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的遊牧軍隊,可以基本擺脫糧草問題的羈絆?

為什麼古代的遊牧軍隊,可以基本擺脫糧草問題的羈絆?

看看中原的古代戰史,感覺有兩大基本特點:第一,就是戰爭規模特別大。在2200年前,就有接近兩百萬人的超級大會戰,而同時代的其他大洲,比如所謂文明起源也不算晚的歐洲,同時代的大部分戰爭對比中原的會戰,其規模只能算是兩批人打群架而已。至於未來最牛的英倫三島上的一些影響深遠的所謂關鍵戰役,其規模基本就相當於中原兩個大村為了爭奪水源而進行的定期互毆,因為戰爭總規模也不過幾千人。中原古代戰爭的另外一大特點,就是不像是以專心打仗為核心。所有雙方的統帥,對陣期間最關心的核心問題似乎從來都是同一個。也就是自帶的糧草還能吃幾天。最終決定戰爭勝負的不是誰的胳膊最粗力氣最大,而是哪一方的集體胃水平更能捱餓。所以大多數歷史上的大會戰的勝負,最終都變成了一個糧草儲備厚度的問題。

為什麼古代的遊牧軍隊,可以基本擺脫糧草問題的羈絆?

這在三國演義中就表現得最為明顯。曹操在軍糧危機下,要借糧草官王垕的人頭一用,以安撫已經基本餓瘋了的軍心。而最關鍵的官渡之戰,曹操一方在糧草消耗達到極限狀態下,遇到了許攸這個二五仔提供的絕密情報,才下決心燒了袁紹的糧草,袁紹集團就崩潰了。而諸葛亮六出祁山,不是每次都打不過司馬懿,而是糧草耗不過曹魏。最終也是乾折騰不見什麼具體的成果。實際上在古代的中原,所謂的糧草,並不是人吃糧而馬只吃草。中原的主食是五穀雜糧自古如此。而所謂的草,其實包括馬吃的乾草也包括黑豆等牲口飼料。對中原的戰馬來說,自古必須是7分飼料加3分草料,讓馬只吃草就能行軍打仗是基本的認知性錯誤。因此中原古代的糧草的概念,還是以糧為主。因為人馬都可以吃糧。而在軍糧十分困難的時刻,士兵餓極了,甚至是會搶吃餵馬的黑豆等飼料。

如果連黑豆都沒有,那麼就要殺馬吃肉了。因此在古代中原的作戰,後勤運輸主要還是運糧為主,只要不是冬季冰天雪地,馬匹草料的問題都可以就地割鮮草或者用部分樹葉解決。但是兵員吃的糧和馬匹吃的飼料都必須長途隨軍轉運。這基本是古代農業社會和農耕區作戰的最常見的模式。而因為中原古代大會戰的人數眾多,因此軍糧飼料的消耗量就非常驚人。如果兩百萬人進行大會戰,那麼其糧草和物資的消耗,就需要後面有2000萬人的農耕區全部動員,都未必可以長期支援。史書都說因為趙括只知紙上談兵,改變廉頗堅守不出的策略冒險出擊,才導致長平之戰大敗。其實根本原因是在長平戰場,百萬大軍前期已經對峙了接近一年。趙國的後勤糧草根本就供不起了。而秦國國力強、存糧多尚且還可以再堅持幾個月。因此趙括不得不冒險一搏。最終是做了個歷史背鍋俠而已。

為什麼古代的遊牧軍隊,可以基本擺脫糧草問題的羈絆?

中原農業區軍隊對糧草後勤的強烈依賴,也極大地限制了其在歷史上可以機動作戰的距離。因為主力軍團機動作戰範圍越大,那麼給後勤的壓力也就越重。比如歷史上幾個中原強大王朝對沙漠地帶的遠征,因為後勤補給不達標而造成的徒勞無功的次數,遠遠大於大獲全勝的次數。而即使歷史上少數犁庭掃穴式的大獲全勝,期間後勤的損失也是驚人的。比如漢代的衛青霍去病的對匈奴的戰略性打擊成功,是以死亡20萬匹馬為代價,讓帝國積攢了幾十年的戰馬儲備基本歸零,這些馬匹的損失其實主要不是作戰,而是對漫長後勤糧草供應線上運輸勞作的損失。正因為這個原因,造成中原軍隊的主力出塞以後,從漢代到明末。最遠攻擊距離幾乎沒有超過4000裡的。因為4000裡基本已經是農業後勤運輸的極限。

歷史上雖然有漢代李廣利、陳湯和唐代高仙芝對中亞的超遠距離遠征,但是這些遠征基本上都是大量利用當地的兵員。李廣利和高仙芝的戰敗,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利用的僱傭軍不太可靠的緣故。相反,古代的草原遊牧群落,卻可以近乎擺脫後勤問題的羈絆,屢次實現上萬公里之遙的大遠征,期間滅國無數,征服了驚人的地盤。難道遊牧軍隊不需要糧草供應?其實也是需要的。不過草原軍隊歷來消耗糧食相對很少,其馬匹日常對飼料的需求也遠遠低於農業區的馬匹。很多人認為遊牧人群日常以吃肉為主,其實這個認知是相對不準確的。遊牧人群的肉食消耗量確實比農業區要多,但是也不是天天吃肉。可以放開了吃肉,也只是在節日期間。遊牧人群最大的日常飲食來源,其實是各種鮮奶和奶製品,再就是肉乾和少量的米麵。

為什麼古代的遊牧軍隊,可以基本擺脫糧草問題的羈絆?

為什麼古代的遊牧軍隊,可以基本擺脫糧草問題的羈絆?

在草原上,牛羊馬都可以提供營養豐富的奶製品,可以同時當食物和飲品。而草原軍隊有另外一個相對優勢,這就是騎兵的總人數遠遠少於步兵,因此後勤壓力反倒沒那麼大。但是騎兵一旦組織起來,1000人馬的加速衝鋒,其感官壓力比數萬步兵衝擊的效果還要大,因此草原軍隊有上萬騎兵,就是規模很大的戰鬥軍團。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西征,總兵力也不過10萬騎兵。而且分為核心軍團和數個大範圍機動出擊的遊擊軍團。核心軍團出征時除了攜帶馬匹外,還有大量的牛羊一起跟隨,是真正的“行轅”。這些牛馬是作戰的動力也是肉奶的自然來源。而且打到哪了就搶到哪裡,基本的補給品從來不是問題。對騎兵遊擊軍團來說,雖然隊伍中牛羊不多,但卻有大量的母馬,一名騎兵一般至少帶5匹馬,母馬照樣可以作戰,還可提供馬奶。這種後勤與戰鬥一體的現象,讓騎兵可以輕易地橫越萬里大漠,其作戰機動性甚至比當代的機械化部隊還要強。

TAG: 糧草後勤中原軍團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