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古墓發現一把怪劍,自帶鈴鐺有何妙用?不是中原之物?

2006年的陝西甘泉,考古學家們發現了一座商代晚期大墓。從這座墓中,專家們清理出了57件青銅器,可稱收穫頗豐。

這些青銅器中,有一把短劍十分引人注目。

商朝古墓發現一把怪劍,自帶鈴鐺有何妙用?不是中原之物?

根據大部分人對劍的印象,

所謂劍,必然是端正平直的

。但是這次出土的青銅劍卻與普通的劍大不一樣。

它不光劍身彎曲,形似彎刀,還在劍柄底部裝飾了一個鈴鐺,輕輕一搖叮噹作響。人們將其稱呼為“曲莖鈴首劍”

。這不禁讓眾人十分好奇,這把短劍的奇怪造型究竟有何用意?劍柄底部的鈴鐺又是幹什麼用的呢?

商朝古墓發現一把怪劍,自帶鈴鐺有何妙用?不是中原之物?

在一開始,大家普遍認為,這柄曲莖鈴首劍的鈴鐺,應當是有著禮儀性的用途,

比如國王在出巡時,護衛隊可以裝備這種短劍,走起路來動靜實在不小,可以在君王出巡時體現天子威儀。

但是有一說一,這種想法雖然合理,卻恐怕並不十分符合史實。

因為“劍”這種武器被賦予禮儀性意義的時期,應當是在我國的兩週時期。

在周朝,劍不但是一種十分實用的武器,而且還是士大夫的一種禮器,透過佩劍,我們可以觀察到一個人的德行與品味。

商朝古墓發現一把怪劍,自帶鈴鐺有何妙用?不是中原之物?

但是在周代以前的商朝,“劍”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

對於商朝人來說,劍只是一個作戰工具而已。

但可能很多人會比較好奇,

既然只是為了作戰,那為什麼從商墓中出土的這把曲莖鈴首劍如此之短?而且劍柄彎曲的設計,毫無疑問是跟劍本來的戳刺功能背道而馳的,倒更有利於揮砍這種動作。

商朝古墓發現一把怪劍,自帶鈴鐺有何妙用?不是中原之物?

實際上很多習慣逛博物館的人也都會注意到,

年代越往前的寶劍長度越短,甚至有些劍都不太能稱呼叫劍了,稱作短刀或者匕首可能會更合適一些。

但無論如何,

“劍”這種兵器在周朝以前,還真的都是以短小的形態示人的。

比如春秋時期,吳國刺客專諸刺殺吳王僚時,使用的就是一把從魚肚子中抽出的匕首,後世人就將其稱呼為“魚腸劍”。

商朝古墓發現一把怪劍,自帶鈴鐺有何妙用?不是中原之物?

可見在商周時期,只要是一把雙面開刃的利器,無論長短,都可以稱呼為劍。

直到西周以後,劍的尺寸才開始不斷地加長。

如此可見,曲莖鈴首劍的這個尺寸,還是很符合商周時期的情況的。

畢竟“劍”這種兵器從誕生之初,就與骨器、石器分不開。

原始社會時期,人們為了狩獵野獸,會特地將一些骨骼、石頭磨製成尖銳、鋒利的武器,以方便進行戳刺等殺傷性動作。這也就是刀劍等武器的由來。

商朝古墓發現一把怪劍,自帶鈴鐺有何妙用?不是中原之物?

但是大家都知道,骨頭和石頭的尺寸也就那樣,而且石器社會也不可能花很多時間,去細心打磨一把又長又大的胚子。

加工劍的原料必須得是取之即來,來之能磨,磨後立用。

這種武器使用得久了,我們的祖先也必然不會滿足於徒手拿著這些危險的武器。如果有一種方式,能把這些利器和骨頭、木棍、石棒這些東西結合起來,那使用起來必然順手得多。

而老祖宗們經過一番折騰,終於成功做出了世界上第一批“刀劍”。

商朝古墓發現一把怪劍,自帶鈴鐺有何妙用?不是中原之物?

因此,劍這種武器從一開始,就必然是短小的。而劍的劍柄,也必然不會是極為平直的。

隨著銅鑄工藝的普及,人類逐漸進入了銅器時代。

而商朝時正是我國青銅器鑄造的黃金時代。無數的大國重器都是從商代出現的。

也就是在商代,我們見到了用青銅打造的短劍。我們所說的這把曲莖鈴首劍,正是商代晚期的文物。

商朝古墓發現一把怪劍,自帶鈴鐺有何妙用?不是中原之物?

不過這時候我們可能會有些疑問了。俗話說,一寸長,一寸強,商代的青銅冶煉技術如此出色,甚至連司母戊大方鼎這樣厚重巨大,又裝飾精美的青銅器都能搞出來,在兵器方面也有不少長戈大戟,那為什麼他們還要使用這麼短的刀劍呢?

