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風情】彌牟鎮與唐家寺的淵源

【蜀地風情】彌牟鎮與唐家寺的淵源

外引:從一首打油詩說起

據從小在川化片區生活了半輩子的一位姓李的川化老職工回憶,在我們當地,我小的時候,也就是“三鄉兩片區”的老青白江的時候,夏天老熱了,晚飯後,左右鄰舍的大爺、奶奶,叔叔、阿姨逮根小板凳,或竹靠椅,或搖著芭蕉扇,或端一大茶盅,陸陸續續,聚集於單元大門外的東側——我家短走廊外那棵高高又彎彎的老梧桐樹蔭下,乘涼消暑,納鞋底的納鞋底,聊天擺龍門陣的擺龍門陣,下象棋的下象棋,通常都有二三十人,對面則是一大片有三四畝地的濃密的桑樹林,那時我就聽父輩們衝殼子聊天……

【蜀地風情】彌牟鎮與唐家寺的淵源

▲彌牟鎮街景

記得有一回便閒扯到了唐家寺,好像是對門的蒲尊三伯伯說到了一個關於唐家寺的民間老話:“先有彌牟鎮,後有唐家寺;有了唐家寺,名頭蓋老鎮。十里八鄉地,只知唐家寺;老鄉去雲南,也問唐家寺。”

其實,從這首打油詩老話裡,已經不難得知唐家寺與彌牟鎮的關係了。

雖說彌牟鎮於明末遭兵燹而成廢墟,但它重建時間是在清康熙二十二年,也仍然早於雍正八年建的

唐家寺

——這就是頭兩句的意思。

彌牟:鎮名的由來

彌牟鎮

唐家寺

的淵源,並無民間傳說的那樣神秘或浪漫,鎮名彌牟,乃複姓,是中華極為古老的姓氏之一。可追溯到夏商時期,但不知此姓後裔於何時何地由中原遷居至彌牟鎮,他們造的一種布在漢代便作為地方貢品交納給朝廷,並以其姓氏命布名。

關於彌牟布(即細紵布)的記載,最早出現於班固著《後漢書·禮儀志》:“仲夏之月,萬物方盛。日夏至,陰氣萌作,恐物不楙(同茂)。其禮:以朱索連葷菜,彌牟樸蠱鍾。”後於建鎮時又因其布名命鎮名。據1995年版《青白江區志》記載:“彌牟鎮歷為新都縣重鎮,設置於後唐(923~936年)……以唐、宋時產彌牟布得(此鎮)名。”唐代李吉甫所著地誌《元和郡縣圖志》中也載有:“漢州貢、賦……元和貢:彌牟布、薴布。”元和,唐憲宗時的年號(806~820年),其意指,在唐憲宗元和年間,漢州向朝廷交納貢賦的諸多貢品中有彌牟布、薴布。歷史上,自漢至兩宋,均建廣漢郡,郡治即今三臺,行政轄區包括新都、金堂、漢州、德陽、簡陽、什邡、華陽、綿陽、綿竹、三臺等十二州縣,習慣上又稱其漢州郡。

【蜀地風情】彌牟鎮與唐家寺的淵源

▲錦江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中有彌牟鎮得名於彌牟布的記載

唐家寺:鎮名別稱的始末

彌牟鎮又稱作“

唐家寺

”,其原因是彌牟鎮至“明季兵燹廢為邱墟,清康熙22年重建”,而明末清初的填川移民來此定居的最早最多是回族人士,“又因(回族人在)鎮中(於雍正八年)建有一所清真唐家寺,得名唐家寺”(1995版“青白江區志”),而之前他們已在彌牟鎮近郊及周邊修建了羅家寺、虎家寺、馬家寺等三座清真寺了。唐家寺是當時鎮上最醒目的地標性建築。後來又在其鎮郊和鎮上再建了湖南寺和誠一寺(即今八陣圖側),至於彌牟八陣圖當時已是無人問津的荒丘,直至嘉慶年間才開始進行維修保護。亦即先有唐家寺後來才逐漸重建成彌牟鎮,正是因為這層原因,在彌牟鎮上老輩人代代口傳的傳說中有這麼一種說法:“先有唐家寺,後建彌牟鎮。”

上世紀八十年代恢復後的唐家寺,已變成了今天的新寺名——

彌牟清真寺

作者:餘 石

編輯:汪 洋

監製:毛聲文

稽核:趙秋玥

TAG: 唐家寺彌牟鎮唐家彌牟彌牟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