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同是帝王妃,嫡出的賈元春死得悽慘,庶出的賈探春卻活出精彩

賈政就生了兩個女兒:賈元春和賈探春,偏偏兩個女兒最終都成為帝王妃。

賈元春進宮做“女史”,其實就相當於貴人一般的低階嬪妃。後晉升為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為一品夫人貴妃等級。

賈探春遠嫁異國為王妃,推測是以貴妃賈元春妹妹的身份被賜婚遠嫁。雖然過程橫生枝節連累了林黛玉。結果卻與嬌杏一樣僥倖,母憑子貴獲得國王恩寵被扶正。

姐妹同是帝王妃,嫡出的賈元春死得悽慘,庶出的賈探春卻活出精彩

根據賈探春秋爽齋室內陳設的伏筆,探春的兒子最終繼承了王位,她則母憑子貴為太后,福壽數十年。

根據薛寶琴懷古詩《交趾懷古》暗示,探春餘生聲震海外名揚四海。

反觀賈元春卻像楊貴妃一樣經歷了一場類似“馬嵬驛之變”的衝突,“虎兕相逢大夢歸”,她被皇帝派夏守忠縊死,賈家也被順勢抄家灰飛煙滅。

賈元春是王夫人所生嫡女,演繹了一場盛極而衰的悲劇。

賈探春是趙姨娘所生庶女,人生卻經歷否極泰來的喜劇。

姐妹二人同人不同命。元春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探春卻將一手爛牌打成王炸。為何會如此呢?答案並不複雜,性格決定命運。

賈元春的四句判詞講了四件事,說明她為何不如賈探春,悲劇收場。

姐妹同是帝王妃,嫡出的賈元春死得悽慘,庶出的賈探春卻活出精彩

“二十年來辨是非”

,人到二十歲以上是大人了,應該明辨是非懂得分辨吉凶善惡。只可惜,賈元春並不懂事。

從放任賈家操辦省親,省親當晚回來抱怨皇宮是“不得見人的去處”,就將元春的幼稚和短視體現的淋漓盡致。

省親是太上皇旨意,不是皇帝旨意,賈家為臣子怎麼能站隊太上皇不與皇帝同進退呢!何況元春還是皇帝的賢德妃,她不加勸阻,任由賈家一意孤行被皇帝忌恨。

元春晉升賢德妃、省親,都是皇帝給她的榮耀,她卻說後宮是“不得見人的去處”,儘管事實如此也不能如此明說。

賈元春的表現,就是“不辨是非”,判詞第一句明顯是反話。

姐妹同是帝王妃,嫡出的賈元春死得悽慘,庶出的賈探春卻活出精彩

“榴花開處照宮闈”

,這句引用了孫權皇后五月榴花神潘淑的典故。潘淑在孫權晚年捲入皇權之爭被宮人縊死。普遍認為是孫權的安排。

潘淑捲入皇權之爭,預示賈元春和賈家站錯了隊伍。儘管她是皇帝的賢德妃,卻對皇帝生了“二心”,最後死有餘辜。

“三春怎及初春景”

,三春可作“迎探惜”三姐妹,也可單獨作賈探春。

賈探春庶出不如元春嫡出,更跟不上元春貴妃的身份。結果卻是賈探春遠嫁海外為王妃福壽數十年,賈元春卻慘遭皇帝縊死而香消玉殞。

“虎兕相逢大夢歸”

,典出《論語·季氏·季氏將伐顓臾》,挑明皇帝對賈家早有警惕,要“鳥盡弓藏”,假借賈元春迷惑設計賈家入彀。

姐妹同是帝王妃,嫡出的賈元春死得悽慘,庶出的賈探春卻活出精彩

最終君臣雙方各懷異心,爾虞我詐起了衝突。賈家失敗,皇帝將之抄家消滅。是為“虎兕相逢大夢歸”。

簡單解讀:賈元春若是能夠“明辯是非”,不像潘淑那樣捲入權力鬥爭,就會比賈探春還要福壽,不會連累賈家被皇帝抄家。奈何事與願違。

賈元春的判詞就是這點內容。主要講她自己就兩點:

一,幼稚。

二,不如賈探春。

如果將賈元春換成賈探春,賈家絕不至於淪落被抄家的慘狀。

賈探春在賈家描寫較多,最關鍵做了五件事,讓人意識到她的不同凡響。

一,建立大觀園詩社,開創性的舉措代表她的眼界和胸懷。

二,為王夫人解圍,消弭賈母與王夫人的隔閡。賈母與王夫人的關係,可看作簡化的皇帝與賈家,探春影射元春的作用很明顯。

姐妹同是帝王妃,嫡出的賈元春死得悽慘,庶出的賈探春卻活出精彩

三,臨危受命,協理榮國府改革大觀園。敢於創新,也敢於承擔向舊勢力和頑疾開刀的責任,是勇氣、魄力和能力的體現。

四,為賈迎春撐腰,追回金鳳。奴大欺主,探春挺身而出維護家人尊嚴不容侵犯,呵護手足之情。

五,反對抄檢大觀園,掌摑王善保家的,不畏強權為正義發聲。從家族角度看清抄檢背後的隱憂,是大胸懷,大智慧。

賈探春做得這五件事,每件都不是賈元春能做到的。她要與元春互換,賈家操辦省親絕對會被阻止。並勒令賈家改弦易轍效忠皇帝,不會錯上加錯,更不會讓皇帝抓住把柄。

甚至她可以做皇帝與賈家的橋樑,彌合雙方的矛盾。儘管做起來並不容易,起碼不會惡化到抄家的地步。

姐妹同是帝王妃,嫡出的賈元春死得悽慘,庶出的賈探春卻活出精彩

再看賈元春做了什麼。縱容省親將賈家推向皇帝的對立面。插手賈母和王夫人的“釵黛之爭”。與庶出弟弟賈環鬥氣不給禮物。說她“二十年來(不)辨是非”可是貼切。

而元春判詞中的香櫞代表“心有不甘”。香櫞的變種是佛手,賈元春並沒有。反而賈探春房中陳設了數十個嬌黃玲瓏大佛手,代表數十年的福壽。姐妹二人由此就能看出,曹雪芹更青睞誰。

以上觀點根據《紅樓夢》80回前故事線索整理、推論。

文|君箋雅侃紅樓 插圖|清代畫家孫溫《繪全本紅樓夢》

TAG: 賈元春探春賈家元春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