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皇帝”石敬瑭求援契丹,非得割讓燕雲十六州嗎?

01。 前因

後唐末期,君臣互相猜疑。石敬瑭假意請求解除兵權或改遷其他地方,皇帝李從珂本來就擔心他造反,樂得順水推舟,趁機讓石敬瑭搬個家,從河東移到鄆州。這讓石敬瑭傻眼了,簡直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騎虎難下,石敬瑭跟手下人商量,決定乾脆自立門戶。可是他的實力有限,根本不是後唐的對手。

“兒皇帝”石敬瑭求援契丹,非得割讓燕雲十六州嗎?

慌不擇路,石敬瑭不顧手下人反對,主動聯絡契丹,向契丹稱臣,自願當耶律德光的兒子,請發兵幫忙,並許諾事成之後割讓燕雲十六州。

為何他一意孤行,非要堅持割讓土地出去?因為他想要的並不僅是保全河東,他還要契丹支援他稱帝。

02。石敬瑭在後唐的處境

明宗李嗣源稱帝,女婿石敬瑭和養子李從珂的功勞都很大。李嗣源傳位第三子李從厚。李從厚在位才五個月,就被明宗的養子李從珂廢黜。

李從珂稱帝后,對石敬瑭並不是很放心。畢竟他們兩人以前都是李嗣源的勇將,不相上下,現在卻地位有別,一主一臣,雙方都有些不適應。

作為臣子,石敬瑭就更是不安,愁病相侵,消瘦得厲害。他的妻子永寧公主出面周旋,李從珂誤以為石敬瑭沒有威脅了,就放他去鎮守河東,但此後由於各種原因,猜忌不斷。

1) “萬歲”風波

石敬瑭被放虎歸山,沒有大意,依舊小心謹慎。有一次,朝廷派使者帶來將士們夏天的衣服,士兵們一高興,就大呼“萬歲”。石敬瑭怕朝廷起疑,就將帶頭的三十六人處斬。

這樣一來,弄巧成拙,李從珂反而懷疑。

2)醉酒之言

清泰三年,李從珂生日宴請文武百官,石敬瑭沒有親自去,派了公主代他去,李從珂有些不開心。公主拿生病臥床做理由,他更不開心,他記得石敬瑭素來身體強壯。想留公主在宮中多幾天,哪料到公主想明天就走。他有些醉意,心裡的不滿脫口而出:你才到京城,就想著回去,莫非打算跟石敬瑭謀反?

第二天酒醒後,李從珂後悔,於是召來公主,解釋是酒後胡話,寬慰公主。公主裝作相信,一轉頭回去就告訴了石敬瑭。石敬瑭這邊也更加懷疑和擔心。

“兒皇帝”石敬瑭求援契丹,非得割讓燕雲十六州嗎?

3)私財運駐地

他給在京城的兩個兒子寫信,讓他們以接濟軍需的理由,將在京城的私財都運到河東。這樣一來,更加加深了人們的懷疑,都說他要造反。

他的這一系列操作,讓事情複雜化。

為了探查真實情況,他想了個“投石問路”的辦法,主動請移,來試探皇帝,這才有後來的皇帝讓他遷往鄆州。又是一次弄巧成拙的鬧劇。

由於上至李從珂,下至朝廷大臣,都對石敬瑭有防範之心。石敬瑭卻不能有效地消除,所以他想直接造反稱帝,難!

03。 稱帝需要人心支援

面對皇帝的要求,石敬瑭的手下有人勸他忍耐,有人勸他起兵,甚至連方法都替他想好了,聯絡契丹。

石敬瑭本人傾向後者。他打定主意,決定先向朝廷發難。於是上了篇奏章,指責李從珂作為明宗養子,得位不正,要求他傳位給許王(李從厚的兒子)。

李從珂看完後,火冒三丈,立刻撕成碎片,但是理智還在。他讓人回覆:李從厚(以前當過鄂王)之死,石敬瑭你也有責任。另外,許王的話沒人肯信,你還是儘快趕赴鄆州,以免獲罪。

皇帝盛怒之下,仍想著阻止事態惡化,雖然只是緩兵之計。

但石敬瑭這邊已撕破臉,看出和解的希望渺茫。他仍選擇聯合契丹,以保全自己。

“兒皇帝”石敬瑭求援契丹,非得割讓燕雲十六州嗎?

既然這樣選,報應很快就來了。朝堂釋出旨意,他被削職,圍剿的大軍也在路上。

另有一個噩耗傳來,親弟敬德及從弟敬殷,還有兩個兒子重英、重裔全被誅殺。

這一切,在他率先發難時,就應該預料到。等事情真的發生了,卻當眾痛哭。說什麼“非我敢負明宗,實朝堂激我至此”的話,不過是為了聚攏人心,和以後稱帝撇清自己而已。

04。 石敬瑭到了非割燕雲十六州不可的境地嗎?

