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韓國洪水衝出中文石碑,韓國人直呼奇恥大辱,連夜潑上油漆

“集體破防”的韓國人

韓國特大洪水衝出一塊中文石碑,看過其中內容的韓國人集體“破防”,憤怒高呼“奇恥大辱”,恨不能當場將其砸碎。

1963年韓國洪水衝出中文石碑,韓國人直呼奇恥大辱,連夜潑上油漆

由於是難得的文物,韓國不得不將石碑保護起來,但依然有韓國市民偷偷潑油漆,企圖毀碑。

那麼,這塊中文石碑究竟記載了什麼內容?

為什麼能讓這麼多韓國人惱羞成怒呢?

韓國洪水衝出中文石碑

1963年,韓國當時的首都漢城河水氾濫,引發了一場特大洪災。

就在韓國上下都為這場洪災帶來的損害憂心不已時,突然有人在洪水退去的地方,發現了一塊奇怪的石碑。

1963年韓國洪水衝出中文石碑,韓國人直呼奇恥大辱,連夜潑上油漆

石碑非常高大,豎高5。7米,橫長3。95米,寬1。4米,頂端雕刻著螭龍,下面則是托起了石碑的烏龜石座,從上到下,圖案非常精緻,無論是石碑所用的石材還是其雕刻工藝,都顯得異乎尋常,而且年代十分久遠。

而最讓發現石碑的韓國人感到奇怪的是,這塊石碑上刻滿了各種看不懂的文字。他們本能地認為這是一塊文物,於是趕緊叫來了考古專家。

1963年韓國洪水衝出中文石碑,韓國人直呼奇恥大辱,連夜潑上油漆

這些專家見到石碑後也大吃一驚。經過仔細觀察,這些專家們得出的第一個結論是——這不是韓國該有的東西。

因為這塊石碑與韓國常見的雕塑風格完全不同,他們雖有豐富的考古經驗,卻還沒見過類似的石碑。

想要搞清楚石碑的來歷,就只能從石碑上的文字入手了。於是專家們先對石碑進行了仔細地清理,去掉表面的汙垢,這期間他們又在石碑上發現了一些奇怪的文字,而這些文字他們竟然感覺有些熟悉,似乎是中國的繁體漢字。

1963年韓國洪水衝出中文石碑,韓國人直呼奇恥大辱,連夜潑上油漆

與日本類似,因為古代中原文化的壓倒性影響,過去在朝鮮半島上,漢字是長期使用的唯一一種文字,至少從公元5世紀開始,朝鮮半島上的國家就已經將漢字視作了官方文字,只是後來慢慢廢止了漢字的使用,認識漢字的韓國人也變少了。

但是作為考古專家時常與古文物打交道,還能認出漢字。看到石碑上的漢字時,專家們還以為這是古代朝鮮王國的遺物,感到非常激動,但是這份激動很快又變成了疑惑。

1963年韓國洪水衝出中文石碑,韓國人直呼奇恥大辱,連夜潑上油漆

因為石碑上的文字不止漢字一種,還有一些細長的豎著排列的文字,他們完全看不懂。專家們只好找來語言領域的專家,一起進行研究。

這些專家很快就給出了答案,石碑上一共刻有3種文字,除了漢語還有滿語和蒙語。

1963年韓國洪水衝出中文石碑,韓國人直呼奇恥大辱,連夜潑上油漆

他們隨後還貼心地給出了石碑文字的翻譯,但當考古專家們閱讀了文字內容後,卻瞬間臉色鐵青,又氣憤又尷尬,直呼奇恥大辱。

那麼石碑上究竟記載什麼內容?為何會是三語書寫?

又為何會讓這些韓國專家這麼生氣呢?

韓國人的屈辱史

韓國專家在氣憤過後,第一反應就是一定要將石碑永久封存,絕對不能讓世人看到。

不過他們想得很“周到”,保管石碑的工作人員,卻偷偷將石碑內容透露給了朋友,一經傳出,越傳越遠,很快韓國民眾都知道了這件事,整個國家陷入了一片轟動。

那麼,這塊刻著中文的石碑,究竟記載了什麼內容呢?

這就要從300多年前的一場戰爭開始說起了。

明朝末年,生活在關外的女真部落漸漸崛起,清太祖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於1616年建立了後金政權,隨後開始起兵反明,試圖入主中原。而身為明朝屬國的朝鮮,就成為了他們的第一個障礙。

1963年韓國洪水衝出中文石碑,韓國人直呼奇恥大辱,連夜潑上油漆

朝鮮也曾出兵幫助明廷抵抗努爾哈赤,但在薩爾滸之戰中,明朝與朝鮮聯軍根本不是努爾哈赤大軍的對手,被打得落花流水。女真部落與朝鮮之間結下了樑子。

後來努爾哈赤去世,他的兒子皇太極繼續發兵朝鮮,帶著12萬大軍攻城略地,打得朝鮮毫無還手之力,就連平壤和王京都被佔領了。朝鮮只能乖乖向皇太極俯首,誰知女真大軍走後,朝鮮轉頭又嚮明朝效忠。

皇太極意識到還得繼續打,於是在1636年改國號為“清”後,又一次出兵朝鮮。跟上一次一樣,朝鮮軍隊被打得落花流水,當時的朝鮮仁祖李倧只能帶著家眷和滿朝文武倉皇逃離,來到了南漢山城。

