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兩代皇帝的居住地,當年的紫禁城,故宮到底怎麼防火?

明清兩代皇帝的居住地,當年的紫禁城,故宮到底怎麼防火?

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皇帝的聚居地,建於15世紀初期。 現在紫禁城已經存在了600多年。 清朝滅亡後,紫禁城改稱故宮,成為博物院。 去過故宮博物院的朋友們知道故宮內的建築存在很多木質結構。 在古代社會,一旦發生火災,處理起來非常困難。 那麼,明清時期紫禁城到底是如何防火的呢?

明清兩代皇帝的居住地,當年的紫禁城,故宮到底怎麼防火?

一、明朝統治時期紫禁城多次大火明朝統治初期,燕王朱棣發動靖難,成功取代外甥建文皇帝。 朱棣稱帝后,出於各方考慮,決定遷都北京。 遷都前,需要一系列相關建設,紫禁城建於朱棣執政期間。 在古代社會,房屋中存在大量木質結構,一旦發生火災,後果不堪設想。 認真地說,明朝統治時期紫禁城的防火工作有很大的問題。 朱棣移居北京的第二年,紫禁城發生大火,三大宮殿幾乎全部被毀,到明英宗統治前期,三大宮殿已全部修繕完畢。 嘉靖皇帝統治時期,紫禁城再次發生大火,燒燬了三大宮殿、文物大樓、奉天門等,明朝廢大力重修紫禁城。 明朝萬曆皇帝統治時期,紫禁城再次發生大火,損壞面積嚴重,修繕工作持續了20多年。 明朝初,李自成被認為從北京敗退至陝西,燒燬紫禁城。

明清兩代皇帝的居住地,當年的紫禁城,故宮到底怎麼防火?

清朝入關時,繼承了李自成留下的爛攤子。 整個紫禁城只剩下武英殿、建極殿、英華殿、南薰殿、四方角樓等建築物。 與明朝萬曆時期的修繕工作相比,這次的任務量也同樣巨大。 由於國家經濟困難,清朝對紫禁城的修繕工作一直止步不前,從順治初年開始修繕,到康熙皇帝統治中期紫禁城的修繕工作基本完成。 嘉慶皇帝即位後的第二年,紫禁城突然發生大火,正值隆冬時節,風勢助火,宏德殿、昭仁殿被燒燬,甚至威脅坤寧宮。 內務大臣親自率領大內侍衛、太監全力救援,火勢終於得到控制。 上皇幹隆感慨道:“征服神佛垂祐是不幸中的萬幸。” 由於紫禁城的修繕耗資巨大,自清朝入城以來,紫禁城的防火工作非常注意。 經歷了嘉慶初年的大火後,紫禁城的防火工作更加繁重。 那麼紫禁城做什麼防火工作?

明清兩代皇帝的居住地,當年的紫禁城,故宮到底怎麼防火?

二、水壺、水龍汽車、消防隊成了紫禁城標配去過故宮的朋友們。 故宮裡放著很多水壺,你一定會發現幾乎所有的宮殿都有。 這些水壺被稱為吉祥水壺,皇宮嚴禁“水與火”二字。 按照《清會典》的要求,整個紫禁城設有308個大缸,每個宮殿擺放。 由於遠離河流和水井,各水槽必須積水,一旦發生火災,滅火隊可以立即使用。 這些大缸由專人負責,每天都要積水。 到了寒冷的冬天,如果發生凍結情況,就需要把炭火放在缸底。 由此,紫禁城得以防患於未然。 雍正皇帝執政期間,由於人事部發生大火,許多官員的資料被破壞。 紫禁城吸取了經驗教訓,加強了滅火裝備。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紫禁城的各個宮殿都配備了鐵桶。 鐵桶與最早期的消防車相似,利用活塞和操縱桿等方法,起到高空滅火的作用。 在許多電影中,桶被稱為水龍汽車。

明清兩代皇帝的居住地,當年的紫禁城,故宮到底怎麼防火?

除吉祥缸和鐵桶外,紫禁城還有特別的消防隊。 根據清朝規定,九門提督和內閣府大臣從各自的管轄部隊中,動員了200名敏捷計程車兵,組成紫禁城消防隊。 因為主要駐紮在皇宮附近,這些官兵需要根苗紅、清一色的八旗兒童。 嘉慶皇帝統治時期,專門制定了《紫禁城內及圓明園火班章程》。 章程要求“總務府大臣、護軍指揮掌握關鍵,護軍參政接受聯合檢察”。 為了保證消防隊業務熟練,紫禁城的消防隊每五天進行一次消防訓練。 除專業八旗消防隊外,清朝將皇宮太監組成37個巡邏組,沿紫禁城各區域進行巡邏。 一旦發生火災,立即發出警報,滅火隊迅速集結,滅火。 此外,清朝還規定了軍營、八旗步兵營、巡捕五營等周邊武裝力量,一旦發現皇宮發生火災,就有義務增援皇宮滅火隊。

TAG: 紫禁城消防隊修繕大火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