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廣州公交站名的歷史文化內涵,你瞭解嗎?

前段時間

小仙女給大家分享了

廣州市2019年度

公共汽車站點更名計劃

環場路站等62個公共汽車站點將要在

11月30日前完成站名更改

作為我們日常出行的

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公交車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公交站名的改變

也映射了一個城市的發展

這些廣州公交站名的歷史文化內涵,你瞭解嗎?

你知道公交站是怎麼起名字的嗎?

這個名字的背後

有什麼特別的歷史文化內涵?

瞭解一二

或許就能離這座城市的核心更近一點

今天

小仙女就為大家蒐羅了部分

含義豐富的公交站名

一起去探尋一下吧

01

東山(署前路)總站

這些廣州公交站名的歷史文化內涵,你瞭解嗎?

作為年紀最大的公交線路,1路公交總站是在署前路上。為什麼是“署前路”?

“署”是指的警察署。民國時期廣州的行政區劃是以警察局為中心的管理模式,最多的時候廣州有28個警察署,也就是28個區。東山公交總站這個地盤,就是東山警察署的辦公所在地,自然它前面的路就叫做“署前路”。

而叫“東山公交總站”的歷史淵源則要追溯到明朝。據說明朝有個太監叫做韋眷(沒錯,就是“韋小寶”)。這個人一人之上萬人之下,聚珍寶甚富,後來他捐資在廣州東門外修建了一座豪華的寺廟——東山寺。

這也是整個“東山”這個地名的來歷。

02

農林東站

這些廣州公交站名的歷史文化內涵,你瞭解嗎?

農林東在東山(署前路)總站的下一站,如果你路過這裡仔細一想,肯定會疑問:為啥鬧市區會有“農林”二字呢?

其實它的名字源自百年前的“農事試驗場”。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頒佈《農工商部推廣農林簡明章程》,各省設勸業道。1908年9月,廣東勸業道成立,並籌集資金1萬兩銀建立農事試驗場。在1908年的九、十月間,試驗場籌辦處設立,唐有恆任主任兼農藝師,當即派人勘定廣州東門外鷗村前面(今區莊)犀牛片右側為場址,合計178畝之多。同年10月,唐有恆主持的農業講習所正式成立,成為了華南農業大學百年名校最早的奠基石,這是廣東創辦最早的近代高等農業學校。

後來“農事試驗場”改名為廣東全省農林試驗場,這就是農林路的來歷。

這些廣州公交站名的歷史文化內涵,你瞭解嗎?

曾經農林講習所的大門 來源:廣州舊聞

03

文德路站

這些廣州公交站名的歷史文化內涵,你瞭解嗎?

文德路是一條有故事的街道,自古以來,這裡就是廣州文化中心。文德路以西,是赫赫有名的番山舊址;文德路以東,有萬木草堂,大、小馬站的書院群;而文德路的南面則是大名鼎鼎的南園詩社所在地。元末明初,孫蕡、王佐、黃哲、李德、趙介五位詩人在這裡結南園詩社。

一千年前的宋代在這裡建立了廣府學宮;一百年前,廣府學宮的北部割出來建立教忠中學,也就是現在的十三中,朱執信從這裡畢業,跟隨中山先生,在虎門中槍後,中山力主建立了執信中學。

有這樣的文化底蘊存在,叫“文德路”也就理所當然啦。

這些廣州公交站名的歷史文化內涵,你瞭解嗎?

文德路字畫一條街

04

光塔路總站

這些廣州公交站名的歷史文化內涵,你瞭解嗎?

光塔路總站公交站附近還有光塔路、六榕寺公交站。中山六路與六榕路-朝天路交會處,五仙觀-懷聖寺-六榕寺圈出來的這塊區域是廣州新一批歷史文化街區。

其中,建於唐初的懷聖寺光塔,在此後的唐宋明清時期,一直作為皇權禮制宗教場所,道教、佛教、伊斯蘭教等多種宗教並存,形成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而在唐宋時期亦兼作出海航行的燈塔。目前,該塔已成為廣州海絲申遺的6處文化遺產之一。

這些廣州公交站名的歷史文化內涵,你瞭解嗎?