商朝人為什麼不利用自己的冶金技術,製造出更長的大劍呢?畢竟現在這個短劍的尺寸實在不太好用。

商朝古墓發現一把怪劍,自帶鈴鐺有何妙用?不是中原之物?

但我們不得不說,從考古資料來看,

在整個商朝時期,經常被記錄、使用的兵器還真的不怎麼包括刀劍。

因為商代推崇的是在戰車上與敵人進行車戰,喜歡使用的是戈、矛、戟、弓箭等遠距離武器,以及手持戈、銅錘這種短兵器。

比如商王武丁的妻子婦好。婦好是商代有名的女將軍,她率領軍隊東征西討,南征北戰,幾乎將周圍的夷狄打了一個遍。然而如此武功卓著的人物,

在她的墓中發現有各種兵器,卻唯獨少了青銅刀劍的存在,可見在商朝時期,刀劍並不是什麼流行的兵器。

商朝古墓發現一把怪劍,自帶鈴鐺有何妙用?不是中原之物?

但是想必很多人會覺得比較奇怪了,既然商代的劍如此不堪大用,那為什麼在如此多的墓葬中都發現了商代的青銅劍呢?

特別是這個曲莖鈴首劍,在劍柄上還掛了個鈴鐺,揮舞起來還怪好聽的,這明顯是很受重視啊。

其實如果各位開啟商代的地圖,再看一看報道中發現“劍”的商代大墓的位置,就會發現,這些短劍出土的地點基本都在陝西、山西、河北等地

。在商代,那裡一般都是遊牧部落的天下。

商朝古墓發現一把怪劍,自帶鈴鐺有何妙用?不是中原之物?

對於在馬車上馳騁天下的遊牧部族來說,短劍絕對是一個相當實用的武器。

不但攜帶起來極其方便,而且在騎馬衝鋒時,馬匹的衝擊力往往能讓劍的戳刺能力得到更大的加強。下馬後,短劍可以用來防身,也可以用來處理獵物的屍體。

當然,遊牧民族的劍如此之短,除了攜帶方便以外,可能還有一些更為現實的原因:

更加出色的青銅鍛造技術在商朝手裡掌握著呢,自己就算想搞出來更長的劍,也無能為力啊。

商朝古墓發現一把怪劍,自帶鈴鐺有何妙用?不是中原之物?

因此,我們可以藉著這個結論逆推一下——

這把曲莖鈴首劍的鈴鐺,正是為了草原而生。

畢竟遊牧民族在騎馬活動時,因為馬背顛簸,劍柄的鈴鐺也會被搖動的叮噹作響。這刺耳的聲音可以用來驚擾獵物,逼迫其逃出藏匿的地點,方便讓獵手觀察並捕捉到。同時,鈴鐺的聲音可以用來警示和提醒羊群、牛群不要亂跑,還能嚇退豺狼等兇惡的野獸。

商朝古墓發現一把怪劍,自帶鈴鐺有何妙用?不是中原之物?

同時,因為在戰馬上進行衝鋒,揮砍和戳刺都是十分常見的動作,所以短劍的劍柄做成彎曲狀,也是可以讓人理解的。

我們都知道,周朝的發源地正是在西北的陝西地區。

周人世代與這些遊牧民族打交道,自然也會跟著學習並推廣使用短劍這種武器。

商朝古墓發現一把怪劍,自帶鈴鐺有何妙用?不是中原之物?

後來牧野之戰,周朝攻滅商朝,周武王在見到商紂王的屍體時,曾經拔出劍來斬下了紂王的首級。

這也是劍這種兵器在正式場合的第一份“戰功”。

在消滅了商朝,奪取了商代出色的青銅冶煉技術之後,西周的劍文化也就隨之普及到了全國各地。

商朝古墓發現一把怪劍,自帶鈴鐺有何妙用?不是中原之物?

雖然老祖宗在《釋義》中,對於劍的定位很明確:“劍,檢也。”換句話說就是把劍視為一種安保武器。但是無論如何,哪怕只是用來做防身武器,西周初年的劍的尺寸也過於小巧了,

於是西周開動了商代的冶煉技術,鑄造出了一把又一把的長劍。

周朝對於華夏民族來說,是極有決定性意義的一個朝代。直到今天,我們的社會生活,都會受到周代禮樂制度的影響。可以說,周朝基本塑造了後世社會的思想觀念。

而也正是這樣一個朝代,將“劍”這種兵器從草原引進了中原,賦予了它全新的精神和內涵。

TAG: 商代短劍曲莖鈴首鈴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