如果他想稱帝,回答是肯定的。

1)想稱帝,本錢不夠

劉知遠曾指出:“稱臣已足夠,何必稱兒子。多許諾些錢財,契丹一定會來救。何必給土地,現在事急許諾,以後會後患無窮。”

位置不同,考慮不同。劉知遠不清楚石敬瑭想稱帝的決心。

稱帝是要本錢的,他缺錢,就連糧餉都撐不了多久。

對契丹來說,“稱臣、事父”都是虛的,就連許諾的錢財,也要契丹自己出兵出力才能拿到,實際上石敬瑭不過是畫了一個餅而已。

沒有土地的誘惑,契丹不會費那麼大力氣來幫他。

“兒皇帝”石敬瑭求援契丹,非得割讓燕雲十六州嗎?

2)想稱帝,需打退競爭者

就在石敬瑭拿中原土地大肆揮霍時,趙德鈞、趙延壽父子也想借契丹之手達到自己的目的。

趙延壽將他的二萬人帶去,跟趙德鈞的人馬合併。趙德鈞派人帶重禮,去見耶律德光,希望被封為皇帝。

趙德鈞鎮守幽州,兵力比石敬瑭多,足夠平定洛陽,到時候跟契丹互為兄弟國家,石敬瑭那邊仍可以鎮守河東。這樣耶律德光不用孤軍深入中原,錢也拿了,事情也省了,沒什麼風險,以後還有厚禮收。

這一番理由把契丹主的心打動了,他這一路過來,孤軍深入中原,其實很擔心回去的路。

進兵榆林時,他將所有輜重老弱安排在虎北口。這樣是為了看情況作打算,如果贏了就來,輸了就退。如意算盤打得叮噹響。

如果真這樣談成了也好,至少不會丟燕雲十六州。

“兒皇帝”石敬瑭求援契丹,非得割讓燕雲十六州嗎?

可惜的是,石敬瑭很快就知道了。

為了趕跑這個競爭者,他馬上派得力的手下桑維翰去遊說和表忠心。

桑維翰是割燕雲十六州的同謀,當初就是他支援石敬瑭找契丹求援。現在也是他在耶律德光的帳外一直跪,從早跪到晚,還不停地哭著請求。

耶律德光被感動了,回絕了趙德鈞的使者。

他指著帳前的石頭對該使者說:“我已答應石郎了,除非這個石頭爛,我才會改變主意。”

就這樣,本來有可能拐彎的歷史,硬生生被拉回來了。

“兒皇帝”石敬瑭求援契丹,非得割讓燕雲十六州嗎?

05。“兒皇帝”不好做

耶律德光沒有讓石敬瑭失望,他想要的都實現了。契丹那邊要的錢財和土地,也得償所願。

好像從此鬆一口氣,天下太平,實際上這個“兒皇帝”不好做。

上表要“稱臣”,喊契丹主為“父皇帝”,每年交三十萬金帛。碰到吉凶慶弔,每年的珍玩贈送,要一輛車接一輛車地送。

不僅如此,契丹的上下大臣,都要一一賄賂。稍微有些不如意,就來責問,石敬瑭都要好脾氣地承受。

契丹使者驕橫倨傲,說話也不客氣。朝廷上下對此都以為恥,只有石敬瑭不在意。

他做“兒皇帝”大約才六年,因病去世。侄子石重貴接手了這個爛攤子。

石重貴跟石敬瑭不一樣,有骨氣得多,敢於跟契丹開戰。只是可惜,失去了天然屏障,且貧困交加的後晉,不是契丹的對手。

他在位才四年,國破,被送往遙遠的黃龍府。

“兒皇帝”石敬瑭求援契丹,非得割讓燕雲十六州嗎?

結束語

看著好像是迫不得已才找外援,搬救兵,本質上只不過是為了一己私利。

因為石敬瑭自己一人的私慾,不惜讓自己和國人都屈膝事人,不惜丟掉北方邊境抵擋遊牧民族入侵的天然屏障,代價是慘重的。

他創立的後晉總共也才存活11年,子孫被連累,遷往遠鄉,不得回來。他本人成為歷史上臭名昭著的“賣國賊”代名詞。

從後晉開始,中原門戶大開,一馬平川。這給遊牧民族南下劫掠和入侵提供了極大便利。契丹騎兵、金兵大軍和蒙古鐵蹄也成為後來宋朝甩不掉的夢魘。

——正文完——

透過歷史迷霧,尋找當年痕跡。

大家好! 我是阿武時間,

本文由阿武時間原創,歡迎關注,更多精彩!

(本文圖片來源網路,如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

TAG: 石敬瑭李從契丹稱帝耶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