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門的起源及演變

【導讀】在今天的香港,眾多黑社會組織自稱是“洪門”,但從其起源、宗旨、組織結構和文化以及歷史發展來看,二者都不能混為一談。要認識香港的黑社會,還要先從中國洪門組織的起源講起。

清代我國南方數省及海外華僑中活躍著一個民間秘密會黨——天地會,其名取意為“一拜天為父二拜地為母”,會內則通稱洪門。至於洪門興起於何時何地,為何人所創,歷來是研究者們爭議頗多的歷史之謎。

洪門的起源及演變

據蔡少卿著《中國秘密社會》(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11月版)中談到,近代舊民主主義革命家陶成章、孫中山等人認為,天地會是明朝遺老為了反清復明而創立的。

陶成章在《教會源流考》中寫道:“志士仁人,不忍中原之塗炭,又結秘密團體,以求光復祖國,而洪門之會設也。何謂洪門?因明太祖年號洪武,故取以為名 始倡者為鄭成功,繼述而修整之者,則陳近南也”。在《孫中山選集》上卷中,有“洪門者起於康熙時代,蓋康熙以前,明朝之忠臣烈士,多欲力圖恢復,誓不臣清,捨生赴義,屢起屢蹶,與虜拚命,然卒不救明朝之亡。迨康熙之世,清勢已盛,而明朝之忠烈亦死亡殆盡,二三遺老見大勢已去,無可挽回,乃欲以民族主義根苗,流傳後代,故以反清復明之宗旨,結為團體,以待後有起者,可借為資助也,此殆洪門創設之本意也。”

章盛在《香港黑社會活動真相》一書中對洪門起源作了較為具體的記述:

蔡德忠等數十人突圍後抵達湖北邊境的萬雲山,與萬雲山上萬雲寺的主持僧萬雲龍及附近白鶴道觀的“白鶴真人”陳近南匯合,串連各方反清義士聚義反清,於雍正十一年農曆七月二十五日丑時在湖北邊境的紅花亭聚義,推陳近南為“香主”,在拜祭天地及先皇崇禎時,有紅光在天際出現。

因“紅”與“洪”同音,故以“洪”為姓,將聚義後的各方隊伍稱為“洪門”,並將“洪”字拆開,成為“三八二十一”,這五個字成為洪門組織的暗記,當時參加聚義的有來自廣東、福建、江西等地的反清義士與明室遺臣,共有2千多人,陳近南等人在聚義之後密謀武裝起義,眾成員捐出資財,毀家舒難者不計其數,集中財物後便到各地招兵買馬於同年八月二十日登壇點將,揮軍直指武漢,也曾攻下若干州縣市鎮,至九月初旬終因勢不敵清兵,退至襄陽,守城三個月後分兵五路突圍,分散於各地潛伏。

到乾隆之初,洪門第一輩的主要人多數已不在人世,僅存的“先鋒”蘇洪光成了第二代的香主,但也已到英雄遲暮之年。他突然“病逝”,部屬正準備發喪,但停屍二日後“死而復生”,此訊傳出,各地洪門組織認為這是天賜洪門中興的大好機會,又再密謀武裝起義,並在洪門之下加上“三合會”,名為“洪門三合會”,其意是天為父,日為兄弟,月為姐妹,取天時、地利、人和“三合”之意。蘇洪光改名“天佑洪”,領導各地洪門組織揮師北上,由兩廣、貴州等地直逼四川,兵敗後遣散部屬,在各地秘密建立洪門山頭。

至此大規模的洪門與滿清朝廷大規模的軍事對抗行動宣告終止,轉為地下的秘密活動。其中堅分子受命到各地傳道,到滿清之末,各地的洪門組織活動從未間斷。從嘉慶年間到清廷崩潰,有文字記載的洪門山頭達三十多個,地域遍及十數省。

洪門的起源及演變

關於洪門組織的起源,蔡少卿等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找到了天地會起源的確實證據。根據清代的檔案資料記載,天地會起源於福建省的漳州地區,系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由漳浦縣的洪二和尚即萬提喜俗名鄭開首創。天地會成立後,即在閩粵、閩浙的邊界地區迅速傳播,併發起反抗鬥爭。特別是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臺灣爆發的天地會組織發動的林爽文起義,動員數十萬群眾,歷時一年有餘,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統治。

從中國洪門起源的事實或宣傳來看,都可得出早期洪門組織是以反清復明為宗旨、政治色彩鮮明、民族意識強烈的結論。洪門的產生有著深刻的社會背景,它是在清朝康熙、雍正期間,人口惡性增長造成耕地劇減引起大量農民破產流離異鄉,生活極不安定,遊民生存也受威脅,精神上渴望歸屬於世俗的共同體,於是三五成群,異姓結拜,“一人有難,大家相幫”,天地會就應運而生了。

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前,洪門組織在抗擊外國侵略者鬥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辛亥革命後,洪門組織的勢力在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情勢下仍有發展,它及一些會黨在維護勞動群眾的經濟利益、開展某些經濟和政治鬥爭中仍起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它也日益淪為走私販毒、為非作歹的江湖惡勢力、綠林土匪,成了大小軍閥、失意政客爭奪利益的工具。新中國成立後,隨著破產勞動者失業隊伍的解體,天地會失去了廣泛存在的社會基礎,幫會土匪惡勢力基本消滅。

TAG: 洪門天地會組織聚義陳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