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說三國:二〇五 經營河右

河右地區少雨,常因無糧苦惱,徐邈上書修武威、酒泉鹽池,用以收藏敵人的糧食,又開鑿水渠,招募貧民租種土地,使得家家豐足,倉庫盈滿。

又支取州中一部分的軍費,用來交換金帛犬馬,供給中原人消費。

同時,逐步收繳民間私藏的武器,統一保管,然後宣講仁義,建立學校,提倡節約,禁止豐厚的葬禮,限制過度的祭祀,社會風尚由此大為改觀,百姓心悅誠服。

史說三國:二〇五 經營河右

他又開通與西域的交往,邊遠少數民族紛紛進貢。

之後,徐邈討伐反叛的羌人柯吾有功,被封為都亭侯,食邑三百戶,加建威將軍稱號。

他和羌人、胡人打交道,從不過問他們小的過失,但如果犯了大罪,就先通報其部帥,讓他們知道事情原委,然後再斬首示眾,因此深得百姓信服和敬畏。

凡是朝廷賞賜給他的東西,他都分給將士,從不拿回自家,但他的妻子女兒卻常常衣食不足。

曹叡得知他的這些事蹟後,很是讚賞,經常給他家裡賞賜衣食等物。

徐邈揚善懲惡,修正冤假錯案,涼州界內秩序井然,安定無事。

魏正始元年(240年),徐邈回到洛陽任大司農,轉任司隸校尉,官吏們都很敬畏他,後因公事離開官職,又任光祿大夫,幾年後被升作司空。

徐邈堅決辭讓,感嘆說:“三公是論道的官位,沒有合適的人就空缺,怎能讓我這個年老且多病的人去擔任呢?”

魏嘉平元年(249年),徐邈去世,享年七十八歲,魏朝廷按三公之禮安葬,諡號穆侯,其子徐武繼承爵位。

史說三國:二〇五 經營河右

魏嘉平六年(254年),魏朝廷追悼思念清廉高潔之士,下詔說:“突顯賢能以及道德高尚之士,聖王歷來重視。推舉善人,引導後來人,孔子也很讚美。已故司空徐邈、徵東將軍胡質、衛尉田豫都在前朝任職,歷任四代,率兵出討,輔佐朝政,忠心為公,憂國忘私,不營家產,身死之後,家無餘財,我特別嘉賞他們。賜給徐邈等人家屬糧食二千斛,錢三十萬,特此告示天下。”

徐邈同郡的韓觀,字曼遊,德才兼備,與徐邈齊名,而在孫禮、盧毓的名聲之上,曾任豫州刺史,政績很好,死在任上。

史說三國:二〇五 經營河右

名儒盧植之孫、曾任衛將軍的盧欽著書,稱讚徐邈說:“徐公志氣宏大,行為高潔,才識廣博氣勢英猛。他的政治措施每當施行時,高尚、穩妥而不急躁,正直而不同流合汙,廣博、深遠而堅守信約,雷厲風行卻又能寬以待人。有人認為能清正公廉很難,而徐公輕易便能做到如此。”

有人問盧欽:“徐公在武帝曹操時代,人們認為他通達,自從任涼州刺史,回到京城後,人們又認為他特別,這是為什麼呢?”

盧欽回答說:“以前毛孝先(毛玠)、崔季珪(崔琰)等掌管政事,尊崇清正廉素之士,當時官吏們熱衷於更換布衣以獵取高名。而徐公仍一如既往,所以人們認為他通達。近來天下崇尚奢侈、豪華,於是大家又競相效仿,而徐公仍不為所動,不隨波逐流,所以前日的通達,就變成今日的特別了。這是因為世人總是隨波逐流,變化無常,而徐公秉性高潔,持之以恆。”

TAG: 徐邈徐公之士高潔通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