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則陽篇記載關於打仗的寓言故事。

身為中國人太幸福了,每次一有困惑,總能在諸子百家中找到答案。

《莊子》則陽篇記載了兩國打仗的寓言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在一個叫“蝸牛”的世界裡,左角有個國家叫“觸氏”,右角也有個國家叫“蠻氏”,它們之間經常互相爭地打仗,死亡人數達數萬人,追逐失敗的軍隊要15天才能返回。

這則寓言故事把兩個國家的地理位置限定在“蝸牛”的觸角上。

讓他們連連征戰的地塊,也超不過蝸牛這般大小,數萬人卻要為此而喪命。

《莊子》則陽篇記載關於打仗的寓言故事。

故事的背景是,魏惠王和齊威王盟誓,齊威王卻背棄信譽,魏惠王非常憤怒,想派人去刺殺他。

有人勸魏惠王直接發兵攻打,有人則說現在已經7年不打仗了,勸說打仗是好亂的人。

魏惠王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時,惠子向他引薦了一位得道高人,得道高人向魏惠王講了這則寓言故事。

莊子是一個非常有幽默細胞的人,他把故事中的世界稱為“蝸牛。

蝸牛是球狀的,和地球倒是有相似之處。蝸牛有兩個觸角,戰爭發生在兩個觸角之間,可是,他們爭來爭去,最終也同在蝸牛這個生物中。

一個國家的名字叫“觸氏”,“觸氏”相當於蝸牛的觸角,以此來顯示國之小。

另一個國家的名字則叫“蠻氏”,“蠻氏”代表著未開化。

野蠻人遇到問題喜歡靠武力,文明人用談判解決問題。這兩個國家,動輒上武,只能是“蠻氏”了。

《莊子》則陽篇記載關於打仗的寓言故事。

故事的結局是魏惠王聽完這則故事後悵然若失,向惠子稱讚這位高人聖人般的智慧。惠子說,堯舜的讚美對他來說,只有一絲聲響而已。

莊子處於戰國時期,當時中華大地上經常上演兩國相爭,死傷無數。

莊子認為,中國在這宇宙中,就像米倉中的一粒米而已。

這世間的物,數量不可計數,時間永無止境,得與失變化不定,終始難以固定。

上下四方無窮無盡,遊心於無窮的道,豈不逍遙?

《莊子》則陽篇記載關於打仗的寓言故事。

附原文:

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屍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後反。

TAG: 蝸牛魏惠王蠻氏觸氏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