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家三番兩次被滅國,一復國後就追隨中國,現已徹底歸屬中國

唐朝時期是我國曆史中最為燦爛的一段時間,可謂是經濟、政治和文化各個方面都得到了繁榮的發展。正是唐朝時國力空前的強盛,積極與周邊國家互通有無,文化上相容幷包,才有了一幅繁榮發展的景象。

唐朝的聲名遠播,與互通使者的國家就有將近七十多個。所以,後來在國外,有華人的聚集地就會被稱為唐人街。對外交往也是唐朝與其他朝代最為不同的特點之一。

這個國家三番兩次被滅國,一復國後就追隨中國,現已徹底歸屬中國

唐太宗在位時,就積極倡導愛之如一,意思就如同四海之內皆兄弟。這一思想打破了長久以來占主導地位的貴中華而賤他人的思想桎梏。所以,唐朝是一個世界性的帝國。

由於戰勝了當時的勁敵突厥,唐朝與周邊諸國的交通再無阻礙,在絲綢之路周邊仿照漢朝時期設立都護府,給予各國以保護,此舉受到了各國極大的擁戴。其中就有存世近千年的小國,于闐國,一個在千年歷史中反覆滅國復國,一復國就交好中國的小國。

于闐國的地理位置極為重要,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之地,往來貿易繁多,東西方的往來大多都在此中轉。此外,于闐國還盛產和田玉,于闐在當地語言中的意思就是盛產玉石之地。

于闐國在西漢時期,就已經將自己看作是中原的附屬國了。舉國上下都十分敬仰中原的文化,大小諸事都以中原為參照,稱得上是西域最有中原情節的小國。

最早關於于闐國的記錄出現在司馬遷的著作《史記》中,大約在公元前二世紀由尉遲氏建立。漢武帝時期設立西域都護府,于闐國被劃歸漢朝。東漢時期,遭莎車滅國,後經由班超之手助其復國,並帶領其逐漸走向強大,于闐國就此躋身為西域三十六強國之一。

這個國家三番兩次被滅國,一復國後就追隨中國,現已徹底歸屬中國

北魏時期,吐谷渾國與北魏發生戰爭。吐谷渾國戰敗後,倉皇逃竄到了于闐國,就此將於闐國佔領。一直到唐朝時,太宗幫助於闐國驅趕吐谷渾國人,于闐國這才能夠恢復過來。這點也讓于闐國從此對唐朝忠心耿耿,一直不斷地向唐朝納貢。

後來,吐蕃日漸強盛,其野心也慢慢地顯現出來了,於是時不時就在與唐朝的邊境進行一系列的挑釁。吐蕃還曾經三次佔領于闐國,均遭到了于闐國人民的強烈反抗,最後還是重新迴歸了唐朝的領導,依然向唐朝朝貢。可見,于闐國上下對中原的感情之深。

這個國家三番兩次被滅國,一復國後就追隨中國,現已徹底歸屬中國

安史之亂時,當時的于闐國國王尉遲勝還親自領兵幫助唐朝平息禍亂,唐朝還將自己的公主賜婚於他。戰亂平定後,尉遲勝遂留在了長安,還在長安做了官,一生都留在了長安。

甚至還有一任於闐國國王為了表達自己對於唐朝的仰慕,將自己的姓都改為唐朝的國姓李,叫李聖天。唐朝和吐蕃都衰落後,喀喇汗國興起。喀喇汗國多次與于闐國發生激戰。可惜當時的宋朝沒有能力像唐朝時期一樣給予于闐國強有力的支援。獨自抵制喀喇汗國多年後,于闐國最終在1006年為喀喇汗國所滅,逐漸伊斯蘭化。

這個國家三番兩次被滅國,一復國後就追隨中國,現已徹底歸屬中國

還有專家稱,于闐國抵禦喀喇汗國,從一定程度上幫助了唐朝保護中華文明的延續。因為當時的中原根本無力抵抗喀喇汗國。于闐國雖然被滅國,但也在一定程度削弱了喀喇汗國的實力。直到清朝時,于闐國才再次迴歸中原。現在成為我國的一個縣,叫于田縣。

從歷史中可以看出,無論在哪個時期,于闐國都與中原保持著十分緊密的關係,中原也曾多次出手幫助其渡過難關。于闐國能在諸國中一直保持強盛,也有賴於中原強而有力的支援。于闐國也長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影響,舉國上下對於中原的接受度和仰慕之心都極高。

這個國家三番兩次被滅國,一復國後就追隨中國,現已徹底歸屬中國

一個國家只有實力真正強大起來,才能夠自信。唐朝整個體現出來的氣度是以其強生的國力作為支撐的。對外的態度始終都是開放與交流。即使與周邊國家偶有摩擦和戰事,也不是以征服為目的的,始終以德服人。所以,唐朝才能做到讓于闐國對其忠心不變。歷史上這麼多國家中,也只有古羅馬能與唐朝一比了。

TAG: 于闐國唐朝中原喀喇汗國滅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