1963年韓國洪水衝出中文石碑,韓國人直呼奇恥大辱,連夜潑上油漆

但皇太極的大軍緊隨而來,很快又將這裡包圍了。李倧在無可奈何之下,只能嚮明朝求救,可是日薄西山的明廷自顧不暇,根本幫不了朝鮮。

在被圍困45天后,李倧只能再次向皇太極俯首。這一戰就被後世稱為“丙子之役”,或者“丙子虜亂”。

已經吃過一次虧的皇太極,這次可就沒那麼好說話了。上次他還想跟朝鮮結為兄弟之國,這次他乾脆就讓朝鮮成為大清的屬國,李倧無力反抗,只能作為屬國國君,屈辱地向皇太極行三跪九叩的大禮。

1963年韓國洪水衝出中文石碑,韓國人直呼奇恥大辱,連夜潑上油漆

朝鮮之前一直自詡(xǔ)是“小中華”,沒想到如今竟然要臣服於女真這樣一個蠻夷之國,不光國君感到屈辱,朝鮮大臣和民眾們也痛苦不堪。

就算朝鮮已經選擇了臣服,皇太極依然對他們不放心,於是就命人雕刻了兩座功德碑,立在當初李倧投降的三田渡。

1963年韓國洪水衝出中文石碑,韓國人直呼奇恥大辱,連夜潑上油漆

碑身正面雕刻著蒙語和滿語,碑身背面則刻上900多個漢字,將皇太極這次率軍征伐朝鮮的原因和經過都記載下來,確定了大清與朝鮮之間建立起的宗藩關係。最後,石碑上還附上了一首四言詩,用以頌讚皇太極的功績。

這樣的石碑就被稱為“三田渡碑”,或者“大清皇帝功德碑”。後來大清派來朝鮮的使臣,總要到功德碑前看一看,以此警告朝鮮人。

1963年韓國洪水衝出中文石碑,韓國人直呼奇恥大辱,連夜潑上油漆

後來歷代的朝鮮人都將這塊石碑看作是恥辱碑,是所有朝鮮人心中的傷疤,可惜無法將其摧毀。

直到1895年,式微的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慘敗,朝鮮人意識到,翻身的機會似乎到來了。

走不出的自卑心

1895年,甲午戰爭後,朝鮮意識到了清政府的衰敗,迅速與清政府撇清關係,並推倒了壓在心口多年的恥辱碑,隨後將這塊記載著皇太極功德的石碑,丟進漢江之中。

沒想到這塊石碑並沒有就此消失在朝鮮人身邊,反而在1931年被江水衝上岸邊,重新勾起了他們心中恥辱的回憶。

1963年韓國洪水衝出中文石碑,韓國人直呼奇恥大辱,連夜潑上油漆

於是,朝鮮人又將石碑埋到地下,來個眼不見心不煩。

但是這可能就是命中註定,這塊石碑與朝鮮人羈絆很深,後來朝鮮半島都分為南北兩部分了,它竟然又一次被洪水衝出地表,出現在了韓國人眼前。

此時,距離抗美援朝已經過去了10年,但韓國人依舊沒有走出那一戰的心理陰影。他們特別不願意承認過去的歷史,尤其不願意承認曾經做過中國的“小弟”,一邊否認過去,一邊竊取中華文化。

而這塊石碑的再次出現,直接摧毀了韓國人的驕傲和信心。

1963年韓國洪水衝出中文石碑,韓國人直呼奇恥大辱,連夜潑上油漆

當年將石碑丟進江水和埋入地下時,並非所有朝鮮人都知情,如今它再次被發現,韓國民眾紛紛“破防”,反應比專家們更加激烈,他們高呼著“奇恥大辱”,要求韓國政府一定要毀掉這塊石碑。

韓國政府倒是還有幾分理智,知道石碑作為歷史的見證,應該得到正視,於是就在1983年,下令將這塊“大清皇帝功德碑”指定為史蹟第101號,放在松坡區石村洞附近,並在周圍建起了一座公園,妥善地保管石碑。

1963年韓國洪水衝出中文石碑,韓國人直呼奇恥大辱,連夜潑上油漆

但是偏激的韓國民眾並不能就此放過這塊石碑,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每年都會有不少人表示希望將石碑推倒,或者乾脆毀掉。

等到2007年,也就是“丙子之役”後的第370年,這塊石碑再次遭到激進的韓國民眾破壞。有激進分子深夜帶著紅色油漆,在石碑上潑漆塗鴉。

石碑的正面寫上了韓語的“撤”和“370”字樣,背面則寫著“去”和“丙子”。

1963年韓國洪水衝出中文石碑,韓國人直呼奇恥大辱,連夜潑上油漆

這一行為在韓國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大部分韓國民眾對這種做法表示支援,但也有些理智的市民認為不能否認歷史。隨後,這名男子被警方逮捕,被塗鴉的石碑也恢復了原貌。

2010年的時候,韓國政府給石碑移了位置,但依舊沒有將其推倒,讓韓國民眾非常不滿。他們或許還不明白,就算推倒了石碑,也改變不了既定歷史,更洗不掉他們心中的自卑。

TAG: 石碑韓國朝鮮這塊皇太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