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吏的區別

古代官吏的區別

在中國古代,官一般指的是在衙門做事的正職官員,也稱長官;吏往往指一般的衙門辦事人員,即胥吏。

官為正職,有品級,是透過國家選拔後由吏部任命的官員。官員往往透過科舉產生,經過中央委派,常常異地任職。自隋以後,官由中央統一任命,因此也叫“朝廷命官”,領取朝廷俸祿而為朝廷服務的。

吏就是辦事員,即胥吏,由官員任命,從官員處領取俸祿為朝廷命官服務的。吏的身份與衙役、更夫、捕快、獄卒之類並無區別,因此胥吏地位極低,待遇也極低。吏不需要科舉產生,主要是專業和專職的辦事人員,一般沒有品級。

其實,吏的產生非常早。

戰國時期,就有文字記錄,《戰國策·齊策》:“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說:“吏,治人者也。”而古代的“官”,也是用來治理人民的。事實上,先秦時候,“官”和“吏”是常常不分的。

《左傳》:“王使委於三吏。”這裡的“三吏”就是指三公,也就是太師、太保、太傅。杜預註解說:“三公者,天子之吏也。”可見,“吏”的地位非常高。

《逸周書·大匡》:“王乃召冢卿、三老、三吏、大夫、百執事之人,朝於大庭。”西晉孔晁註解:“三吏,三卿也。”三卿,也即司徒、司馬和司空。雖然地位略低於三公,但是在朝堂上,也是很高級別的官員。

《史記·李斯列傳》:“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時,為郡小吏。”這裡的“小吏”是“小官”的意思。

《國語·周語上》:“王乃使司徒鹹戒公卿、百吏、庶民。”這裡的“百吏”是指公卿以下的百官。

由以上可以看出,先秦時期,“吏”就是“官”,不論官階高低,都可指代。所以它們的來源有兩種途徑,一種是世襲制,一種是按照軍功授予。

秦漢時期,官和吏逐漸有了區分。《漢書·百官公卿表》記載:“縣令、長,皆秦官,掌治其縣。萬戶以上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減萬戶為長,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為長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為少吏。皆秦制也。”

縣令、縣長屬於長官,縣丞、縣尉屬於長吏,斗食、佐史屬於少吏。縣令(長)是一縣之長,縣丞、縣尉作為副手,共同治理。這時,吏的地位已經逐漸低於官了。至於斗食、佐史等少吏,則地位更加低了,和後期“吏”的地位差不多。

這時,吏的來源有以下幾種:

一是“推擇為吏”,即推舉選拔人才為官。《史記·淮陰侯列傳》:“始為布衣,貧無行,無得推擇為吏。”意思是,早年韓信因為貧窮和品行不端,不能被推舉為官。

二是考試取吏,即透過考試,來選拔人才為官,頗有點像後世的“科舉取士”。《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廷中吏無所不狎侮。”也就是說,漢高祖劉邦就是透過考試,做的亭長。

三是通法入吏,即熟悉法令者,考核透過即可做法吏等官職。漢朝建立後,蕭何制定了《漢律九章》,熟悉此律者,就可以做官。雖然吏員的官階比較低,但是他們手中的權力,還是很大的。

古代官吏的區別

周勃是西漢的開國功臣,早年就隨劉邦起兵反秦,屢建戰功。而周勃最為後世熟知的功績當屬平定韓信叛亂和滅諸呂、立文帝。但是後來卻被人誣陷造反,被逮捕入獄。

周勃很恐懼,不知道如何解釋。雖然他之前戰功赫赫,地位尊貴,但是現在入了監獄就不一樣了,獄吏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裡,頻頻欺負他。最後迫於無奈,周勃只得低頭,拿出千金賄賂獄吏。這時,獄吏才轉變態度,給他指了一條明路:周勃的長子娶公主為妻,讓公主向太后去求情。獄吏的方法果然有效,後來,周勃出獄,十分感慨地說道:“吾嘗將百萬軍,然安知獄吏之貴乎!”意思是:“我曾經率領百萬大軍,然而怎麼知道獄吏的尊貴呀!”而著名的飛將軍李廣,就是因為不想面對刀筆吏的羞辱,才畏罪自殺的。

隋唐時期,“官”和“吏”正式分開。吏的地位越來越低,最後變成不入流,即“不參官品”。這時的吏,不在政府的行政體系內,不享受朝廷的俸祿,是由政府官員僱傭他們,給他們發放俸祿。

清人陳宏謀曾述及官、吏關係曰:“有官則必有吏,有官則必有役。周官有府史胥徒之名,唐漢以後名稱不一,職掌則同。蓋居官責無旁貸,事有兼資,抱案牘,考章程,備繕寫,官之賴於吏者不少。”這裡還表明了吏的職責,更多的側重於文書方面的工作。

因為吏的地位非常低下,很多的讀書人,寧願窮其一生,也不願去當吏。因為吏員的子孫,不得參加科考,也很少有人能升遷做官。

《水滸傳》中的宋江,做押司時便是刀筆小吏。他把這個身份經常掛在嘴邊,碰到有威望的或者朝廷降將,便要讓出梁山寨主之位,就是因為他“刀筆小吏”的出身比較低,他有點妄自菲薄。

這時,吏的產生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招募、罰充、輪差。地方官需要吏員了,便會貼出公示,有意者前來應聘。雖然吏員身份低,但是畢竟也是一份正式的職業,很多農夫或者科舉無望的生員,還是很樂於從事此工作的。報考吏員,也需要考試,合格者才會被錄取,此為招募。罰充是指官學中,對於多次考試不及格的學生,會被罰充作吏。而輪差是指大家輪流當吏。招募,是最常見的吏員來源的途徑。

古代官吏的區別

古代的文人,因為想做官,便會把主要的精力用在讀書上。這就會導致,他們做官後於人情世故不精通。而吏多是讀書不好,並且由當地人擔任,他們在人情世故方面更加練達。一般情況,都是官員具有決策權,而吏更多是去執行,兩者相得益彰。

但是,也正是因為吏員做官無望,仕途有限,素質又不是很高,這就導致他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欺壓平民、魚肉百姓身上,造成古代底層人民的生活更加貧苦。

陝西發展資訊整理 編輯:紀 續

TAG: 吏員周勃獄吏三吏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