐時期隨葬儀魚的墓主人最多到五品官,相當於剛剛躋身高階幹部隊伍,五代也出現於帝王,王后墓中,到了宋代再次出現於平民墓中。北方儀魚全是陶質,南方則有木質,瓷制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材料。

這件儀魚開臉精美,明顯是女性,頭戴帷帽,身體向後呈直線型,正符合長治地區的性質。不同於常見的空心模質儀魚,這件為手工捏製。頭部可能為模製,脖頸和身體連線處有明顯連線的痕跡。

身體修長,不同於常見儀魚,並不是典型的魚身,而是背上有兩魚鰭,兩側有兩個魚翅,尾巴整體呈V字形。身體各處可見手工捏做加工時留下的工匠指紋。目前我從可找到的資料中尚未發現同款。

從開臉判斷應該為初唐到盛唐過渡階段,也就是武則天到唐玄宗這段時間。

長治地區連線起河東和河北,尤其在安史之亂以後成為對抗叛軍和河朔三鎮的最前線。從唐高祖建國開始一直都處於唐王朝的掌控之下,但長治有著非常獨特的陶俑風格,極富想象力,成為唐代陶俑中獨特的風景。

究其原因,可能還是和唐代以前河北地區長期胡化有關係,脫離中原統治兩三百年的河北地區從文化上已經有了隔閡。藝術也必然有地方特色,至於為什麼偏偏是河東的潞州如此獨特,可能只能靠猜測了。

TAG: 儀魚河北地區長治唐代陶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