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古悲情叛國,直接導致夏文化的滅亡,為後世考古挖了一個大坑

前不久,良渚文化遺址考古再有新發現,證實在夏朝之前更有一個先進文明的存在,同時也間接證實夏朝是真實存在的一個王朝。只不過,目前關於夏朝的證據,只有文字記載,而無考古證明。即使這樣,也讓那些曾經對夏朝是否真實存在持懷疑態度的中外學者,不得不重新考慮這個問題。

反覆閱讀古書,我們發現,造成夏朝文化缺失的一個重大因素,居然是那位悲情叛國的太史令終古。關於終古的文獻記載,只有《呂氏春秋·先識覽》:“夏太史令終古,出其圖法,執而泣之”“太史令終古乃出奔如商”等數語。

終古悲情叛國,直接導致夏文化的滅亡,為後世考古挖了一個大坑

終古為夏朝最後一位皇帝夏桀的大臣,主要負責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編寫史書,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曆法、祭祀等。夏桀無道,在位時各國諸侯已經不來朝賀,王室內政不修,外患不斷,民不聊生,危機四伏。這一切,讓太史令終古擔心不已,便進宮向夏桀哭諫。夏桀卻斥責終古多管閒事,終古知道夏桀已不可救藥,於是投奔了商湯。

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王朝一旦出現,就必然要劃分疆域、瞭解地理狀況。當疆域逐漸縱橫四方,山水相連時,利用圖畫的線條在獸皮上勾勒出疆域的大小、各部落的方位,作為王朝合法性的憑證,便成為文明進步的標誌。同時,國家律令也逐漸明晰起來,發生在國家裡的一些大事也需要專人進行記錄。

終古悲情叛國,直接導致夏文化的滅亡,為後世考古挖了一個大坑

對於這樣重要的工作,需要有專業的人才。於是,統治者便在官吏職務中,設定了太史令一職。在古代尤其是夏商周時期,太史令的官職很高,俸祿也很豐厚,只是到了封建時代,才逐漸成為普通官職。

根據記載,終古是一位非常稱職的太史令,為人正直,對夏王朝忠心耿耿。出於對夏桀的失望,選擇棄桀而奔商湯,是夏桀自作自受。也許終古有不忠之嫌,但如果夏桀是一個有道明君,終古一定不會走。因為他不是為追求榮華富貴而去,而是尋求能治國安邦的君主。儘管不排除終古為自己的未來考慮,但這點私心是可以理解的。

終古悲情叛國,直接導致夏文化的滅亡,為後世考古挖了一個大坑

終古悲憤離開夏朝,心裡一定是很矛盾的,經過了很多次思想鬥爭,才做出了這個艱難的決定。但是,作為太史令這樣的高官,手握王朝的地圖、律令等機密檔案選擇出逃,對夏朝的打擊是空前巨大的。

商湯見到終古後,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呂氏春秋》稱,商湯高興地告訴部下說:“夏王無道,殘害百姓.逼迫父兄,侮辱功臣,輕慢賢人,拋棄禮義,聽信讒言。眾人都怨恨他,他的掌管法典的臣子已自行歸順了商朝。”

終古悲情叛國,直接導致夏文化的滅亡,為後世考古挖了一個大坑

事實上,如果終古帶著夏朝的疆域地圖、律令條文以及一些只有夏王朝內部高階官員才知道的國家機密,商湯的喜悅也未必有那麼誇張。對於此時時刻的商湯來說,滅夏的一切條件已經具備,再也沒有什麼事情能夠扭轉大局。如果沒有那些珍貴的檔案,終古的到來,充其量也只是一個可以利用的宣傳工具。他之所以那麼高興,看中的恰恰的終古帶過去的檔案資料。

終古的出逃,直接導致夏王朝的文化滅亡,我們只能在後世的一些文獻中尋找夏朝存在的證據,對於夏朝文明的瞭解,只能透過間接的方式。所以說,終古逃商,給後世的考古挖了一個大坑。

終古悲情叛國,直接導致夏文化的滅亡,為後世考古挖了一個大坑

如果他沒有出逃,或者沒有攜帶著那些珍貴的文獻資料,說不定在某一天,突然就被挖掘出來。這樣的話,我們就能夠坦然宣佈夏王朝的真實性。

TAG: 終古夏朝太史令夏桀商湯