05

惠福路(省醫門診部)站

這些廣州公交站名的歷史文化內涵,你瞭解嗎?

廣州老城區的許多地名都講究“意頭”,久而久之也就成了廣府人特色。惠福路起初叫惠福巷,之所以有這麼一個“富態”的名字,是和廣州獨有的民間傳說——金花娘娘有關。

關於“金花娘娘”的來歷,有多種說法。其名氣之大,除民間祈嗣之外,亦求治病。金花娘娘也被尊稱“金花普主惠福夫人”,後人在金花居住處建起了金花廟,又稱惠福祠,這條巷也改名叫惠福巷。1919年,政府擴建馬路,惠福巷遂改名為惠福路。這裡見證和留下了一代代廣州人追求幸福的美好願望和奮鬥印跡。

2009年,金花娘娘傳說被列入廣州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06

康王北/南/中路站

這些廣州公交站名的歷史文化內涵,你瞭解嗎?

羊城的珠江南北建有多間關於“康王”的祠廟,還附近的街巷、路名、公交站改為與康王、康公相關的名字,那麼“康王”是誰呢?普遍認為,“康王”即宋代愛國將領康保裔。

據《荔灣文史》記載,康保裔是河南洛陽人,出身將門,三代均是殉身保國,屢受封號。其祖父及父親均為國捐軀、戰死沙場,受到皇帝的封號獎賞。康保裔在這樣良好的家庭教育的薰陶下,自幼勤習武藝,精於騎射,射空中飛鳥,箭無虛發。後來他從軍,抵禦外侮,在戰場上,他以勇猛著稱,令敵人心寒。

雖然康保裔不是廣州人,但從北宋開始,人口不斷南遷,關帝、康公這些帶有中原色彩的傳說人物也隨之引入南方。隨著時間推移,供奉康公便成為嶺南沿海地區民間傳承的風俗。

這些廣州公交站名的歷史文化內涵,你瞭解嗎?

康王路上街坊在等公交

07

上九路站

這些廣州公交站名的歷史文化內涵,你瞭解嗎?

外地人剛來廣州,也一定聽過“上下九商業街”的大名,畢竟“到廣州沒到上下九,就不算到過廣州”。但光從名字上來看,可能都無法理解它為什麼有這樣一個名字。

“上下九”的名字就源於這塊街區的“上九路”和“下九路”。而起名上九和下九是有典故的。

西關最早的商業聚落是在宋代的繡衣坊(今下九路),至明代隨著開鑿大觀河發展成為城西主要商業街圩,並逐步擴充套件為十九個“甫”。“十九甫”計由西濠金字灣西側第一津開始,向南成為二、三、四、五、六、七、八甫,轉西至下西關是九、十、十一甫,再轉東向南為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甫,再向南轉向西為十七、十八甫,再轉北往東為十九甫。

上世紀20年代,這一帶已成商業聚集區,印度高僧達摩在此登岸傳教,因而得名

"西來初地"

。明清時期,隨著接待外國使者和商賈的懷遠驛(在今下九路南側)的設定、大觀河的開通,以及十三行成為廣州對外貿易重要口岸,商貿日益興旺,一時間各國、各地的商賈雲集,成為廣州最大的商貿集散地。後來十三行被火焚燬,商業逐步遷入上、下九路,至清朝末期該地為最繁榮,是廣州與全國及海內外進行貿易往來的一個重要視窗。

這些廣州公交站名的歷史文化內涵,你瞭解嗎?

上個世紀的上下九

關於廣州公交站名

你還知道有哪些特別的故事或是歷史典故?

在下方留言分享給我們叭

素材來源:廣州舊聞、廣州荔灣釋出

TAG: 廣州文德路公交站總站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